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4

数据支持:朱俊谦

港股通继续流出、北上资金连续4个月净流入

l 沪深港通资金流回顾

北上资金上月流入604亿元,连续4个月持续流入,共流入1841亿元。上月深股通累计净流入309.3亿元,环比增加42.6亿元;而沪股通累计净流入294.7亿元,环比减少约45.6亿元。整体北上资金净流入环比减少约3亿元至604亿元,并连续4个月持续净流入,显示外资在A股上涨时积极流入部处。而今年整体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1211亿元,较18年同期324.8亿元增加242%。

港股连续第二个月净流出,资金在港股上升时主要透过沪市港股通流出。沪深市港股通上月流出87.7亿元,连续第二个月净流出,南下资金在港股上升时主要透过沪市港股通流出。沪市港股通上月累计净流出135.3亿元,净流出环比增加99.4亿元;而深市港股通上月累计净流入47.6亿元,环比增加44.9亿元。而今年以来2个月,整体港股通累计净流入-121亿元,较18年同期1087.0亿元减少111.1%。

l 行业月度情况

港股通:根据每日十大活跃个股数据,累计净流入排名前三是可选消费、电信服务和材料,分别累计净流入15、1.9、1.2亿元。行业持股增幅最多的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业、工业和电信,持股比例分别增加0.61%、0.02%和0.02%。

沪股通:累计净流入排名前三是日常消费、金融和医疗保健,分别累计净流入56、43、28亿元。行业持股增幅最多的分别是电信服务、日常消费和信息技术,持股比例分别增加0.31%和0.29%和0.29%。

深股通:累计净流入排名前三是可选消费、日常消费和信息技术,分别累计净流入57、39、19亿元。行业持股增幅最多的分别是工业、金融和可选消费,持股比例分别增加0.39%、0.31%和0.31%。

l 个股月度流入及持股增幅

南下:南下资金上月累计净流入排名前列个股分别是吉利汽车、中国人寿和中信证券,分别累计净流入15.35、14.7和14.07亿元。累计净流出最多的是建设银行、腾讯控股,分别累计净流出78.1和31.1亿元。持股增幅排名前三分别是光大证券、中信证券、新华保险,持股增幅分别是3.95%、3.71%和2.26%。

北上:上月累计净流入排名前列个股分别是贵州茅台、格力电器、五粮液,分别为54.75、35.0、34.9亿元。累计净流出最多的是洋河股份、海康威视,分别为4.3和1.2亿元。沪股通持股增幅前三分别是王府井、青岛海尔、万华化学,持股增幅分别是3.60%、2.62%和2.61%。深股通持股增幅前三分别是华测检测、深圳机场、大族激光,持股增幅分别是4.85%、4.40%和3.22%。

1.沪深港市场行情一览

1.1沪深市在2月均上涨,分别为13.79%和20.76%,而港股累涨2.74%

沪深市连续两个月上涨,港股走势类似A股。在2月份,上证、深证和恒指分别累计涨跌幅是13.79%、20.76%和2.47%,A股方面市场上沪深两市表现相似,但深市上涨更多。而年初至今涨跌幅方面,上证、深证和恒指分别是20.05%、26.63%和11.48%,A股整体回升幅度较大。成交方面,上证在2月日均成交1789亿元,深证2月日均成交2366亿元,而恒指日均成交是957亿元。

2月份港股里大中小型股涨跌幅有稍微差异,恒生中型股累涨5.56%,恒生小型股累涨5.37%,而恒生大型股累涨2.74%。恒生港股通指数范围里,中小型股上月累涨5.63%,小型股累涨5.28%,而整体港股通累涨3.01%。A股2月份所有综合指数均上涨,其中深证成指整月累涨20.76%,中小板累涨21.86%,创业板指累涨25.06%,沪深300整月累涨14.61%。

1.2 上证和恒指2月PE分别为13.04和10.62倍,深证是22.42倍

上至2月底,上证、深证和恒指的PE分别是13.04、22.42和10.62倍,上证和恒指的估值在世界主要股市里排名最低,显示估值相对便宜。近12个月股息率方面,恒指仍是最高,是3.30%,而上证股息率为2.25%,而深证是1.31%。18年Q3,深股通净利润同比增5.95%,沪股通是6.77%,而港股通是6.98%。

