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3月西电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在中共教育部党组和陕西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抢抓机遇,奋力拼搏,使学校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为创建特色鲜明一流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1月17-18日,我们将对相关成就进行简要梳理回顾,分上下两篇推出,敬请关注!

  抢抓机遇促改革,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实力迈上新台阶

  

主要成就一:抢抓机遇推动学校事业跨越发展

  ●2014年学校抢抓国家协同创新机遇,奋力拼搏,“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行业第一的成绩获得国家“2011计划”认定;

  ●2014年学校抢抓国家网络安全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率先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2017年以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入选国家首批7所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

  ●2017年学校抢抓承办第三届“互联网+”大赛的难得机遇,特别是在习总书记给参赛大学生回信和刘延东副总理等中央省部领导莅临指导的鼓舞下,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不仅办成了一场“继往开来、不同凡响、无与伦比”的大赛,而且显著提高了学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显著密切了学校与中央部委、陕西省、西安市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同时,学校以大赛为契机,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学校发展一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一批问题;

  ●2017年学校抢抓军民融合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中国西部军民融合创新谷”首期10万平米大楼启动建设。

  ●抓住机遇,如期建设完成南校区58栋住宅楼并全部交付,等等。

  主要成就二

:深化改革推动学校事业快速发展

  ●实施“华山学者”计划、人才强校战略、千名博士工程,建立ABC类等多元人事管理模式,实行了“五轨十一档”岗位分类聘用体系。

  ●七年多来,新增两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1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千人计划18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0人,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科技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

  ●专任教师规模增幅31.82%、博士化和海外经历新进教师比例分别跃升至66.7%和30.0%。

  ●实施国际化牵引行动,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活跃,各类学生出国留学访学游学项目、来华留学生规模显著增加,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首个孔子学院、首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2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获批。设立我国信息领域首个校企合作海外办学机构,入选首批全国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通过国家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新增4个“111基地”,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

  ●实施学科实力拓展计划,完成基于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优化学科布局的8个学院的调整新建,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分别进入ESI前1‰和位列全球第50名、以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获评A+档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获评A档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获评A-档的成绩使得学校取得历次学科评估最好成绩。

  主要成就三:

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快速提升

  ●七年多来SCI论文由2010年的620篇增至1387篇、年到校科研经费由3.31亿元增至6.62亿元,基础性科研指标均实现倍增;

  ●主持承担了一批军口民口“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亿元核高基重大课题,获批千万级以上项目26项,近三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学部面上项目立项数全国第一,特别是2016年获批信息学部唯一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科研项目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2010年以来荣获国家科技奖11项,其中近五年获奖10项

位居全国高校第15位

,特别是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不仅西电前所未有,同类高校也一直未有,相关成果为航母、探月、天眼、预警机等国家重大工程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18个, 2017年ISN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优秀,科研平台建设质量明显提升;

  ●组建天线系统产业联盟、昆山研究院、宁波研究院、芜湖研究院和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成立全国高校第一家丝绸之路研究机构等,服务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能力持续加强。

  主要成就四

:“四大保障”已见成效,内部治理不断完善

  ●颁布实施了学校第一部大学章程,推进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建设,推动内控体系完善、强化预算执行、实现国资全口径管理,规范基建后勤工作程序、招标采购、审计监督、仪器设备共享等关键环节,完善综合服务平台与信息安全防护,构建校园技防体系,综合保障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七年来,学校年收入增长了163.77%;

  ●总资产增长了90.73%;

  ●贷款余额减幅82.66%。

  ●办理完成南校区3090亩建设用地土地证。

  坚持党委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主要成

就一: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强化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健全党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重要议事决策制度,出台“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民主集中制得到有效贯彻,协调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出台《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院系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完善院系治理体系和决策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

  

主要成

二:不断改进干部选拔培养工作

  ●强化领导班子政治引领和能力培养,不断提升班子成员把握全局和运用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始终以党管干部原则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坚持群众路线,多渠道多方式识人选人用人,不断提高干部选任工作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严格执行档案审核、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规定。

  

主要成

就三:

切实推动党建工作重心下移

  ●制定修订党支部建设、党费管理、评优表彰等党内文件,不断完善基层党建制度体系。

  ●加强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在教师考核、职称评审、干部选拔等环节的把关作用,形成了“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

  ●加大在中青年学术骨干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共发展党员16080余人。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开展分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主要成

就四:

持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吸取个别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违反党纪国法的沉痛教训,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多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和党风廉洁教育,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格执行约谈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督监察,在评审评选、选人用人、表彰奖励中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

  ●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建立了符合学校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主要成

就五:

关注民生,师生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新突破

  ●建成南校区44.3万㎡住宅楼、4300㎡幼儿园、2.35万㎡的学校第一座体育馆,巨构改造新增5600㎡面积,完成10.3万㎡网络安全创新研究大楼项目立项,七大学院主体迁至南校区。

  ●建成北校区西区学生食堂1.18万㎡、61号住宅楼8400㎡,完成主楼3.8万㎡和东大楼9900㎡维修改造。

  ●2010年至今,在职人员人均津贴增长了2.4倍,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增长了2.2倍,实现了校内收入倍增;

  ●学生校内奖助金额增长了228.55%;

  ●南校区市政集中供热、教工自助餐厅运营、学生公寓安装空调、转专业比例扩大、毕业授位改革等人本化举措相继实施,师生归属感、幸福感正在增强。

  责任编辑:田敬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