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含停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陌交通,鸡犬大相闻……

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大约1500年前,陶渊明创造了一个梦境一一被后世一代代寻找的一个美丽梦境一一桃花源:淳朴自然的田园风景,恰然自得的生活,是让人忘记凡世纷扰的一片乐土。即使过去了千百年,这美好的画面仍然引得无数人神往。

中国桃花源的地名有很多,湖南、重庆……

在四川这个有着多种多样不同风景的地方,

寻访桃花源似乎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这里没有叫做桃花源的地方

寻访桃花源似乎又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繁华悠闲的都市成都

翠丽静谧的蜀南竹海

碧水斑斓的九寨黄龙

……

小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带你走过都江堰

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去阿坝看看藏族姑娘跳锅庄

泸沽湖上乘着猪槽船

去寻找在四川隐秘的

桃花源

成都——就是桃花源中悠然自得的地方

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蓉城”成都,一颗镶嵌在四川盆地里的璀璨明珠,卧躺在岷江中游地段,东界龙泉山脉,西靠邛崃山。市名出自典故周王迁岐,所谓“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古为蜀国,秦时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时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有别称“芙蓉城”,另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等美称。

成都,还是一座民俗文化的天堂。其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影响了几平所有的成都人,熏陶着成都的现代文明,传承着宝贵的民俗传统。春节的锦里灯会,正月黄龙古镇的火龙节,二月十五各大公园的花会,三月龙泉驿桃花会,六月县望丛祠赛歌会,八月新都木兰会、桂花会,九月国际熊猫节,十月温江菊花展,十ー月金橘节等,令人眼花缭乱。

锦里 锦上添花·里藏乾坤

闲来无事,翻翻发黄的《全唐诗》,葛然看到杜甫那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而今日的锦官城中,武侯祠依日古柏森森、曲径通幽。雕梁画栋之外,是一条青石板铺就的道路,小巷窄窄的,也不长,只有几百米。

这条叫作“锦里”的小街据说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已闻名全国。

今天这条街上,有茶楼、客、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等各种民俗文化。

在路边的茶铺里,藤椅上安坐着悠然自得的茶客,一杯盖碗茶,喝出了老成都生活的精华。茶香馥郁之中,少女穿着水红色的旗袍,皓腕如雪,轻拢慢捻,琵琶半遮面,犹自唱着千年前的爱情故事。

周围大多是青砖砌成的砖墙,黛青色的房顶,暗暗的色调透着浓浓的古意。还有织锦的仿古作坊,推开一扇木门,吱呀一声,靠近木窗下,有织机在“咯吱咯吱”叫,一个绣锦的织娘,低眉抬手,十指灵巧地穿梭于锦布上下。一层层的蚕丝铺起来,压平、抽丝成锦,随后再由女子一针一线绣出灵动的彩色图案。

下午的阳光透过窗子,斑斑点点洒落在古旧的织机上,洒落在她低垂着的睫毛上,松鹤延年、富贵牡丹、寿星献..这些传统而典雅的图案里浓缩着中国,浓缩着成都。

成都的另一处记忆: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是旧时满城(少城)的一小部分,满城是清代朝廷为驻兵而建的,作为满蒙八旗及家属居住区。历史上的满城,历经了岁月的沧桑洗礼之后,只留下宽巷子和窄巷子,还依稀能见到旧日的古韵遗风。

成都这座城市,对于很多人来说,意味着休闲、惬意、舒适、享乐...而随着席卷全球的商业浪潮袭来,街巷之中,曾经舒缓闲适的市井趣味已经被淹没于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之中。然而,在这片旧城里,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却得到了保留。

摆一局棋、捧一杯盖碗茶、摆摆龙门阵、逗逗鸟...光就不知不觉地溜过锦城的日晷。得半日清闲,抵十年尘梦。这大概就是成都人世代相传的生活态度。

而宽窄巷子的魅力正在于此,逍遥自在,宽容闲散。外来的背包客们往往在茶馆坐不住,半盏茶的工夫,就会忍不住拿出相机四处拍拍,到处走走。

而川人依旧不急不躁嗑着自己的瓜子,我行我素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也许,只有成都人才真正地理解生活的宽与窄、贫与富、 苦与乐,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细品人生,大概只有“逍遥”二字最重要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