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绵长的跨海大桥如同一条长龙,横卧在蔚蓝的天空和湛蓝的海水之间。近看,桥上的车辆川流不息。青岛海湾大桥又称为胶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国历时4年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的成功通车,代表着我国科技往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在经济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青岛海湾大桥,东起青岛黑龙江路杨家群,西至黄岛红石崖,分为两期工程,一期工程长28.047公里,二期工程长12公里。整个海湾大桥由沧口、红岛、大沽河航道桥、海上非通航孔桥和路上引桥、黄岛两岸接线工程和红岛接线工程、李村河互通、红岛互通这几个部分组成。总投资达到了95.3亿,全部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

  其中大沽河航道桥是整个大桥中最具有挑战性的工程。航道桥采用了“双边钢箱梁和横向连接箱”结构,是我国首次在桥梁上采用这种结构,由22种55个钢箱梁装焊组成,而每一个标准的桥段长12米、宽47米、高3.6米,其中最大的桥梁重达1000多吨。

  另外,红岛海上互通立交桥也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修建结构。红岛海上互通立交桥采用了国内最大跨径、最小半径曲线滑移模架浇注箱梁,浇注工作历时15小时,一共浇筑了520.54立方米。此外,海湾大桥市区接线工程还延续了海湾大桥的桥面宽度,其设计的双向8车道,为青岛市新添了一条八千米的景观路线。

  青岛海湾大桥的整体设计思想超前,采用了多项先进的技术,克服了众多施工的困难,很多的修建结构在世界上都可以说是首创,并且获得了多项专利,当然也给山东省带来了许多经济的收益,特别是对青岛和济南这两个城市。而且青岛海湾大桥的修建,让两地的联系更加的密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