2. 沪深港股通资金流情况

2.1港股通净流金额有所增加,北上资金连续四个月净流入

港股连续二个月净流出,资金在港股上升时主要透过沪市港股通流出。沪深市港股通上月合计有87.7亿元净流出,连续第二个月净流出,南下资金在港股上升时主要透过沪市港股通流出,反而深市港股通上月为净流入。沪市港股通上月累计净流出135.3亿元(日均净流出9.66亿元),净流出环比增加99.4亿元;而深市港股通上月累计净流入47.6亿元(日均净流入3.40亿元),环比增加44.9亿元。而今年以来2个月,整体港股通累计净流入-121.0亿元,较18年同期1087.0亿元减少111.1%。细看下,沪市港股通今年累计净流入-171.2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42.5亿元,而深市港股通今年累计净流入50.2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65.5亿元。

北上资金上月累计净流入604亿元,连续4个月持续净流入。上月沪股通净流入金额较深股通少约14.6亿元,深股通上月累计净流入309.3亿元(日均净流入20.62亿元),环比增加42.6亿元;而沪股通上月累计净流入294.7亿元(日均净流入19.65亿元),环比减少约45.6亿元。北上整体净流入环比减少约3.0亿元至604亿元,并连续4个月持续净流入,显示外资在A股上涨时积极流入部处。而今年以来2个月,整体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1210.8亿元,较18年同期324.78亿元增加241.6%。细看下,沪股通今年累计净流入634.9亿元,较去年同期较增加552.6亿元,而深市港股通今年累计净流入575.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33.4亿元。

2.2 日均额度使用率处于个位数,沪股通日均使用率为4.30%

额度方面,深股通上月日均额度使用率达4.22%,环比增加约1.72%,而沪股通的上月日均额度使用率是4.30%,环比增加约0.99%。沪市港股通上月日均额度使用率-0.92%,环比减少约1.29%;而深市港股通是1.47%,环比增加约0.83%。人民币汇率方面,2月底美元兑人民币是6.6868,较1月底的6.7055有所上升;而港币兑人民币从1月底0.8540稍微上升至2月底时0.8528。

2.3 RQFII、QFII、QDII额度变化

证监会明确将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股票纳入QFII及RQFII的投资范围。全国股转公司表示,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正积极依据《管理办法》尽快出台配套制度,推动QFII、RQFII参与新三板市场政策落地实施,新三板一直欢迎并鼓励境外合格投资者等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境外合格投资者进入新三板市场,将进一步优化新三板市场投资者结构,扩大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巩固新三板市场培育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进一步提升新三板市场交易、融资等功能,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同时,境外合格投资者的进入也将促使挂牌公司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全国股转公司表示,将按照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要求,尽快推出境外合格投资者投资挂牌股票的相关配套制度。同时,全国股转公司将继续按照《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的要求,积极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队伍,逐步推动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新三板市场。

QFII/RQFII有望成金主。报道指,此次QFII/RQFII制度改革有助于外资私募基金在内地的运营。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表示,此次QFII/RQFII制度改革对外资私募帮助很大。有了QFII的投资,成功发行基金的难度降低,而这正是在内地展业的第一大挑战。根据相关规定,私募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之后,六个月之内需要发行首只产品。对于人生地不熟的外资私募来说,这并不容易,外资机构对此次QFII制度改革反应热烈。外资私募在华展业需设立外商独资的公司实体WFOE,上述政策增加了外资投资A股的途径,也增加了其公司实体WFOE的收入途径。外资资金对WFOE公司的品牌更熟悉,交流起来更容易,相应的WFOE更容易获得外资的青睐。

李小加:拓宽国内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时一定要配合中国金融稳定政策的步伐。李小加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主要需要做两件事:一是请进来,二是走出去,但中国投资者的资金在走出去的时候受到资本管制,中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放开资本项下的管制,因此我们在拓宽国内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时一定要配合中国金融稳定政策的步伐,但目前QFII、QDII、沪深港通渠道已经非常透明、高效,使得对外投资也非常通畅,未来我们也会进一步放宽QDII,但要与国家资本外汇管制相适应。

