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一年四季中最重要的四个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之一。它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健身、饮食、起居等都有其规律。秋分过后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成为养生重点。

1、秋分的宜和忌

秋分过后,气候干燥,天气转凉,要防止凉燥,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添衣,切勿盲目贪凉。睡眠上也应注意迎合时宜,秋分后,天亮得晚、黑得早,可适当多睡会,早睡晚起。

秋分气候干燥凉爽,最显著的特点是燥,主要外邪为燥邪,故秋分宜生津养阴、润肺祛燥。

黄帝内经的养生理念就是“秋分当养肺”。秋分正是菊黄蟹肥美的季节,很多人都会吃肥蟹,但螃蟹属寒性食物,脾胃虚寒的人群不宜多吃,建议大家浅尝辄止。

2、保暖胃部,防止寒凉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故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此外,还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3、饮食温润,宜食辛酸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燥令伤肺”,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

4、进补有度,切勿过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在正是秋分进补的好时节,但秋分时节进补,不可太过,要适量。忌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忌慕名进补,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血压升高等;进补应分清虚实,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

5、秋分灸,除虚寒

眼下天气转凉,燥邪、寒邪、风邪也渐渐增多。而人体毛孔收缩,免疫力下降,怕冷、感冒、咳嗽、腹泻、腰酸背痛、过敏性鼻炎等虚寒病症也随之多发。在秋分当令之时,借助阴阳消长的变化,因势利导实施艾灸,可以有效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还能润燥。

6、早睡早起,起居有常

秋分,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宜早睡早起。早睡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夜愈深,寒气愈重,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

7、适量运动,轻松平缓

秋分养生,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比如: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时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切勿大汗淋漓,这样既可得到锻炼,又可避免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引发疾病。运动不宜过早或过晚,最好太阳升起来之后开始,太阳落山前就结束。

8、调养情志,放松心情

秋分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导致体内分泌紊乱,产生疾病。因此,要注意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此时最适宜的运动莫过于登山,在晴朗的日子里,登高望远,心情愉快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身心都能得到放松。

重点来了!

秋分以后汤水不能少 | 秋分喝什么汤好 | 六款滋补汤推荐

经常喝,体质会变好,抵抗力会增强!

1、罗汉果百合猪骨汤

【材料】:罗汉果 半个、无花果 8颗、百合 15克、猪骨 400克、姜 2片、盐 适量

【做法】:

1、猪排骨洗净,用水淖一下去掉血水;

2、除百合外,把罗汉果、焯好的猪骨、无花果和姜片放入锅里,加适量的水;

3、大火烧开后小火煲1个小时;

4、加入百合继续煲半个小时

5、出锅前加适量盐调味即可装碗。

【功用】:

罗汉果百合煲猪骨汤的神奇功效:排毒轻体、润肠燥、润咽喉。对症治疗:排毒不畅、咽喉干涩咳嗽。另外,咽喉肿痛干涩,经常咳嗽的人,也应该多喝这个汤,因为罗汉果除了润肠之外还可以清肺。

2、白银汤

【材料】:白萝卜、银耳、鸭汤适量。

【做法】:

将萝卜切丝,银耳分成半,放入清淡的鸭汤中小火清炖,注意时间不要过长。

Tips:该汤不可与参类同食,脾胃虚寒者少食。

【功用】:

白萝卜含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胃肠蠕动和止咳化痰的作用。中医也认为其味辛甘,性凉,入肺胃经,为食疗佳品,可以治疗或辅助治疗多种疾病,《本草纲目》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

银耳又称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性平,味甘、淡、无毒。具有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安神、强心健脑等作用。历代皇家贵族将银耳看作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鸭汤滋阴,具有清热去火、润肠通便的作用。

老鸭汤同时适宜营养不良,产后病后体虚、盗汗、遗精、妇女月经少、咽干口渴者食用;对于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糖尿病、肝硬化腹水、肺结核、慢性肾炎浮肿者也有一定的食疗价值。三者合一,能有效缓解“秋燥”等秋后不适,是较好的清补佳品。

3、虫草花玉米骨头汤

【材料】:虫草花 1把、干贝 12克、玉米 1根、猪骨 400克、姜 2片、盐 适量

【做法】:

1、骨头焯水后捞出洗干净备用;

2、虫草花洗净,和干贝一起用清水浸泡20分钟;

3、一个玉米切成三截,想让汤水玉米味更足一些,再竖切成四块;

