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周五,再熬2天就到十一了,哈哈哈……”

“十一有什么好的,本老母亲还不是回家带7天娃,哎!”

节假日嘛,自然是好的,好在有个念想:踩在湿湿软软的青草地上,感受沙砾流过指缝、海浪拍打堤岸,去沾一身泥巴,去森林里走走,在阳光下伸个懒腰,边呼吸着新鲜空气、边赏美景……

这可不是我这种已婚已育人士在做梦,有了娃,更要打开门、迈开腿。

“我们在培养人适应这种社会生活的时候,却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他在生命初期是植物生物的这一有利因素。”

——玛利亚·蒙台梭利

被学校、培训机构、所谓的“爱好”缠身的孩子,多久没回大自然,恢复“生物”属性了?

这个十一,咱当爸妈的不如偷个懒,把孩子托付给大自然母亲带几天,没准娃还能探索出点生命的意义呢。

有益身体

很多父母都碰到过孩子不愿走路,从停车场走到旁边的超市都要抱着;然而,置身于大自然中,孩子却精力充沛起来,他们可以毫无抱怨地在树林中穿行,可以采一上午的草莓,大自然轻松地培养了孩子的忍耐力,改善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让孩子健康成长、更少生病。

还有些半夜哭闹很厉害的孩子,可以白天陪他在花园里看植物、听鸟鸣,或睡前在小区里散散步、仰望天空,都能让孩子更容易平静入睡。

观察+体验=学习

在我们的一生中,尤其是出生的头几年,我们的体验主要来自于感官,大自然就给了我们此类丰富的体验。推着几个月的宝宝出门晒太阳,明亮的阳光就会使他眯起眼睛,他开始感受到阳光是温暖的,风可以是和煦的、寒冷的;通过触摸知道了水可以是凉的、温的、热的,小猫小狗的毛是柔软的;看到了鸽子飞在天空中时看起来很小,但当它在街边啄食玉米粒时就要大得多;嗅觉也让孩子注意到泥土的气息、花朵的芳香、海水扑面而来的咸味。走进自然,张开双手,观察自然中的生命现象,孩子就能学习这个世界如何运转,并用新的信息帮助大脑形成回路。

关心生物、观察植物所带来的体验还会影响孩子语言、情感能力的发展。如果孩子没有看到漂亮的玫瑰花,触摸扎手的刺,又怎能理解“铿锵玫瑰”这样的词呢?

生活的课堂

1. 耐心

从播下一粒种子到开花结果,孩子先看到了一个不成型的幼芽,渐渐长出绿色的小叶子,有一些植物长得快,还有些长得慢,需要浇水、施肥、修剪枝叶,一切都急不来。于是,孩子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了一种智慧:耐心。

2. 责任心

当孩子们懂得植物的生长要靠他们细心照料,动物的成长需要他们勤勉的喂养时,他们就开始感到要对生命负责了,这种责任感是他们照管下的小生命的呼唤,而他们的报酬就是:小树长高了,小鸡孵出来了。

3. 生命与死亡

很多父母会带着孩子一起养只小狗或小猫,看着它长大,跟它一起玩耍,学着温柔地照顾它;若干年后,失去心爱的宠物是孩子第一次面对死亡,这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悲伤,也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

4. 创造力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停下一件毫无头绪的事,到花园里散散步,之后发现自己有思路了,大自然激发着我们的创造力。我经常看到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在大自然的启发下,他们热切的小手建起小河环绕的城堡,令我惊喜不已。

5. 信任与安全感

太阳每天都会升起,黑暗的夜空总能看见月亮星星,如果你希望孩子理解信任与安全感,你可以教给他大自然的规律,太阳始终都在那儿(即使在他看不见的时候),就像爸爸妈妈每天早上出门上班,晚上都会回来一样,以此缓解分离焦虑。

家里的自然角

不只是十一之类的节假日,平时我们也可以把“自然”请回家。比如在阳台上、庭院里开辟一个小花园,让孩子照料一盆盆植物,看花花草草神奇的生长过程;养一个小动物,如果觉得小猫小狗饲养困难,可以选择方便喂养的乌龟、鱼、小鸟等,关键在于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观察、照顾小生命;或放上海边带来的光滑的贝壳、闪亮的卵石,让孩子随时接触到大自然美丽的馈赠。

培养对大自然的感情

孩子天然地热爱各种生命形式,蚯蚓、蚂蚁都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兴趣,这种兴趣会发展成一种对生物的热爱;当孩子辛勤栽培植物时,大自然会报以盛开的花朵、成熟的果实,孩子就学会了珍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对环境的关爱意识,使他们成长为保护大自然的成年人。

“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因为婴儿越是能得到自由的发展,他就越能形成更为协调的身体比例,越能造就更为健全的机能。”

——玛利亚·蒙台梭利

这个十一,你准备好了吗?

当我放下手上的电子设备,走出钢筋水泥环绕的世界,带着孩子逛过花园、走进田野、奔向森林时,我想不只是孩子,连我这个老母亲都要高呼:“这个假期过得值!”

这段鸟语花香的光阴里,大自然教我们和孩子的事,定会回味无穷。

您的阅读、关注和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谢谢!

(我是优米妈,专注于中产家庭育儿理念分享 首发公众号:优米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