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拥抱时代 使命引领未来

  ——校长杨宗凯在2018届学生毕业典礼的讲话

  (2018.6.25)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2018届同学人生的大日子,是专属你们的荣耀时刻,5307名本科生、3071名硕士生、276名博士生圆满完成学业。作为校长,我和你们一样无比喜悦、无比激动。在此,向全体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同时,也请你们和我一起,向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教导你们的老师,以及关心和帮助过你们的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就从西电的学生变成西电最年轻的校友了!回首过去,在海棠、竹园、丁香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在大活、E楼、F楼彻夜研发黑科技的团队小伙伴,在主楼、实验室、图书馆指点迷津的良师益友,会成为你们一生留在心灵深处最值得珍惜的人。热议总书记的回信,自编自演的话剧;碧波荡漾中划着赛艇看世界,终南山下诵读文化经典;集体吐槽迷宫一样的B楼,发现食堂惊艳的葱油拌面;感受春天东区小花园每一缕阳光、夏天运动场上每一次呐喊、秋天银杏大道每一片落叶、冬天钟楼广场每一场雨雪。欢声笑语、酸甜苦辣都是西电留给你们的独家记忆“一朝西电人,一生西电人”,无论时光怎么流逝,“西电人”就是我们共同的口令和永恒的情怀。

  你们是我作为西电校长送走的第一届毕业生。7个月来,我一直在感受着西电、感受着你们。你们的责任意识、创新精神,你们的自信坚定、活力迸发,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你们之中,有组织被总书记点赞的“红色文化筑梦之旅”的曹东杰同学;有获得陕西省大学生自强之星、入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李子晗同学;有毅然回乡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吾丽孜娜同学;有连续4年获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国际留学生阿莫瑞同学;有以本科生身份在国际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丰一帆同学;有获得微软创新杯中国区总决赛冠军的王世楷同学;还有2018届每一位优秀的毕业生,你们都是最棒的!你们把人生最激情、最宝贵的青春时光铭刻在这座校园里,成就了西电流光溢彩的一页。我为你们喝彩!为你们骄傲!

  进校之初,相信你们跟我一样,都为西电历史上创下的多项全国第一而震撼;离校之际,我非常自豪地告诉大家,在你们快乐成长的这几年,母校也在加速奔跑:国家三大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信息感知协同创新中心行业第一,学科评估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并列全国第一,工程学、计算机科学ESI排名进入世界前1‰,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全国第一进入首批示范建设行列,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双创大赛金奖数并列全国第一,获得国际数学建模竞赛欧拉特等奖,诸多荣耀,你们既是近距离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最光荣的参与者、创造者。

  毕业前后,大家议论得最多的一定是去哪里工作、待遇怎么样。我知道,你们是BAT这些互联网巨头,中国电科、中国航天等军工重点单位、大批优秀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很多学生还未毕业就被预定得差不多了,这也是人才培养的“西电现象”。在座的一些同学,甚至拿到了50万以上的年薪,我为你们感到高兴。但是,西电的价值、你们的人生价值,远远不是一份优渥的工作、赚得的金钱多寡可以定义的。因为你们未来要面对的,是史上最大规模、竞争最激烈,最为激荡人心的变革时代,在0与1奠定的宏伟信息大厦之上,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绝对界限会被打破,我们生存的地球将变为一个智慧地球。

  在这个不可逆的智能化大潮中,变革每天都在上演。计算机出现之前,程序员是不存在的;人工智能出现之前,人机结合是难以企及的未来技术;特斯拉出现之前,智能生态汽车是无法想象的产业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时代就是被这些颠覆性技术和无法想象的模式所改变的。

  母校正紧跟时代一起改变。我们部署了“三步走”发展战略,重点关注两大任务:一是实施以人事制度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芯片技术、空间科学、IT+医学等领域重点布局,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这就是西电的“追赶计划”;二是实施以技术为驱动的教育现代化,通过云计算+教育、虚拟现实+教育、大数据+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方式,变轨超车,在不断转化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的基础上,树立信息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标杆。这就是西电的“超越计划”

  我们的校友也在跟着时代一起改变,在其领域内定义了我们可以达到的新高度。5月27日,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西电专场,我们以3612亿的引资额度,创造了西安市的新记录,再一次印证了“西电现象”的力量。“西电现象”,我称之为“五多”:院士校友多、将军校友多、创业英雄多、航天总师多、所长总工多。从他们身上,我们不难发现融于西电人血脉的三个共同特质:将生命体验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有立于时代之先永不止步的追求,有坚忍不拔的行动力,这恰恰就是我们西电精神最生动的体现。这也是我对你们2018届毕业生的由衷期盼。

