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科普 科学传播!点击上方蓝字一键关注

他被誉为“中国电磁弹射之父”

为我国锻造出一件件海上国防重器

使我军舰艇拥有了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心”

被称为“国宝级”技术少将

他就是中国科协副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

他出生在江苏省扬中市

高中毕业于扬中县中学

考入海军工程大学

就读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

毕业后考取海军工程大学研究生

师从张盖凡教授

学习船舶电气工程专业

张盖凡对他的培养可谓倾尽心血

逼他考上研究生

又将他逼上讲台

挑最难的研究生课程让他主讲

从如何思考到怎样定方案

一步步带领他走上科研之路

在实验初期

更是拖着病弱的身体

陪马伟明他们在实验室工作

直到深夜……

张盖凡教授

解决船舰电机技术世界性难题

20世纪80年代

西方国家掀起海洋争霸

海防竞争也愈发激烈

而此时的中国

船舰发电机这样的核心部件

只能依赖进口

十二相整流发电机

只在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投入军事应用

我国研制的新型常规潜艇

就必须花巨资购买

在与外商的技术谈判中

马伟明敏锐地发现进口电机存在问题

自负的西方专家根本不屑一顾

还傲慢地声称:

他们的产品根本不存在问题。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马伟明:

核心技术必须中国制造

但这个问题连国外专家们都束手无策

要想解决这个难题那简直难于登天

马伟明憋着一股劲:

“落后不是中国人的专利

哪怕少活十年

我也要攻下电机技术难关!”

在恩师张盖凡的支持下

他用仅有的3万5千元

制造出两台小型十二相电机

展开了国产十二相发电机的研制工作

没有实验室,他就砸掉水槽

将一间仅20平方米的洗脸间

改造为实验室

为了做模拟防水环境下的试验

他们买来食盐研制“人工海水”

没有经费,把旧电机壳买回来

自己动手装配

没有起重设备

就用人力肩扛棒撬……

他和同事们不分昼夜地研制

有时实在太累

就靠在资料堆边打个盹儿......

他几乎是不眠不休地战斗了五年

终于研制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

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

十二相整流发电机!

他更发明了带稳定绕组的多相整流发电机

从根本上解决了“固有振荡”这个世界性难题

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困扰世界电机界多年的难题

竟然被一个只有30多岁的中国人解决了!

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掌握电磁弹射的国家

2018年5月13日

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威武下海

众所周知

电磁弹射系统是美国历时20多年

耗资32亿美元的科研项目

相比滑跃起飞

不仅能够降低对飞机的损耗

还能在短时间内

起飞更多的舰载战斗机

当时蒸汽弹射器是国家立项

但马伟明竟然绕开蒸汽弹射

直接去研究更先进更难的电磁弹射

他当然知道风险很大

但他说

搞科研就得担风险

国防建设急需

天大的风险也要干!

否则,国家要我们这些院士干什么?

马伟明院士与他的科研团队

5年里,他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

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

他跟同事们一起不分昼夜攻关

就连大年初一也在实验室过

终于突破了全部关键技术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

掌握电磁弹射系统的国家!

这个系统未来将装备003核动力航母

让我国核潜艇“隐身”

我国早期的核潜艇噪音很大

曾被嘲讽为“海底拖拉机”

拥有更好静音水平的潜艇

就像战机拥有了隐身能力

为解决这个难题

马伟明提出研制一款体积小

重量轻、容量大、效率高

又能同时发出交流、直流电的发电机

这个思路一提出来

专家教授们纷纷摇头

马伟明没有任何动摇

他说:“搞技术创新

就是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我们研究的东西

就没有一个是跟着人后面跑的。”

经过十年的艰苦攻关

2001年

他终于研制出世界上首台

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系统

将噪音降低10%以上

这是全球史无前例的一项革命性技术

我国潜艇真正拥有了国人自己研制

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心”!

之后,受此鼓舞的马伟明团队,

开始第三代集成化发电系统的研制

并先于美国研制成功!

在与西方的科研竞争中

一次次实现了

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蜕变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虽然已经取得一项又一项巨大成果

但马伟明研发创新的脚步

还远远没有停下

2010年,他研发出“中压直流输电网”

中国也因此成为了

世界上第一个在舰船上实现

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的国家。

这一技术水平

反超领先国外十年左右!

他从来没有双休日

没有寒暑假

基本上就是“五加二”、“白加黑”

每天在实验室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的觉

超负荷工作导致了他病痛缠身

领导强行留下他到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中显示

10项生命健康指标中有7项不合格......

马伟明院士在工作

中国海军核心武器装备能日益强盛

马伟明是背后的大功臣

但马伟明从不居功自傲

他时时提醒自己

生命有尽头,事业无止境

唯有把培养后人、提携后学作为神圣职责

事业才能得到延续

作为团队带头人

他给年轻人出思想、出课题、出经费

让他们在重大课题中施展才华

这些年,他先后为祖国培养了

海防领域的7名博士后

70名博士和116名硕士

马伟明院士指导团队

在他的带领下

这些年轻人不少已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为此,他十分欣慰地说:

“我,心甘情愿做一匹驾辕拉套的马,

为了国家利益和国防事业,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马伟明院士这样说过:

“我在军事科技道路上奔波了二十多年

谈不上成功

只能说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说实话,我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员

是老师们给予我一双翅膀

是国防科技事业提供了我飞翔的空间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只是生逢其时

是干了自己应该干的一份工作。”

我们坚信

马伟明和他的团队

一定能为中国海军锻造更多

制胜深蓝的国之重器

星辰大海,中国来了!

公众科普 科学传播

中国科协官方微信 国家科普平台

关注我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