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艾灸的19条金原则,值得收藏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所以经常艾灸能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那么我们在艾灸时应注意哪些基本的原则?

一.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我们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二.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

三.一个穴位艾灸完毕,要轻轻拍打或按揉穴位及周边位置,这叫封穴!封穴完毕后,要用衣物遮盖住艾灸部位。

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希望你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常温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五.儿童、体弱者、功能减退之疾患:灸量一定要小。

六.体壮者、感觉迟钝者、功能亢进之疾患:适当加大灸量。

七.腰背腹部、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阳气欲脱,必须大炷多壮;可大可多。

八.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风寒感冒、痈疽痹痛灸量不宜过度。宜小宜少。

九.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十.大悲,大喜,大怒,这样情绪不稳定,艾灸的效果会打折扣。艾灸时候生气,会气堵经络,艾灸就不会起作用,反之会加重气血的瘀阻。

十一.儿童艾灸、面部艾灸、直接灸,一定要极好的艾绒,这样不伤经络,不燥,比较柔和。

十二.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十三.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吃完饭还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艾灸,往往艾灸完都10点多了。这样行不行?艾灸时间在10点~20点为好,也可根据自己情况调整,晚上阳气逐渐潜伏于人体内部。一般建议白天艾灸,这样有利于阳气的生发,晚上艾灸容易扰动人体阳气,如果实在没有时间,也可以晚上艾灸的。

十四还是有很多人问,艾灸后是否可以马上洗澡?只要我们艾灸之后皮肤干爽了,一般半小时之后,就可以洗澡了。

十五.艾灸后若出现上火,可艾灸足三里、涌泉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温开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减少灸量,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十六.有的人边灸边吃,这样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么性质的?属寒还是属温,如果艾灸过程中,你边吃边艾灸,对于胃气也是一个挑战。有胃肠疾病的人千万不要这么做。

十七.虽然大家都知道艾灸时不要吹空调、电扇,但是艾灸后呢?艾灸后你的毛孔也还是打开的,不能受寒受风。你可以这样做,开另外一个房间的空调,缓缓降低整个房屋的温度,你在没有空调的房间艾灸,躲避直接吹,这样既不会太热而且没那么寒凉。

十八.艾灸治疗几天后,有的人会大汗淋漓,一动就出汗,怎么办?一般来说,多出汗是好事,在排毒。但是如果你觉得身体很虚、有气无力的,那就要注意了,要艾灸足三里这个滋阴的穴位,同时要注意休息,要养好气血,多喝山药红枣小米粥比较好。严重的话需要中医面诊再辨证调理。

十九女性月经期到底能否艾灸?一般情况经期艾灸一定要因人体质而异:

1.月经时间推后,月经量少。可以在刚刚来月经时及月经前1-2天,艾灸小腹部的气海,关元,或者背部八髎。经量很少,那么经期艾灸正好趁艾灸的活血化瘀和舒经通络的功能来促使经量加大。排除体内的一些瘀阻,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经期月经量大就不适宜艾灸。如果月经来了,但伴随经量增大就不要艾灸了,月经过后再艾灸。

3.月经期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外阴清洁,在月经期可以用温开水清洗外阴;月经期绝对不能过性生活,因为性生活容易把细菌带入阴道而引起炎症,同时也引起月经过多,月经时间延长等;月经期要有充足的睡眠,少吃生冷的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不要受凉,淋雨等;月经期虽然有些不舒服,但可以照常工作,学习及参加一般的家务劳动,但太剧烈的劳动应尽量避免,不要在潮湿的地方久待;要注意多休息;艾灸时间15-20分钟左右。

——EN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