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表扫描(Full Table Scans, FTS)

全表扫描是指Oracle在访问目标表里的数据时,会从该表所占用的第一个区(EXTENT)的第一个块(BLOCK)开始扫描,一直扫描到该表的高水位线(HWM,High Water Mark),Oracle会对这期间读到的所有数据施加目标SQL的where条件中指定的过滤条件,最后只返回那些满足过滤条件的数据。

不是说全表扫描不好,事实上Oracle在做全表扫描操作时会使用多块读,ORACLE采用一次读入多个数据块 (database block)的方式优化全表扫描,而不是只读取一个数据块,这极大的减少了I/O总次数,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所以利用多块读的方法可以十分高效地实现全表扫描。这在目标表的数据量不大时执行效率是非常高的,但全表扫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走全表扫描的目标SQL的执行时间会不稳定、不可控,这个执行时间一定会随着目标表数据量的递增而递增。因为随着目标表数据量的递增,它的高水位线会一直不断往上涨,所以全表扫描该表时所需要读取的数据块的数量也会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全表扫描该表时所需要耗费的I/O资源会随之不断增加,当然完成对该表的全表扫描操作所需要耗费的时间也会随之增加。

在Oracle中,如果对目标表不停地插入数据,当分配给该表的现有空间不足时高水位线就会向上移动,但如果你用DELETE语句从该表删除数据, 则高水位线并不会随之往下移动(这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高水位线"的定义,就好比水库的水位,当水库涨水时,水位会往上移,当水库放水后,曾经的最高水位 的痕迹还是会清晰可见)。高水位线的这种特性所带来的副作用是,即使使用DELETE语句删光了目标表中的所有数据,高水位线还是会在原来的位置,这意味着全表扫描该表时Oracle还是需要扫描该表高水位线下的所有数据块,所以此时对该表的全表扫描操作所耗费的时间与之前相比并不会有明显的改观。

使用FTS的前提条件

在较大的表上不建议使用全表扫描,除非取出数据的比较多,超过总量的5% -- 10%,或你想使用并行查询功能时。

实例

以scott的emp表测试

从查询计划我们可以看到所采用的查询方式是“TABLE ACCESS FULL”,

再次执行

记住!全表扫描是多块读,下一篇文章讲下多块读、单块读、散列读、顺序读、索引扫描的几种方式,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下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