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视展会如鸡腿,奈何展会成鸡肋!

文 | 《涂料经》记者 巴莫

编辑 | 陶晓倩

导读:“行业常有热点出,各领风骚两三年。”

为给涂料行业发展把脉,涂料经特别策划“消逝了的行业热点”系列报道,希望能够温故知新,启迪方向。

本文为系列报道的第四篇(前面三篇见文末“往期推荐”),更多过往热点精彩解读,我们将不定时为您呈上。

昨日,巴莫看到一条消息,9月21-23日,2018(长株潭)全屋整装暨建材/家具博览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三天时间,展会现场空空荡荡,不少参展商三天接待客户都是个位数,零成交的展商比比皆是,血本无归,引起了众怒,不少参展商都想找主办方讨要一个说法。

相关资料显示,2018(长株潭)全屋整装暨建材/家具博览会的主办单位为:湖南省室内装饰协会、长沙建材商盟、长沙支点展览策划有限公司。

展览范围包含了:全屋定制展区、全屋整装、智能家居展区、整体橱柜及台面、衣柜、移门展区、家具定制、软装配饰定制展区、门业、锁具、建筑装饰五金展区、集成吊顶、照明灯饰等。

收费标准:特装展区:300元/㎡(36㎡起租,只提供空地,布展相关费用企业自理。)标准展位:3800元/9㎡(3m×3m);配套展具:一桌两椅、射灯一支、220V电源插座1个。

据了解,参展的参展商大多都是经销商和小定制企业,本次参展的总费用大概在10万左右,对他们来说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三天就接待5个人,零成交,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主办方必须给一个说法。

巴莫08年入行,大大小小的展会参加了几乎上百场,对于越来越同质化的各类型建材展、建博会、家具展、涂料展等等,同行们更多的是在感慨:一年不如一年啊!

8月17日,媒体家具上下游曾发布调查类文章《8月东莞家具展还能办下去么?》,里面罗列广东夏季三大展会的变化,早在2009年,深圳就取消了8月家具展,从惯有的一年两届转为一年一届,进而将策展模式向其他区域复制,与青岛、沈阳、西安、哈尔滨、济南、马来西亚等多地区合作经营区域家具展。CIFF在2015年作出巨大调整,将原本每年8月在广州举办的家具展全盘转移到9月上海,形成全年双城双展模式。就此,8月的广东家具展的格局,由原有的三足鼎立,变成了以东莞为主力支撑,顺德为辅的新格局——也因此,8月的广东家具圈,远远没有之前那么热闹,而东莞家具展本身,也承受了更大的招展压力。

人烟稀少的东莞名家具展

针对东莞名家具展的萧条,蒋健在《8月东莞家具展还能办下去么?》一文的观点是支撑东莞家具展的核心价值正在逐渐散失。具体为综合来看,近几年的8月东莞展还是具有诸多变化,包括引入“定制”概念,构建传统家具与定制家居的双重结构,也包括其陆续建设的固定商场和品牌大店,形成“全年展示”的新模式。但这些调整和升级,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参展企业减少、观展人流下降的趋势,尽管展馆内不至于显得冷清,但各企业所感受到的参展价值,却一定是在不断下降的。究其根本原因,自然是因为“传统企业+传统模式”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下滑所致,而东莞家具展正是这种模式的承载者和参与者——换个角度说,并不是东莞家具展没有做好,相反,它甚至是这个模式下做的最好的展览会,但当整个模式体系面临下滑,那大家似乎只能望洋兴叹了。

如今,在众多厂商和经销商眼里,各类涂料展、家具展、建材会似乎成了鸡肋,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以往一直重视的展会到底怎么了?

激烈竞争导致展会的整体萧条

对于给类展会的整体越来越冷清,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现在的展会太多了。除去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较大型展会外,在成都、江西、深圳、东莞、河北等地常可以见到各类中小型涂料及相关应用领域展会。展会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对于行内人士来说,很多都已经看得麻木。行业圈子就这么大,这么多的展会的举办,既分流了专业的人群,也冲淡了他们的胃口。另外随着消息获取渠道的越来越便捷,大部分人已经不需要通过展会去获取行业信息了。

费用高昂使投入产出比不理想

要弄一个象样的展会,对于厂家来说,往往要付出一笔不菲的费用。巴莫了解了一下广东某艺术涂料企业本着招商的目的,参加的广州建博会,花费不小,但真正从展会上招商招到的客户却只有四个。虽然参展也有一定的宣传效果,但总的投入产出比显然不很理想。对于涂料这样的小行业来说,一个展会,甚至有可能花掉有的小微型企业一年的宣传费用。所以,有些厂家即使想参加,也是有心无力。

厂商参展积极性不高

传统涂料产业现在已经是一个很难产生黑马的行业了,除了目前较为火爆但体量微不足道的艺术涂料领域,其余的涂料大佬几乎都是依靠多年的稳打稳扎确立起了市场地位。所以往往在各类展会上能呼风唤雨的一般还是那些传统大品牌,中小品牌往往很难通过一两次展会出人头地,所以参展积极性受影响。而大品牌在行业内一般都已经家喻户晓,所以参展积极性也不高了。

行业创新不足

作为一个创新力严重不足的行业,参展的涂料企业们也普遍拿不出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不论是产品还是展览的风格,都还是徘徊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即使有的厂家研发出了新潮的产品,但担心会被竞争对手抄袭模仿,因而在展会上会将新品雪藏。看不到新的东西,势必又影响一些行业人士前来参观的兴趣,使得人气难以保证。

种种原因在制约着展会的兴旺,也在打击着我们这些参展观众的信心。文章写到这里,巴莫回想了一下新近参加的广州建博会,印象最深的是那件事!第一想到的是走出展场大门的时刻,一个黄牛党走近巴莫,小声地说“先生,可以把你的通行证给我吗”。原来他在回收通行证以便第二天卖给别的入场观众。同行的朋友幽默地一笑:嘿嘿!生财有道,看来展会最大的赢家是他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