门阀这个名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存在的时间久远,影响力的面积广阔,都不是哪个皇帝和朝代可以抗衡的。可以说门阀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长寿,自魏晋时期开始,门阀世族就和皇权政治有了亲密的关系,每一次的朝代更迭,它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陇门阀是门阀世家的代表,但他又和中国传统门阀有着不同之处,这些门阀的前身,大多留有鲜卑贵族的血液,但在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影响下,终于和中原士族有了交融。

隋唐的故事:杨坚—关陇门阀的乘龙快婿

可以说魏孝文帝走出了汉化过程中最彻底的一步,他将本家族由拓跋氏改为元氏,所有功臣旧族,包括鲜卑族和其他北方民族,统统改姓。如拔拔改为长孙,达奚改为奚,乙旃改为叔孙,丘穆陵改为穆,步六孤改为陆,贺赖改为贺,独孤改为刘,贺楼改为楼,勿忸改为于,尉迟改为尉姓等等,鲜卑贵族与汉族在姓氏上的差别至此消除。同时,魏孝文帝以行政手段促使鲜卑族与汉族通婚,下令北方四个门第最高的家族的代表人——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将女儿送进后宫,他还下诏为自己六位弟弟重新娶妻,分别与陇西李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代郡穆氏联姻。尽管此前鲜卑族与汉族已开始通婚,如孝文帝的嫡祖母冯太后就是北魏第一位被立为皇后的汉族妇女,但如此大规模的通婚,无疑使鲜卑族从皇族元氏开始不再有纯粹的血统了。

北魏后期,宇文泰家族与高欢家族的分裂,使北周北齐并立,宇文家族承袭了北魏关陇门阀的影响,与高欢家族代表的山东大家对峙。公元57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邕灭北齐,自此统一北方,而作为胜利者的关陇门阀,得到了更多的资源与官职,可以说关陇系主导了北朝的政治军事,一个庞大的国家雏形渐渐产生。

隋唐的故事:杨坚—关陇门阀的乘龙快婿

公元557年,关陇门阀独孤信看中了老友杨忠的嫡长子杨坚,把十四岁的独孤伽罗嫁给了他。杨忠祖上是汉朝太尉杨震,是宇文泰的得力干将,虽不是鲜卑贵族,但深得宇文泰的赏识。而杨坚表现出的果毅勇武,使手握北魏重权的宇文泰,也对他寄予厚望。

成婚时杨坚十七岁,他性格深沉稳重,外表木讷而内心大器。而独孤伽罗既是宇文阀的嫡女,其母亲又是山东崔氏大族出身,结合两大士族的基因,年纪轻轻就能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贵族亲缘联姻。

隋唐的故事:杨坚—关陇门阀的乘龙快婿

婚后的杨坚在关陇门阀的推动下,一步步走向成熟,职务也是层层步进,但宇文泰死后,他的侄子宇文护先是废旧主北魏拓跋氏,推宇文泰的儿子为北周皇帝,但杀皇帝废皇帝的工作似乎上了瘾,先后又杀掉两个宇文泰的儿子皇帝,这使关陇贵族内部强烈的不安,以杨坚的老丈人独孤信表现最为强烈,他密谋参与了诛杀宇文护的行动,但最终行动暴露,最终被宇文护缢死家中。之后的血腥清洗让独孤家族遭受了重大的打击,而杨坚作为独孤家的女婿,也深受排挤,事件过后的整整八年里,担惊受怕如履薄冰的过日子。

或许是兔死狐悲 物伤其类,在杨坚困难的时候,关陇门阀各大家族开始照顾起他来,每一次的无形推手,都让杨坚躲过了灾祸,也就是从这时起,门阀世族开始了和皇帝家族的对立,这也左右了隋唐时期中国历史的走势。这些门阀相互通亲,关系错综复杂,在隋唐时期和皇族时而亲密,时而对立,就连李世民一样的千古明君也对它无可奈何。

隋唐的故事:杨坚—关陇门阀的乘龙快婿

之后宇文邕隐忍不发,在宇文护最得意忘形之际,一击命中,将皇权终于抓在自己手中。在宇文邕统一北方的战争中,杨坚被关陇门阀推到最前线,杨坚的多年夙愿终于得偿,一身抱负大得施展,立下了不世之功,宇文邕对杨坚屡次提拔,并与杨坚结为儿女亲家,在杨坚的父亲杨忠过世后,杨坚袭父亲隋国公爵位,又被宇文邕封为上柱国、定州总管。杨坚这个身上流淌着汉人血液的鲜卑女婿,终于做到位极人臣的位置,从此也成了关陇门阀的代表人物。

我是通辽人,欢迎大家关注,请将不同见解在下方留言,言粗笔拙,还请见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