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克莱·舍基:《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互联时代里程碑式著作、全球思想家正在读的20本书之一、《商业周刊》**商业书籍。作者作为“新文化*敏锐的观察者”,对人人时代的到来给予了明晰而富有穿透力的解析,并思考了我们是谁,我们可以做什么等问题。

  2、(美)凯文凯利:《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失控》作者从蜂群的行为开始谈起,慢慢揭示一些此前人们并没有强烈意识到的问题,例如:活系统的智慧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那些看似简单无脑的初级生物能够产生群体智慧?个体的无意识到群体的有意识之间到底是不是鸿沟巨壑?书中涉及的问题纷繁复杂,小到一个蜂群、一组计算机代码、一个封闭试验基地,大到人类进化、人工智能、网络经济等等。

  3、(美)杰里米·里夫金:《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

  享誉全球的社会发展预测家杰里米·里夫金系统地做出了关于未来世界的三大预测:协同共享经济将颠覆许多世界大公司的运行模式、现有的能源体系和结构将被能源互联网所替代、机器革命的来临将使我们现在的很多工作消失。

  4、(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维克托尔耶舍恩伯格在本书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并用三个部分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本书认为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大数据已经成为了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

  5、(以)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人类简史》讲述了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6、(美)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

  20年前,读它,是科幻书;20年后读它,像历史书。一本影响千百万人的互联网启蒙经典著作;一本关于“智能时代”的“说明书”。

  7、(美)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本书是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传世之作,篇幅不大,却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社会传播的过程、结构和功能,提出了脍炙人口的“5W”传播模式和社会传播的三功能说。

  8、(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百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9、彭兰:《社会化媒体:理论与实践解析》

  作者以多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观察为基础,建构了社会化媒体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完整体系。全书从社会化媒体的特征、构成要素、传播机制,社会化媒体中的网民,社会化媒体的影响等角度,对社会化媒体的传播规律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并梳理出对社会化媒体这样一种处于不断变化中的事物的认识逻辑。

  10、谭天:《媒介平台论——新兴媒体的组织形态研究》

  这是一部全新的新媒体理论专著,它构建了新兴媒体的本体理论:新兴媒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是一种介于市场与媒体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它的媒介组织形态是基于互联网的媒介平台。书中系统解构这一媒介组织形态的功能构成、运行机制以及内外成因。

  11、高钢:《传播边界的消失——互联网开启文明再造时代》

  本书以互联网信息传播学者的视角,讲述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分析互联网应用对社会文明进程的影响。这是一本从传播学和社会学角度对互联网时代进行观察的著作,它试图描述互联网技术的前沿发展态势,说明互联网技术推进的人类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解读互联网对人的发展、对社会进步产生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它要向人们讲述互联网丰富的社会功能和潜在的变革本质。

  12、谭天:《融合与转型:重构中国电视》

  互联网时代,一方面大视频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另一方面新型主流媒体亟待崛起。新兴媒体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是基于互联网的媒介平台。我们认为应该坚持“互联网 电视”的融合发展思路,“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新经济形态、新思维方式,其本质是供需重构,“互联网 电视”的本质是对电视行业的重构,它会导致更多的跨界重组,颠覆创新和供需重构。

  13、王颖吉:《传播与媒介文化研究方法》

  本书在总结国内外同类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传播与媒介文化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综合视角出发,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实证、批判、诠释等不同研究取向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主义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现象学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技术与文化诠释方法、精神分析方法,以及符号学与结构主义、传媒批判理论、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女性主义等研究方法。

  14、聂有兵:《虚拟现实:最后的传播》

  本书跳开技术环节的讨论,从文化、传播和伦理等层面探讨虚拟现实的来龙去脉、未来发展及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5、牟怡:《传播的进化——人工智能将如何重塑人类的交流 》

  不管我们是欢迎还是抵制人工智能,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奇点尚未到来,但经历了几起几伏之后,人工智能终于告别了寒冬。这一次的春天似乎跟之前的几次不太一样,也许奇点真的近在咫尺。所以,在奇点来到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准备。本书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反思之作。

  16、王井、陈立旭:《文化迁徙:媒介新技术与网络文化价值体系发展研究》

  本书总结了国内外所有关于网络文化价值的维度描述,其中发现国内外关于网络文化价值描述与研究的巨大差异。

  17、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

  本书触及了网络政治学中的一个重大话题——网络空间中的私域与公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信息时代的开端,公与私的含义和边界都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游移。《众声喧哗》主要探讨,经由新的共有媒体的作用,传统的公私两分如何在社会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产生消长和易位。

  18、(美)约翰·杜翰姆·彼得斯:《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

  《对空言说》为突破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研究传统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也因此成为传播思想史的奠基之作。

  19、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五版)

  这是一本影响深远的西方经典传播学教材,凝聚了麦奎尔毕生的心血,作者也因此而享誉国际传播学界。此书主要论及:大众传播所包含的元素、当今主要媒介形态、相关社会与文化分析,以及近百个媒介与传播学专业词汇的解释。新版着重论及新媒体的发展潜力。

  20、赵星植:《皮尔斯与传播符号学》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当代符号学最重要的奠基人。本书试图提炼与再现皮尔斯符号学的传播哲学遗产,厘清皮尔斯符号学与当代传播学思想之间的历史勾连,并用具体研究实例说明它在元媒介时代的强大解释力,为当代传播学理论的纵深发展提供一个可参考的视角。

  还有什么好书推荐?请在下面留言,谢谢!

  相关阅读链接:

  开学见面礼:教你如何读书

  读一点社会学

  读一点经济学

  读一点管理学

  读一点政治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