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从黔西南州各个县(市、新区)运送来的生活垃圾,过磅称重后,通过垃圾卸料门倒入这个可容纳2万吨垃圾的垃圾池,再通过堆垛、发酵、自重滤水后就可以进入焚烧炉膛用来焚烧发电了,一吨垃圾可发340度电,平均每天可发电40多万度。”黔西南州兴义市鸿大环保电力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温晓雄在介绍工艺流程时说。

  ”

  记者看到,在距地面20多米高的玻璃密封操作台内,2名工作人员正操作着两台抓斗机,从垃圾池里抓取垃圾,升高后投放到投料口,进入焚烧炉膛,再经过推进器推入干燥炉排燃烧发电。每天,约1200吨生活垃圾从这里消失,转化成电能及一块块建筑用砖,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模式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2015年2月建成投产的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由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以BOT(特许经营权)模式投资建设,占地面积120亩,日处理能力为700吨生活垃圾的一期工程总投资3.5亿元,有效地缓解了兴义市及周边县区生活垃圾处理的严峻形势,提高了我州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置比例及资源利用率,较好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随着黔西南州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一期工程已不能满足城市垃圾增长速度的需求,我公司按照州政府的安排部署,于2016年9月启动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项目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快马加鞭,不计成本,历时9个月,于2017年6月,总投资1.5亿元、日处理500吨生活垃圾的二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生活垃圾的收集覆盖了全州9个县(市、新区),从目前运营情况来看,我们产值也实现了翻倍。”公司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谭永强如是说。

  该电厂二期工程增加了1台日处理垃圾能力500吨的焚烧炉、余热锅炉和1台12MW的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1套半干法烟气处理系统、脱硝系统等设备。随着二期升级改造项目的顺利运行,该电厂实现了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从700吨提升到1200吨,总装机容量达24MW,日发电量从原来的22万度提升到40多万度,达到了中型垃圾焚烧发电厂水平。同时,为全州范围内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提供了有效保障。目前,该电厂每年可为我州处理城乡生活垃圾40多万吨,除自用外,每年还向南方电网售电1.2亿度清洁电力,废弃的炉渣经过该公司制砖厂加工,每年可为我州建材市场销售4300多万块建筑用标砖。数据显示:2017年1至8月,该公司实现产值3305万元,2018年1至8月产值5616万元,同比增加2311万元。如此高的增幅,正是得益于该公司实施升级改造后,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结果。

  说起升级改造产生的效应,公司副总经理徐自华说:“二期工程项目实现了整个黔西南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全覆盖,减少了因垃圾填埋对土壤和大气的二次污染,增加了发电负荷及产值,实现了变废为宝,为环保事业提供了良好示范。”

  为更有效的保持环保指标,该公司在二期建设过程中,加装了脱硝装置,脱除烟气排放有害物质氮氧化物浓度,采用SNCR尿素工艺,尿素与除盐水混合加热搅拌后通过输送模块至3台炉的炉膛高温区与氮氧化物进行反应,有效地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指标,脱氮效率为60%,排放指标低于国家排放指标的要求。

  “生活垃圾产生的废水通过渗滤液处理站生化+膜车间处理后,可用来补充工业用水、绿化和养鱼,实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循环利用,践行了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徐自华道出了实施升级改造达到的效果和意义。(文/图 黔西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定平 实习生 李泽锋)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夏夏 彤彤 姝姝

  本期审稿:然然

  值班总编:许新晓

  

  黔西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微博:@中国黔西南

  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