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报

公众号ID:xibufazhibao

关注

文 | 郑晓阳

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从跨入大学的门槛与法律结缘,到现在已有30多个年头了。

许多事情在记忆中渐渐模糊,而唯独与法庭结下的情缘,让我终生难忘。

认识法庭 ↓

女孩你为何踮脚尖女孩

大学四年的寒窗苦读,使我迈进了法律的大门。然而,真正感知法律,却是在法庭。

1987年9月的一天,我在政法学院学生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实习时,接待了一位前来咨询的老人。

他借钱给朋友,但后来朋友却不按约定还款,还蛮不讲理地当起了“老赖”。老人想到了打官司,可他既不懂法律又没钱请律师。我接手案件后和另一位同学做起了他的诉讼代理人。最终,通过法院为老人讨回了3万元欠款和利息,这是我第一次与法庭的“亲密接触”。

1988年3月,我到河北石家庄郊区法院留营法庭实习。那时候的法庭条件相当简陋,两排平房,只有三名法官和一名书记员。

我到法庭后,白天随法官下乡办案,进学校讲法制课,到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晚上和同学讨论疑难案件,交流实习体会,紧张忙碌却非常充实。

3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对法庭有了新的、更为全面的认识,从心底里喜欢上了法庭。

宣传法庭 ↓

女孩你为何踮脚尖女孩

参加工作后,我曾在研究室工作,写了很多篇反映法庭工作和生活的消息报道。

1993年,岐山县蔡家坡人民法庭协助辖区村组、居委会和企业建立基层调解组织,将大量的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诉前,使法庭处理的案件逐年减少,形成了良性循环。

得知这一信息后,我前往法庭所在地进行调研,写出了以《案海“救生者”》为题的报道,详细介绍了该法庭如何破解“案多人少”难题、走出“基层矛盾纠纷难化解”瓶颈的独到经验和做法。

这篇报道在有关报刊上发表后,在法院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有一个时期,下法庭、写法庭、赞法官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公平 公正 法治

女孩你为何踮脚尖女孩

建设法庭 ↓

2007年9月,我到宝鸡市陈仓区法院任院长。

上任伊始,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改变基层法庭简陋的办公环境和落后的办公设备。

经过千方百计筹资金、跑项目,克服重重困难,四座外形庄严大方、面积合规、功能齐全的人民法庭审判综合楼建成投用,法庭审判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判综合楼也成了当时镇上的标志性建筑。

一流的环境,还需一流的业绩相匹配。在抓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创立了“审判协理机制”,建立了法官和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员的日常协作机制,发挥人民法庭、基层司法所和人民调解组织的联动作用,共同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使大量纠纷解决在了基层。

这一做法在省市有关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一晃30多年过去了。

我相信,法庭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THE END

往期回顾

• 头条 ‖ 警魂矗立在秦岭灞水间

• 改革开放四十年陕西政法新气象 ‖ 大快人心!渭南破获涉恶案件408起抓获涉恶成员891人

• 说法 ‖ 法律干货:欠条、借条、收条的区别有哪些?

• 关注 ‖ 10月新规来了,条条重要,影响每个陕西人!

来源于西部法制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 / 乔国华

责任编辑 / 康嘉

编辑 / 小雪

扫码关注了解更多法治动态

不忘初心

与法同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