3. 沪深港股通成交情况

3.1 上月港股通日均成交额环比有所上升

成交方面,整体港股通上月累计成交2016.6亿元,较于1月增加约288.3亿元,沪市港股通上月累计成交1267.5亿元,深市港股通是749.2亿元。上月日均成交额沪市港股通和深市港股通90.53亿元及53.51亿元,环比分别增加39.3亿元和增加22.5亿元。整体港股通日均成交额占港股成交比例为12.43%,环比增加约2.94%,对港股成交有较大的影响。

3.2 上月北上成交占指数比例有所下降,总成交额环比大幅上升

沪、深股通上月成交环比大幅增加,沪、深股通上月成交占指数成交比例分别是8.91%和5.78%。沪股通上月累计成交3250.3亿元,较1月增加约570亿元;而深股通上月累计成交2770.3亿元,较1月增加约668.8亿元。沪股通和深股通上月日均成交额分别是216.7亿元及184.7亿元,环比分别增加94.9亿元和增加89.2亿元。占上证和深证指数日均成交额方面,沪股通是8.91%,深股通是5.78%,分别环比下降约0.76%和上升0.09%;由于A股上月成交额有所上升,北上成交金额占指数成交比例有所下降。

4. 沪深港股通上月政策新闻

4.1 沪深港通政策新闻:港交所:优化沪深港通,容许北向通运用正常沽空机制

港交所:优化沪深港通,容许北向通运用正常沽空机制。香港交易所在《战略规划2019-2021》中指,将优化沪深港通:将覆盖的产品逐步延伸至更多股票(包括国际公司)、ETF、交易所上市债券(包括可换股债券)及新股发行市场(新股通);改善市场微结构;并与内地监管机构探讨港股通下的股票借贷及容许北向通运用正常沽空机制等。会以谋求双赢为出发点与内地交易所在以上领域寻求长期合作。

港交所去年沪深港通收入升65%。港交所公布,去年沪深港通交易量刷新纪录,北向交易及南向交易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分别较2017年上升1.13倍及30%。年内沪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总额增加65%至6.78亿元。沪深港通连续第二年成交金额创新纪录。沪股通╱深股通交易量翻了一倍,部分是受惠A股于去年6月及9月分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及所有国家指数。

港交所将聚焦增加北向通资本流入,提供更多离岸风险管理工具。香港交易所在《战略规划2019-2021》中指出,未来三年将将聚焦立足中国,增加北向通资本流入,扩阔在岸产品和相关资产的投资选择,提供更多离岸风险管理工具;便利南向通国际配置;扩建交易后基础设施,把香港定位为安全、可靠的跨境交易、清算、结算及托管中心(尤其在定息及货币产品和大宗商品方面)。支持内地投资者进行全球多元资产配置及内地资本市场更加国际化;连接全球:透过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更有效的投资渠道方便全球资本投资亚太区相关资产,提供投资中国及亚洲的一站式服务;及拥抱科技:善用科技,与科技龙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革新香港交易所核心业务,拓展新机遇。

恒生沪深港通大湾区综合指数新增维达国际(03331) 剔除光启科学(00439)等。恒指公司公布2018年第四季检讨结果,所有变更将于2019年3月11日 (星期一) 起生效。维达国际(03331)、深信服(300454)、迈瑞医疗(300760)等7只股加入恒生沪深港通大湾区综合指数。同时,合和实业(00054)、光启科学(00439)、合和公路基建(00737)等7只股票被剔除。

恒生沪深港通AH指数纳入中国人保(01339),剔除广深铁路(00525)。2月22日,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公布截至2018年12月31日之恒生指数系列季度检讨结果,所有变更将于2019年3月11日 (星期一) 起生效。恒生沪深港通AH指数系列成分股将纳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1339)等,剔除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00525)等,成份股公司数目仍维持64只。

2018年港交所在沪深港通业务方面推出多项优化措施。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2018年港交所在沪港通和深港通业务方面推进多项优化措施,包括:扩大每日额度;推出沪深港通北向交易投资者识别码;与内地交易所达成共识,将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纳入港股通。

