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今日女报/凤网首席记者 李立

关于“食”的描述,还未来得及将各类词汇抛出,舌尖心头便先有了反应——想着清晨楼下那一碗喷香热腾的米粉,咽了口水;想着傍晚妈妈那一份火候十足的辣椒炒肉,心便动了。

食物之于人,是生存,是情感,是萦绕舌尖心头的终身羁绊——这不,湘江边的“文和友超级龙虾馆”,就被“好吃又好玩”的食客追捧,创造了连续排队12小时的记录……

在湘江边的“文和友超级龙虾馆”,又是另一番景象。

文和友有多火?从华灯初上到夜色深浓,来长沙的明星、游客,无一不去“打卡”;这里是长沙唯一一家有黄牛售卖等位号的餐馆……

9月25日晚,在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海信广场的“文和友超级龙虾馆”前,在此排队等位的“00后”女孩彭佳俊已经和朋友们等了快1个小时,前面还有15桌。

文和友主打的特色美食小龙虾,对于湖南人来说并不陌生。事实上,小龙虾正是改革开放带给湖南人的美食之一。

1995年夏天,长沙西长街水产市场出现了小龙虾张牙舞爪的身影,嗜辣重口的长沙人果断收服,开发出“口味虾”吃法,并将其打造成夜宵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自此,南门口的四娭毑、易家姜记、杨眼镜门庭若市,食客们围着一大盆龙虾大快朵颐,吃得满手油花,辣得满面红光。

爱尝鲜的长沙人并不满足于一种口味,口味虾风靡几年后,油爆虾、虾尾、卤虾又粉墨登场,端得是热闹非凡。

文和友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这里堪比一个超级商业社区。它包含了100家住户、20家商铺,除了龙虾馆外,还涵盖了多个业态品牌,包括餐馆、小吃店、照相馆、录像厅、理发室、电游室、歌舞厅、批发店、五金店、婚姻介绍所等,二十多万口老砖全方位还原着老长沙的文化与情怀——麻石水泥地板,四四方方的八仙桌和条凳,带把的陶瓷缸子……

在这里吃饭,如同穿梭时空,回到了80年代的长沙,呼吸到了街头巷尾热闹又热辣的空气。

改革开放给餐饮行业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前些年,一直强调揉面、削面功夫的新华楼添置了削面机器人,机器人削的面和大师傅削的面有什么区别,可能只有老食客才品鉴得出。

但正如这看起来有点呆呆的机器人一样,手机点单,微信、支付宝自助结账再到如今红火的外卖平台,互联网与市井食物交织,不仅改变着餐饮的内容和形态,也为“食”之一字赋予了极具时代特色的“网红气质”——经历了吃饱、吃好、吃精等阶段之后,对于更多像彭佳俊这样的年轻人来说,食物还能吃颜值、吃情怀、吃趣味……

这是食物在时光的培育下不断变迁、发展的证明,也是一份萦绕在人们舌尖心头的终身羁绊。

编辑:C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