  一是希望大家坚守西电的精神底色。传承西电爱国为民的使命意识,铭记西电人骨子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不轻易被纷繁的社会所迷惑,不轻易被多元的价值所动摇,做一个堂堂正正的西电人,以家国情怀指引成功之路,用青春报效祖国;传承西电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敢于走前人未曾走过的路,乐于看前人不曾见过的风景,让时代之光聚焦在你们的身上;传承西电求真务实的进取意识,以奋斗者的脚步丈量“想到”与“做到”之间的距离,诠释奋斗以成、圆梦未来的成功密码。

  二是希望大家永葆西电的创新本色。创新是西电的传统,西电的发展和成长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也是学校在培养大家的几年中最为看重的能力。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为了有效解决问题,建立一种新的函数关系,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条件及其组合引入原有体系中,从而发现或产生新事物、新思想的过程。因此,创新能力归根结底就是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大家的学科和职业分工高度细化;与此同时,过去看似毫无关系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手段、资源之间又高度交叉渗透,我们面临的问题将越来越复杂,多个相互关联的子问题,涉及的多重要素甚至会完全超出我们现有的专业知识范畴。在这种情况下,创新能力就在一定程度上,从一般意义上的解决问题,演化发展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按照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中的提法,以后“对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技能和系统性技能的需求,会远远高于对身体能力和知识性技能的需求”。这就是新时代的新创新。我相信,通过几年的学习与实践,在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方面,西电已经赋能给大家了。希望大家无论在何种岗位上,都能够自信地、融会贯通地学会跨界引进新的函数关系,在不熟悉的领域也有方法了解并提出自己的方案,以“求异”的思维去提升“求变”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以“解决问题”的目标去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书写属于你们青年一代的创新传奇。

  三是希望大家延续西电终身不辍的亮色。不仅继承传统、巩固优势,还不断拓展开辟新的战场,不断确立新的优势,是西电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能立于时代之先的终极武器。不断适应新变化,方能立于不败、不可替代,对一个学校如此,对每一个个体亦如此,身处人工智能时代的我们,尤其如此。今天,知识半衰周期已经由刚开始的100年急剧缩短至3年,换言之,三年后你们在知识上就成了不折不扣的“老人儿”了。不能适应时代不断get新技能,就会被其他人取代,就会被机器“秒杀一成不变的知识、永远管用的技能和终身不变的职业成为历史;“20多岁之前是学习,20多岁之后是工作”的界限也将不复存在。中国古语讲,“学不可以已”;今天,终身学习就是AI时代生存的第一法则、成功的第一捷径。网上有句鸡汤:只有不停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用在此时却再合适不过,这也正如柳传志校友所言,年轻人应该做“奔日子的人”而不是只“过日子”的人,“奔日子的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力。希望大家离校之后,能够时时归零,持续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用不被淘汰的竞争力,成就不可替代的自己。需要注意的是,终身学习不仅仅指向知识技能,还指向情感处理能力和深度交流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终身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你们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同学们,上周,我们在一起合拍了西电史上首张4米长卷“全家福”,定格了每一位同学的笑脸,也定格了母校对你们的不舍和深情。今天,你们就要踏上未来的征途,在广阔无垠的天空中翱翔。不管你们走向何方,母校一直在这里关注着你们,牵挂着你们,并永远欢迎你们随时回家。请记住:母校永远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最宁静的港湾、最温暖的精神家园

  最后,祝愿你们都有一个最美好的前程、一个最灿烂的人生!谢谢大家!

  

  母校深情寄语

  

  精彩瞬间

  

  四年前的你们

  刚来西电的你们,乖乖地端坐在南操场上

  你们曾一起挑战酷暑,挥洒汗水

  一起行走在校园的小路上

  一起构筑了夕阳下最美的风景

  扣动扳机的那一刻,有没有想到西军电?

  训练得越扎实,越饿得饥肠辘辘

  当年食堂的那些熟悉的味道,不知还在不在

  一遍遍地矫正动作

  和当年的教官大哥哥们还有联系吗?

  美美夕阳下,拉着歌,讲着有趣的段子

  你们可爱的辅导员

  夜色也是温柔的风景

  年少的你们,英姿飒爽,含苞待放

  歌咏·演讲比赛上的激情,现在还在吗?

  曾经谙熟的曲子,还会弹唱吗?

  庄严的阅兵式

  献身科技,保家卫国

  一…二…三…四…

  即便女子也是十分的帅气

  当年风雨酷暑陪伴你的小水壶,是否依旧陪伴着你?

  不知孩子适不适应这里,爸爸妈妈们始终不舍离去

  母亲焦急地搜索着自己的孩子

  4年前,你们曾是父母最大的牵挂,今天的你,长大了吗?

  母校因你的加入而精彩,

  母校因你的成就而自豪。

  即将分别,

  各自珍重。

  保持联系,

  后会有期!

  摄影:于米提江、大鹏、

  张曦、闫安桐

  责任编辑:田敬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