4.2 中港与海外互联互通相关事件:MSCI扩大纳入A股,将分阶段提升至20%

MSCI扩大纳入A股,将分阶段提升至20%。国际指数编制公司MSCI将内地A股在MSCI指数中的纳入因子由目前的5%提高至20%,会分3个阶段落实,分别在5月由5%提高至10%,8月扩大至15%,11月将进一步提升至20%。完成后,新兴市场指数将包括中国A股的253只大型股、168只中型股,在整个指数的权重达到3.3%。另外,11月会将中国A股中型股纳入MSCI指数。

李小加:债券通日均交易额升至60亿元,未来投资者将可在一级市场参与。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债券通自两年前开通以来一直稳步前进,首年的日均交易额为10至20亿元,今年初已达到60至70亿元,反映债券通规模正快速上升。债券通在处理了税收及其他监管政策后,之后的就是关注扩容问题,亦会向一级市场发展。未来国际投资者将可在一级市场参与债券通。香港证监会市场监察部执行董事雷祺光表示,内地债市是全球第三大,市值达12万亿美元。去年经债券通流入内地债市资金总额达22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日均成交额36亿元,同比增长60%;今年1月成交创新高,达1330亿元,日均成交额升至60亿元。目前国际投资者占内地债市比例仅2%,增长潜力非常大。至1月底,有来自24个地区,共560间国际投资者参与债券通。国际投资者可参与3800间内地发行公司所发行的债券。

李小加:债券通目前的开放还是不太够,是中国市场最大的风险管控工具。香港交易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债券通目前的开放还是不太够,美元债券这么多年的债券收益率这么差,但还有这么多人持有,并不是真的投资美国和等着美国发利息。而是一种是持有的概念,大量的债券的投资者并不是投资者,而是以资产负债表的形式存在,是一种代替现金的资产管理工具。当一个国家的债券成为一个资产负债表的现金管理的工具的时候,才能使真正的全球化债券。我们的债券的发展,一定是到最后,所有的不管收益率是多少,都愿意持有中国的债券,这才是未来。香港可以靠竞争成为债券市场的中心。债券市场的开放是一个慢慢地过程,就像一大块冰一样,慢慢的融化渗透。一旦化成了水,人民币就走向国际化了。他指,债券通是中国市场最大的风险管控工具,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开放,才是最大的风险。开放的风险不可怕,只有不同的资本都进来,才能融合不同的理念。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大湾区内或先行先试“理财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中指出,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扩大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进行跨境投资的空间,稳步扩大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报道指香港金融监管当局正与内地相关部门探讨在大湾区内先行先试跨境“理财通”的计划,以满足区内居民快速增长的跨境理财服务需求。这将是继股票通、债券通之后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另一项金融互联互通的重要举措。相关人士透露,根据理财通的安排,内地居民通过内地银行在香港开户,帐户拥有人以人民币直接或换成外币进行投资海外金融产品,包括股票、债券、纸黄金等,完成投资后只能换回人民币现金,境内资金只在境内提取。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将参考股票通的做法,资金封闭式循环管理。

MSCI中國指數加入12隻成分股,包括小米集团。国际指数公司MSCI明晟公布季度检讨结果,当中MSCI中国指数加入12只成分股,香港上市的两只「同股不同权」股份小米集团(01810)及美团点评(03690)成功入摩。报道指,小米及美团将共吸引3.42亿美元(约26.67亿港元)被动资金流入。与此同时,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比重将有所调整,当中腾讯、建行、中国移动(00941)及阿里巴巴减幅将最大,反而阅文(00772)的权重则有望提高。

5. 沪深港股通行业数据

5.1 南上资金上月流入及持有可选消费和电信服务,流出金融

根据上月恒生行业指数,所有行业均为正涨跌幅,上涨行业排名前三为原材料业、消费者服务业、消费品制造业,分别累计上涨7.87%,5.84%,5.06%。根据上月每日十大活跃个股数据,整体港股通上月累计成交额排名前三行业分别是金融、信息技术、和可选消费,分别累计成交372、164、51亿元。累计净流入排名前三是可选消费、电信服务和材料,分别累计净流入15.1、1.9、1.2亿元。累计净流出最多的行业是金融和信息技术,整月净流出约54.9和26.7亿元。