4、将猪骨、玉米和虫草花等材料连同姜片一起放进汤锅里;

5、加适量清水,盖好锅盖,大火烧开后小火炖1个半小时;

6、出锅前调入食盐即可;

【功用】:

虫草花,非草非花,它只是一种菌。鲜虫草花成美丽的金黄色,与冬虫夏草有相似的成份,但其各个成分的含量有差异,所以,虫草花并非可替代虫草,没有那般神奇,也并未被列入中药。

但其性质平和,不寒不燥,具有补肺、补肾和护肝养肝的功效,肝肾阴虚人士食用就最为适合。又因其味道不差,所以,是一种颇受欢迎的食材,多用作褒汤与药膳,是新宠。

虫草花用来褒汤,汤也会呈现美丽的金黄色,而随虫草花一起来煮的食材同样会被染上一层淡淡的黄色,口味很独特却又没有异味,是大家很容易接受的养生汤。

4、莲藕冬菇猪排骨汤

【材料】:莲藕、猪排骨各600克,冬菇、蚝豉各40克,生姜5片。

【做法】: 1、各物洗净,莲藕刮皮、去节、切块;猪排骨切段;冬菇、蚝豉稍浸泡。 2、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个小时,下盐便可。

【功用】:

中医认为,生藕性寒,有清热除烦之功,煮熟后由凉变温,有养胃滋阴、健脾益气的功效。莲藕与芸豆熬汤,可改善睡眠质量,和排骨一起煲汤能健脾开胃,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广东民间每逢秋冬节日时都爱用莲藕蚝豉为汤,即寓意“年年好事”,有益气养阴、健脾养心的营养功效。入秋之时,最宜以菌菇为汤,菌类入汤又有养胃健脾益气之功。

5、雪梨猪肺汤

【材料】:猪肺 半个、雪梨 1或2个、无花果10颗、淀粉 适量、姜 3片、料酒 少许、盐适量

【做法】:

1、猪肺用水冲洗干净表面和管里的血;(如果是整只猪肺,将猪肺的肺管套在水龙头上,用细小的水流将猪肺灌满,然后将水倒出,反复几次)

2、把猪肺切成厚片,放入淀粉,用粉抓多几次,把脏东西吸附出来;

3、锅内烧开水放入猪肺,(倒一点点料酒)煮开2到3分钟,然后捞起冲洗干净;

4、将无花果、猪肺以及两片姜放进锅里,加上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煮1个小时小时;

5、雪梨去皮切成块,再放进锅里继续煮半个小时;

6、出锅前放入食盐调味即可;

【功用】:

本汤以滋润肺燥、清化热痰为主。雪梨性味甘微酸凉,有润肺生津、清热化痰的作用,猪肺性味甘平,有补肺的作用,合而为汤,既可清肺之燥热,又可补肺之不足,既可镇咳,又可祛痰,共奏清燥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是标本同治之汤品。

6、番茄土豆牛肉汤

【材料】:牛肉138克、番茄5只、土豆2只、姜蓉1/2汤匙、生粉1汤匙、酱油1/2汤匙、油1汤匙、油3汤匙、白糖1/3汤匙、盐1/2汤匙。

【做法】:

1、牛肉洗净,逆着纹理切成薄片,加入1汤匙生粉、1/2汤匙酱油、1汤匙油和1/2汤匙姜蓉拌匀,腌制15分钟待用。

2、番茄洗净去蒂,切成瓣状;土豆去皮,切成条状,浸泡在清水中待用。烧热锅内3汤匙油,倒入番茄块以大火快炒,直至番茄变得稍为软身。

3、往锅内注入3碗清水,倒入土豆与番茄一同炒匀,加盖大火煮沸,转中小火炖煮20分钟,至番茄完全软化。倒入腌好的牛肉搅匀,加入1/3汤匙白糖和1/2汤匙盐调味,煮至牛肉变色,即可出锅。

【功用】:

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吃后可刺激肠道蠕动,能缓解便秘。新鲜土豆煮后在水中仍能保持块状,吃起来口感很面,所以适合做汤。

番茄土豆和牛肉是十分常见的食材搭配,但别小看这三样东西,料理后的成品不但酸甜味美,而且荤素搭配合理,营养互补,有补血抗衰、益气强身之效,是适宜四季常食的美味佳肴。

以上就是本期 德成行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秋分 的所有内容,

如对您有帮助,可关注我们/点赞/打赏,谢谢!

欢迎转载分享,持续关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