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家暴”已然成了新闻中的高频词。

  它之所以引发关注,因为其拥有等同于谋杀一样的恶,足以毁掉人的一生。

  家暴确实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没有人知道如何止损

  或许你不是施暴者,但你的观念可能正扮演着帮凶的角色。

  

  《当我们离开》

  

  这是一部冷门的德国电影,故事却发生在土耳其。

  影片一开场,伴随着男子急促的喘息声,他颤抖着举起枪,对着身旁原本同行的女人。

  他开枪了吗?

  

  究竟发生了什么?

  要弄清缘由,我们还要从上图这个女人说起。

  乌麦伊,独自躺在冰冷的手术室。

  虽然台词没有交代,但我们能猜到,她不是在“堕胎”,就是做了“结扎”。

  做完手术后,她接孩子一起回家。

  谁知,儿子的一句话戳穿了母亲的谎言。

  原来,乌麦伊这次外出,是拿看望生病的妹妹当借口。

  乌麦伊匆忙拿食物堵住儿子的嘴,孩子耍脾气,跑回了房间。

  他这一哭闹,惹怒了正在气头上的爸爸,也就是乌麦伊的丈夫。

  他紧跟着就到了儿子的房间。

  乌麦伊意识到将发生什么,她出手阻拦。

  奈何她力气小,不仅没拉住儿子,反被丈夫推倒,使得身体重重撞到墙上。

  之后,她还被反锁在房间。

  听着房间外儿子的哭声,乌麦伊愤怒,又因自己无力反抗而痛苦不堪。

  除了遭受肉体上的折磨,她还必须履行妻子的职责,遭受性暴力。

  丈夫来兴致了,不管乌麦伊是否愿意,身体是否允许,她都得做。

  整个过程,她就像一具冰冷的“尸体”。

  这段婚姻没有了爱和呵护,乌麦伊决定离开。

  趁家里人都不在,她带着儿子,提着行李,坐飞机回娘家。

  行事干脆利落,厂长忍不住为女主点个赞。

  然而,她迎着阳光回家,却并没有等来光明。

  

  起初看到乌麦伊回家,父母,包括两个弟弟和妹妹都感到意外又惊喜。

  可当听到她要留下,不再回去的时候,俨然又变成了另外一副模样。

  弟弟说,孩子没有了父亲,就像个野孩子。

  母亲说,事情不可能总是如我们所愿,不管发生什么,孩子不能离开父母。

  毕竟,这是一件不怎么“光彩”的事情。

  果然,没过多久,各种流言蜚语随之而来。

  父亲的同事在背后指指点点

  

  抬不起头的父亲试图劝说女儿。

  

  你已经结婚了,哪有因为几个耳光就离家出走的。

  

  他认为这不是乌麦伊一个人的事,而是关乎整个家庭。

  在父亲联系乌麦伊丈夫无果后,他被气得暴跳如雷,觉得无比丢脸。

  他毅然决定送走孙子,因为那是对方的孩子。

  面对此,情急之下,乌麦伊拿着刀划伤了自己的手腕。

  她是父亲口中的傻姑娘,眼看女儿誓死反抗,总算是妥协了。

  然而,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父亲转明为暗,和两个儿子商量着如何偷偷送走孙子。

  碰巧,这让门外的乌麦伊听到了。

  她趁着所有人睡着,带着儿子准备离开。

  当她去找钥匙开门的时候,目光停留在手机上,移不开了。

  乌麦伊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报警。

  被警察带回到“保护机构”的同时,她也让家人蒙羞。

  之后,事情更是愈发不可控制——

  妹妹因为她,遭到男方退婚。

  而弟弟们,则因为别人骂姐姐婊子,和对方大打出手,弄得浑身是伤。

  他们心怀怨气,喊了几个兄弟,去姐姐的住处闹事,在楼下大吵大闹,搞得整栋楼都不得安宁。

  被迫从保护机构离开后,乌麦伊把孩子带在身边。

  她一边要赚钱,一边还要躲避家人,以防他们带走儿子。

  一时之间,她没有了依靠。

  看到这,想必很多人对于乌麦伊家人的做法,难以理解。

  这甚至是不少人口中的小事,不就是离婚嘛,离开谁,难道还不能生活了?

  

  因为内外禁锢交融,所以无法洒脱。

  

  

  乌麦伊的父母何尝不心疼的自己的女儿——

  当母亲看到她背后的淤青,明白这些年女儿经历了怎样非人的待遇,她也会心疼。

  父亲也会温柔的看着熟睡中的女儿孙子,为他们盖上被子。

  家人爱她,这点是毫无疑问。

  但是,也是这个女儿让他们蒙羞,毁掉了一切。

  正如一位网友说的——

  无法摆脱的观念“幽灵”,让这种所谓的“血浓于水”被稀释到可怜的地步。

  好在,导演给了乌麦伊短暂的幸福。

  她遇到了一个真正对她好,拿她当人看对待的男人。

  他让她“享受此时此刻”,做真正的自己。

  也是这一刻,我们才意识到,露出笑容的乌麦伊真的好美。

  这个男人给了她勇气,让她做了一件勇敢的事。

  被家庭“抛弃”,她还是精心装扮,去参加妹妹那“来之不易”的婚礼。

  意料之中的,她不受欢迎,不被接受。

  但这次,她不再退步。

  乌麦伊站在台上,声泪俱下,控诉所有人。

  这是她的一种发泄,也是对人性的一种赤裸裸的揭露。

  乌麦伊从未放弃过家人,直到最后,她都努力取得家人的理解。

  因为从小爸爸就说过,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她坚信在舆论和自己之间,家人会选择自己。

  可惜,这次她错了... ...

  影片的结局隐晦,委婉,它仿佛暗示了一个可怕的事实,乌麦伊被判“荣誉谋杀”。

  

  通过谋杀家庭成员以达到挽回家族荣誉的目的,被杀害的原因主要是“失贞”和“不检点”,常见的情况有被强奸,被怀疑通奸,打扮时髦举止轻浮,拒绝被指定的婚姻,想要离婚等。(摘自百度百科)

  

  看望病中的父亲后,从医院出来,便发生了前文开头的那一幕。

  庆幸的是,二弟败给了亲情。

  然而,避过了枪,还有一把刀... ...

  此刻,我们才明白,病床前父亲对女儿说的那句“请原谅我,孩子”,不是他的幡然悔悟,而是另有它意。

  影片无疑是沉重的,让人看后,久久不能回过神。

  女主明明是个受害者,单纯的选择了自己想走的路,得到的却是全世界的反对。

  故事虽然偏激,但也戳中了我们的要害。

  面对别人的议论,我们被无形中牵制着,甚至被绑架,还浑然不觉。

  为了所谓的名声,常常会有无谓的牺牲,而这股无形的力量如此强大,淹没了太多真实,太多尝试,太多希望。

  讲真,生活真的需要勇气,更需要修炼。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