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携《影》正式归来,少的是好大喜功的商业气息,多的是艺术形式感。

这一次张艺谋抛弃了惯用的高饱和度色彩,改用中国古典的黑白水墨色来传情达意。不仅如此,更融阴阳太极于一体,阴阳调和,处处彰显出中国传统道学的阴阳平衡之哲学。

但《影》的重点不在于此。

可能是从《英雄》开始,对张艺谋的批评声音中就不断地夹杂着“崇拜强权”的字眼。及到《影》,这样的声音常常能见在张艺谋的评论中。

《英雄》

张艺谋到底是不是“崇拜强权”?如果不是,又该如何看待《影》中出现的阴谋形态?

01

张艺谋到底是不是崇拜强权

第五代导演是从伤痕中走出来的导演,天生就带着大历史反思的基因。而张艺谋,更是如此。

从《大红灯笼高高挂》开始,他不断地通过作品去传递出一种阶级压迫感,以此去反思社会,反思历史。

无论是《菊豆》的染坊老板还是《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黑帮老大,甚至于《活着》,我们发现张艺谋的电影中,男性掌权者无疑都扮演着反面角色。

《菊豆》中菊豆每晚都被变态丈夫SM

以张艺谋的作品来看,染坊老板的SM情结、黑帮老大的控制欲,乃至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那一声“封灯”,这些男性角色中都带有不可忽视的强权色彩。

这些角色,共同传递出的是张艺谋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甚至于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依然有体现。其文学底本《雷雨》就是一部解读封建家庭传统价值观念的杰作,并且展现的是该种观念对个性的摧残。

《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周润发的皇帝被化作“皇权”的象征

而《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更是将这种家庭控制权上升为“皇权”,由此,对封建家庭等级观念的抨击,也就上升成了对“皇权至高无上”的质疑。

从这个角度来看,张艺谋就不大可能拍出一部崇拜强权的电影。

《影》的视听语言不同于其他电影,并不是一部带入性很强的电影。它以极致的风格,拉开了与观众的距离,营造出的是一种上帝视角。你不用跟着主角的情绪去波动,你要看的是导演给你的东西。

演员的动作幅度都很大,场景搭建也有强烈的形式感,每一个细节渗透着舞台剧的特征,而这种舞台剧就是要观众从故事中抽离出来,以上帝视角去审视所有,给出答案。

既然抽离出来了,张艺谋的态度在何处?

答案就在色彩和布光上。

他很取巧的选择了“黑与白”作为底色和塑造人物时候精巧的布光。

张艺谋从来都不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导演,他最擅长的还是色彩。所以从色彩来看张艺谋的作品,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影》中大量昏暗的场景、而且是运用了低对比度的黑色色调,传递出的是一种压抑得透不过气来的情绪。权谋本身即是令人感觉压抑的,这便是张艺谋对于强权的态度所在。

而他最喜欢的红色,则以血液的形态出现。这里的红色不再是《红高粱》中生命力的象征,而变成了对强权的揭露。

电影的布光也呈现出导演明确的态度。

都督囚于斗室之中,用光特点十分明显,摄影机永远是自上而下俯拍,而阴影永远挡住都督的脸。这种光线通常被用来塑造阴暗人格,传递出的是导演对人物的基本态度。

居室的布光依然是十分讲究,小艾坐在一侧,境州坐在另一侧。两个人之间传递的是压抑的情欲,最后走上了床榻。

小艾脸上的布光是半阴半阳,呼应了角色身上压抑的欲望。导演所要表现的,更像是权谋对局中人的改变与摧残。

观众抽离出来之后,以色彩和布光去完成导演的态度表达,这传递出的是一种感觉,而不是白纸黑字的言论。但观众对色彩的感知不同,这就导致有时会曲解张艺谋的表达。

02

如何去解读《影》中的权谋元素?

私以为,越接近于真实的展现,越有震撼的力量。

从春秋时代开始,中原大地上诸国就战乱不断。《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就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美人计”、“偷天换日”的典故。

“用典”是中国艺术创作的传统技巧。张艺谋在此处的用典,可谓是煞费苦心。在“美人计”中,牺牲者是被物化的女人。

而《影》中“美人计”的受害者是具有反抗意识的公主,这就带出了张艺谋对强权的态度,始终没有停止过反抗。

而在这种反抗中,又有鬼谷子的“纵横之术”,本意是联合多方一起对付其中一方,其核心在于“联合”。

电影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不断“合纵”的过程。整部电影的多处转折,都体现出这种“合纵”的要义。子虞联合将军实现目的,其意在于通过利益交换达成联合在王的身边布下一个棋子。

王与境州的联合又在于对子虞实施制衡,这更是“合纵”所达到的目的。

张艺谋对于典籍的熟稔,让他能够随时信手拈来,同时又抽离在外,运用上帝视角去观察历史,一任观众给出答案。

在这样的历史下,境州这个人物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带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此时的他压抑着对小艾的欲望,去完成人物。

第二阶段是转变,经历了一连串事件之后,心理层面层层升级。第三阶段,彻底魔化,影子取代真身。

三个层面,逐层递进,是一个人在权谋中的堕落过程,这种成长是撕裂式的。或许,境州眼中的怒火,正是走过那个年代的张艺谋曾经深刻感受到的东西。

表现历史伤痕向来是第五代导演的重要标记。不去谈张艺谋作品中惯有的大开大合,即使是在今天,身为第五代的张艺谋,依然还带着那种反思的情绪。

这是张艺谋的三观,从《大红灯笼高高挂》开始,从未改变过。

福利

小说《荆州杀》限量抽奖!

张艺谋作品《影》创作灵感源自《荆州杀》

由著名作家、金牌编剧朱苏进执笔演绎

盛世肯特独家策划出品

参与方式:

在下方评论区发表对本文的观点:你认为张艺谋三观到底有没有问题?并说出合适的理由。我们将筛选出三条高质量留言送出原著小说一本!

获奖名单公布时间:

10月09日

名额:

3个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