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吃提供的用户实拍图

都说七分吃三分练,练的市场被keep、咕咚等占领了,那么怎样抓住吃的市场呢?这几年沙拉、轻食爆火,单价六七十的低脂配餐却能受到疯狂追捧。但大多品牌还是依托线下门店、外卖点,市场分散、没有头部。

为了抓住七分吃的市场,始于 2017 年 8 月的“咚吃”从线上订阅餐入手,将配好的餐品冷冻装袋,按周冷链配送到消费者家里,用微波炉或水煮加热后即可装盘食用。此前主要在淘宝 C 店售卖,现在单月销量已经超过百万元。

相比于已有的减肥餐品,我认为咚吃模式会有两个差异点:一是服务更重,二是能规模化复制。

据创始人俞立德介绍,咚吃的配餐会采用专业的营养配比方案,高纤维、优质蛋白,一日三餐正常吃、荤素搭配、每天不重样。一天的热量基本在 1000-1200 卡,对比人体正常消耗来说,能有不错的减重效果。定价会随套餐略有不同,但现在基本一天在 70 元左右。

为了要让买家减下来,咚吃还加入了一些陪伴式的服务。消费者在淘宝购买套餐,需要微信添加营养师,填写问卷来做个基础身体评测;针对其 21 日餐,咚吃会根据测评结果来承诺减重效果,用户每天打卡用餐,如果没有减到承诺斤数,就会赔付 30% 的款项。

创始人兼 CEO 俞立德说,加入这些服务,既是营销,也能约束产品和运营模式迭代。团队形成了一套标准体系,大量交互借助自动化工具完成,包括排餐、体测、打卡等等,营养师人力要做的其实很少,一个人就能服务上千名顾客。这样做将大量用户沉淀在微信上。减肥效果是需要维持的,用户要么会持续购买,要么停吃复胖以后返回购买。咚吃目前的半年留存率有 13%,而减肥效果不达标的赔付率却不超过 3%。

针对不同需求,咚吃现在有几个套餐,比如三天的试用餐、21 天的承诺餐、21 天的轻盈餐等等,但大多是配餐数量的变化,菜谱暂时还没有定制化。俞立德解释道,一是因为现有的供应链再去做定制成本太高,二也是不想加多用户决策环节,定制的服务会过一段时间再考虑加入。

而针对不同的套餐,配送方案也略有不同。这里主要考虑到,速冻餐需要冷冻保存,但消费者的冰箱却不一定能支持七天三餐的存储,因而咚吃会有一周一配、一周两配的不同方案。目前已经打通了 70 几个城市,会由工厂运到 5 个重点城市的冷仓,再配送到家。

其中这种模式的核心,便是供应链。

餐品由无菌中央厨房进行集中烹饪,然后进入工厂极速冷冻至 -18℃,最后在集散仓分包。目前支持的 SKU 不到 100 个,每个月会新增 5-10 个。整体利润率在 35% 左右,但接下来环节会加大自动化、也会利用规模化生产来继续控制成本。

咚吃的第一家工厂是合作投资建立的,接下来的工厂则想纯自建。俞立德表示,订阅制冷冻餐食对工厂产能和成本控制要求很高,他们也预想过接下来会有一些竞争对手,但前期在供应链上的投入将会成为重要壁垒。

咚吃也将主要在供应链上加大投入,以及品牌建设、渠道丰富等。目前已经开设了京东店铺,接下来也会进入天猫、小红书等更多平台。未来则会考虑围绕“减肥”,做更多的产品线,比如酸奶、雪糕、零食等等。

团队方面,创始人兼 CEO 俞立德是前 IBM 全球咨询 BU 高级顾问经理,也曾创办净菜生鲜电商,擅长供应链管理,是公司最大产品经理。也同时从法国请来星级主厨 Tan Keat Hock 作为创意总监,美国宾州大学有机化学及营养学博士Tony Chao 作为研发顾问。

咚吃已于年初完成海朋资本领投,著名天使投资人跟投的 600 万元天使轮融资。

流利说赴美上市,开盘暴涨超30%,亏损1.82亿后要逆风翻盘?王兴:永不崩塌的人设8000块起家的海底捞上市,市值突破1000亿!创始人张勇亲述24年管理内核“异类”刘强东中国最有钱的大佬们,要去岛上过中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