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机场,机场双流”

是大多数外地人对双流的初识。

“你知道双流吗?”面试官这样提问受聘者。

“知道啊,双流机场。”房华花很自信地答。

在西安的一家酒店大厅里,手握简历的房华花,在满眼“双流某企业”的招聘会上,如是回答。

2017年4月9日,在双流区委组织部的坐镇下,双流人社局带着双流的20家企业和104个职位奔赴西安“引才纳贤”。场面宏大,连59岁已经内退的中航工业的资深员工也排队等面试。

一颗热心,对双流的向往,在人群里藏不住。

他们对双流有着相似的初印象——机场。

童年回忆

棠湖公园的飞机

婷妹儿是双流本地人。1998年的棠湖公园还是收费的,公园旁(现激情广场)停着一架白色飞机。

即使收费,溺爱孙女的爷爷还是会天天带着5岁的婷妹儿去公园溜滑梯,然后在白色的飞机前,给婷妹儿讲这架飞机还可以飞在天空的曾经。

婷妹儿不懂爷爷在讲什么,更不知道爷爷曾经每天和这庞然大物打交道。

▲2岁的婷妹儿在棠湖公园坐游乐园小飞机

▲棠湖公园的飞机是很多双流人的童年回忆

三代人

与“空港”之城的情分

婷妹儿的爷爷叫蒋友全,1962年机场的招工信息让16岁的蒋友全进入到机场工作。那时候,机场还不叫“双流机场”。

▲那时,照相是件奢侈的事,这是蒋友全唯一的机场“工作照”

▲50年代的双流机场候机室

1938年,双流修建机场时,名字叫双桂寺机场。

1956年12月,双桂寺机场划归民航。一年后,机场开辟了成都至北京、太原、西安、重庆、昆明、贵阳、南充等航线。

▲早在50年代,在机场留影就是双流人心目中很“洋气”的一件事

在机场场务队工作的8年时间,让蒋友全的简历里多了一份骄傲。后来,离开了机场,蒋友全还主导了棠湖公园前那家白色飞机的运送和安置工作。

在双流无数家庭的老照片里的那架飞机,正是婷妹儿爷爷的“作品”。

▲20世纪80年代双流机场空运“国宝”大熊猫

▲80年代的双流机场

1987年,民航总局正式将机场命名为“成都双流机场”。从那以后,成都双流机场历经多次扩建,从一个简易机场渐渐发展成一个国际化口岸机场。1995年,更名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80年代初的双流机场,坐飞机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就在机场正式成为“双流机场”的第二年,婷妹儿妈妈吴丹有了人生故事里的一段小高潮——坐飞机飞广州。

1988年坐飞机是一件时髦的事情,吴丹说“简直和过年一样的高兴”。

“168元”,30年已经过去,吴丹仍然清楚地记得机票的价格。那天一早,家人骑着自行车送她去机场,从金桥红石过去的20里路,走了一个上午。

一家三代人和这座“空港”之城的情分,妙不可言。

飞机离双流人

很近,又很远

2018年的春天,双流环港路的上空飘着格桑花的香味。“空港花田”为双流的飞机修葺了一个“T台”,在铺满格桑花和大片绿植当中,飞机呼啸而来。

直觉是,伸手可触。

景象是,唯美到极致。

一夕之间,

双流的飞机承包了全国人民的朋友圈和抖音。

“空港花田”将双流人的日常,以一种文艺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上班路上,总会“遇到”蓝天里的飞机,清楚地看到是哪家航空公司。在家里的阳台上,遥看着夜幕里,飞机载着旅客,来到他们目的地的第一站——双流。

飞机,在双流人的日常里,很近很远。

很多人涌来双流,因为“空港花田”,有很多人涌来双流,因为这里是双流。

▲海归吴旭(右一)、罗赛(左一)最终选择了双流创业

吴旭和罗赛是双流的海归,放弃了美国的“绿卡”人生。创业项目很诱人,他们可以在高新区、天府新区以及成都周边任何区市县挑选创业平台。

最后,他们选了双流。2016年底,他们驻进凤翔湖旁的创客公园。双流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对于有野心的创业者而言,这里有通向世界大门的最快路径。

未来,双流机场

依然会霸占“关键词”

机场和双流之间,有着摇曳多姿的风情。机场见证着双流的强大,双流“浇灌”着机场,一天天茁壮。

去年,英国顾问评估公司Skytrax发布“2017年度全球最佳100大机场排行榜”,中国上榜的机场共有11家。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位列第56位,排名优于深圳机场、三亚机场、广州机场及上海浦东机场。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成都,第一站就来到双流。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以双流为主体打造国家级航空枢纽和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近日,双流召开牢记总书记“三个转变”嘱托、推动双流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这场“千人盛会”吹响了双流再出发的新号角。

双流,有明媚的未来,在未来里,机场依然会霸占“关键词”。

一年后,房华花正式入职成都天智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任技术工程师。

再问到那个问题,你知道双流吗?

“除了机场还有老妈兔头、数不清的公园,还有自贸区……”

▲穿过大件路的机场二跑道上, 飞机从穿梭的车流头顶驶过

“小时候,总爱看飞机起起落落,怎么也看不够。现在,我坐在巴士里,什么也不用做,从一站到另一站,便是美好一遍又一遍地呈现。”

在双流街头的公交站牌上,挂着“空港双流观光巴士”的宣传海报,婷妹儿硕大的头像旁,写着这样一些字。

▲婷妹儿为空港双流观光巴士拍摄的宣传“硬照”

在双流,发展顺风顺水的吴旭和罗赛,常和还在硅谷写程序的朋友视频,一句话常挂嘴边“回国要趁早,我们已经来晚了。”

记者 许冬琳 编辑 曾万娟 审核 侯林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