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膳食,还是《内经》有高屋建瓴的独到之处,所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谨和五味”“食饮有节”六大养生策略是德泽后昆、功惠万人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公布的居民膳食宝塔为:宝塔塔基为谷类薯类及杂豆250~400克、水1200毫升;第四层为蔬菜类300~500克、水果类200~400克;第三层为畜禽肉类50~75克、鱼虾类50~100克、蛋类25~50克;第二层为奶类及奶制品300克、大豆类及坚果30~50克;塔尖为油25~30克、盐6克。

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中也公布了百姓生活的健康膳食宝塔,那就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素问·脏气法时论》)。唐代医家王冰曾这样解释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为五谷;桃、李、杏、栗、枣为五果;牛、羊、豕、犬、鸡为五畜;葵、藿、薤、葱、韭为五菜。但在我看来,所谓五谷,应该包含我们常食用的五谷杂粮。五果,就是一切可以食用的水果和干果。五畜就是指一切可以食用的家禽、家畜,还有少许不是国家禁捕的野味、海鲜。五菜,就是指一切可以食用的可栽培的农家菜和野生菜。

1.五谷为养:五谷即是主食。我们都是凡人,都是要食五谷杂粮的。一般来说,五谷大约可以分为:稻谷(糙米,粳米),玉米(高粱,小米),麦子(大卖,小麦,燕麦,荞麦),薯(马铃薯,红薯,地瓜),豆(大豆,小豆,黄豆,豌豆,蚕豆,绿豆,芒豆)等。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和维生素,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

2.五菜为充:绿色的菜有白菜,菠菜,莴笋,青椒,青菜,芹菜,香菜,四季豆,豇豆,豌豆,黄瓜,韭菜,蒜苔。红色的菜有红椒,番茄等。黄色的菜有胡萝卜,藕,雪莲果,南瓜等。白色的菜有竹笋、银耳、白萝卜、花菜、豆芽、山药、洋葱、冬瓜、金针菇等。黑色的菜有木耳,刀豆,茄子,紫菜,海带,香菇,树菇等。蔬菜的维生素、纤维素、水分较为广泛,合理搭配蔬菜,对人体的脏腑器官有充养作用。

3.五畜为益:家畜有牛、羊、猪、狗、驴、马等。家禽有鸡、鸭、鹅等。海鲜有鱼、虾、鳖、龟等。虫类主要有蜂蛹、蚕蛹等。野味主要有蛇、兔、鹰、鹞、鹿、獾等。肉类食物有益于五脏的精气。所以每天进食适量的肉、蛋、奶、鱼等食品,有利于人体发育、生长(处在生长期的人群),有助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补充,有利于营养缺乏及体衰患者恢复体质。

4.五果为助:青色水果有青苹果、李子、葡萄、杨桃、橘子、枣子等。黄色水果有杏子、菠萝、木瓜、柠檬、橘子、柚子、香蕉、枇杷、柿子、板栗、甘蔗、佛手等。红色水果有西瓜、葡萄、樱桃、红苹果、草莓、桃子、枣子、山楂等。白色水果有火龙果、梨子、荔枝、核桃、榴莲。黑色水果有山竹、椰子、桑葚、杨梅、蓝莓、八月札、黑枣、乌梅等。蔬菜和水果对脏腑、器官有充养、辅助作用。果蔬含有人体必需的大量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与人体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一些重要的酶。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5.谨和五味:一是调和五味,顺口爽口。二是加入适当的调味料。在饮食中可以适当加入辣椒、花椒、生姜、大蒜、葱、大料(八角香)、丁香、桂皮、芝麻、胡椒、茴香、芝麻油、料酒、醋、酱油、盐等。《内经》指出:“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

央。”意思是说甘味太过会因糖及淀粉摄入过多而导致糖尿病及肥胖等疾病,咸味太过会因钠离子摄入过多而加重高血压、水肿等疾病。

6.食饮有节:主要是科学膳食。大约有饮食有规律、饮食有节律、饮食要洁净。我们的饮食应该“日食以三餐为宜,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既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饥饱失度”(《饮膳正要》)。但是在一日三餐中,我们的饮食应该合理、科学才行。不能因为某种事物好吃,就天天吃某种食物,也不能因为某种食物不合口味就一直不吃,这样就会饮食偏食而形成营养不良。每天的食量只能适可而止,应遵循苏东坡的“

以饥方食,未饱先止”原则。《内经》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讲的是过饥给人体造成的伤害。《内经》又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的则是过饱的给人体带来的伤害。在《内经》看来,进食过量,脾胃的负担就会过重,饮食积于胃肠,日复一日就会损害脾胃功能,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就不能化生,就会产生疾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