根据上月港股通持股比例数据,行业持股增幅最多的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业、工业和电信,持股比例分别增加0.61%、0.02%、0.02%。而上月行业持股跌幅最多的是能源和医疗保健,分别减少0.13%和0.11%。

5.2 沪股通上月流入持有日常消费,深股通流入持有消费行业

上月A股行业普遍上涨,涨幅较多的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分别累计上涨28.8%,28.0%和27.9%;涨幅最小的银行和家用电器,分别累计上涨7.7%和10.3%。根据上月每日十大活跃个股数据,沪股通上月累计成交额排名前三行业分别是金融、日常消费和医疗保健,分别累计成交438、259、99亿元。累计净流入排名前三是日常消费、金融和医疗保健,分别累计净流入56、43、28亿元。累计净流出最多的行业是电信服务行业,整月净流出约0.81亿元。

深股通方面,上月累计成交额排名前三行业分别是可选消费、日常消费和信息技术,分别累计成交217、206、176亿元。累计净流入排名前三是可选消费、日常消费和信息技术,分别累计净流入57、39、19亿元。

上月沪股通行业持股增幅最多的分别是电信服务、日常消费和信息技术,持股比例分别增加0.31%和0.29%和0.29%。深股通方面,行业持股增幅最多的分别是工业、金融和可选消费,持股比例分别增加0.39%、0.31%和0.31%。沪股通及深股通上月持股比例均为增加。

6. 沪深港股通个股数据

6.1上月沪深港股通标的涨跌幅排行榜

港股通:上月涨幅排名前列的分别是数字王国、五龙动力、五龙电动车,月涨幅分别是89.80%、71.15%和56.36%。上月跌幅排名前列分别是通达集团、世茂房地产、首控集团,月跌幅分别是17.92%、16.40%和14.71%。

沪股通:上月涨幅排名前列的分别是人民网、安信信托、康美药业,月涨幅分别是90.16%、88.28%和81.85%。上月跌幅排名前列分别是鼎信通讯、国电南瑞、老凤祥,月跌幅分别是8.09%、3.50%和3.07%。

深股通:上月涨幅排名前列的分别为华映科技、益生股份、领益智造,月涨幅分别是105.36%、98.82%和92.61%。上月跌幅排名前列分别是长生生物、宜华健康、森源电气,月跌幅分别为29.11%、14.25%和6.97%。

6.2上月沪深港股通十大活跃个股排行榜

根据上月十大活跃个股数据,南下资金上月累计净流入排名前列个股分别是吉利汽车、中国人寿和中信证券,分别累计净流入15.35、14.7和14.07亿元。上月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出最多的是建设银行、腾讯控股,分别累计净流出78.1和31.1亿元。

根据上月十大活跃个股数据,北上资金上月累计净流入排名前列个股分别是贵州茅台、格力电器、五粮液,分别累计净流入54.75、35.0、34.9亿元。上月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出最多的是洋河股份、海康威视,分别累计净流出4.3和1.2亿元。

6.3.1上月沪深港股通标的持股比例增幅排行榜

港股通:上月持股增幅前十的个股里金融行业数量最多,占60%,持股增幅排名前三分别是光大证券、中信证券、新华保险,持股增幅分别是3.95%、3.71%和2.26%。上月持股降幅方面,降幅前三分别是金风科技、海信科龙和南京熊猫电子,持股降幅分别是3.52%、2.65%和2.58%。

沪股通:上月持股增幅前十的个股里可选消费数量最多,占30%,持股增幅排名前三分别是王府井、青岛海尔、万华化学,持股增幅分别是3.60%、2.62%和2.61%。上月持股降幅方面,降幅前三分别是白云机场、设计总院、方大特钢,持股降幅分别是4.44%、3.72%和3.57%。

深股通:上月持股增幅前十的个股里工业和信息技术行业数量最多,均占30%,持股增幅排名前三分别是华测检测、深圳机场、大族激光,持股增幅分别是4.85%、4.40%和3.22%。上月持股降幅方面,降幅前三分别是超声电子、康得新、科华生物,持股降幅分别是3.47%、1.7%和1.66%。

6.3.2港股通标的持股比例排行榜

6.4沪深港股通AH股情况

6.5沪深港股通标的名单更改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