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建筑的眼光去看一辆车 体验凯美瑞混动

车讯网 报道车是一座移动的“建筑”

对于我来说某种意义上车和建筑是很相似的,同样提供给人一个空间,只不过一个是静止的一个是移动的。藤原昭夫所著的一本关于日本建筑的书里写到“建造一栋建筑,要让它给人一种仿佛从地面上长出来一样的感觉”,这句话我很认同,建筑要与所在的土地相融,我觉得车也应该如此,融入环境,尽可能的少给环境带来影响和改变。

如果要想以上边说的这个标准来检验一台车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开着车去到不同的环境里去,来感受车辆所对人与环境是否造成了影响,是否能融为一体。

京城·胡同·四合院

(新潮胡同 四合院)

不高不矮的建筑和大树交融在一起,树的影子映在墙上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门上的红漆和树叶的绿色形成强有力的补色对比,这是典型的京城建筑。

(杨竹梅斜街)

而京城的街道或者说是胡同,错落有致的房屋,就算没有大树,也会在门前或是房顶种上绿植,更甚至有些房屋一面墙都会被绿色的爬墙虎覆盖,远远望去搭配上蓝天背景让人很是惬意。

驾驶着凯美瑞慢慢的穿梭在胡同当中,因为使用了ECO模式,所以车辆会优先使用电动机作为动力,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的确,在这么祥和幽静的胡同中,如果出现发动机的轰鸣声确实不妥。

本想把车开过来在这些地方拍个建筑和车的合影,但无奈在胡同的入口处就看到了禁止停车的标识,可能这个地方确实不适合车在这里停留。

(陕西巷)

虽然现在北京已经扩大到了七环,但我一直认为严格意义上京城,只是护城河以内的区域,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二环以内,出了二环后的北京我们从建筑上就能感受到不同。

北京·园区·高楼

一座座方方正正的高楼配上插满水管的草坪,显然没有京城的建筑有味道,谈不上和谐但却配置齐全性价比更高,一个四合院的面积盖起一座高楼可以容纳成百上千人,道路也更宽可以允许车辆随意穿行。

相比京城的建筑,凯美瑞无疑和这里的建筑更搭,至少是在外观方面和这里更搭,更能融在一起,时尚、现代、动感的外观让凯美瑞这三个字有一种“返老还童”的感觉。

不仅仅是外观,在内饰方面,新凯美瑞同样采用了新的中控造型,多种材质叠加使用,层次感更为丰富。

在喧哗的城市中穿梭凯美瑞显得尤为“低调”,发动机、电动机相互搭配着在默默地根据你的需要提供着充足的动力,试图将能源最大化的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外观的变化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加符合目前的“审美环境”,更能融入整个城市。离开城市来到郊区更多的就是通过科技来让自己融入自然。

北京·郊区·自然

离开熙熙攘攘的城市,穿过绿植满布的小道,我觉得应该把车速慢下来,或者是停下来更好,生怕我的经过会给这里带来不安。

通过仪表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现在所使用的动力来源,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是否有尾气排放。

放慢车速缓缓的在林间小路行驶,电动机工作时没有任何噪音,安静的只能听到风吹树叶的摩擦声,以至于道路上会有很多小动物不知道车辆的经过,还站在道路中间发呆,此时在车辆的排气管里也没有任何污染物存在。

科技的发展不应该改变世界,而更应该是为了减少对世界的影响,去和这个世界的一切和谐共处,我想这就是车辆“混动”存在的意义,并不仅仅只是更低的用车成本。

更符合现代审美的外观搭配上富有科技的混动心脏,如果用文章开头的标准来评价的话,凯美瑞算的是一辆优秀的车,在融入的同时又尽可能少对环境产生影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