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参加佳兆业的一场发布会,让我非常触动的一点是:“五盘齐推”。能够在现在这个环境里拿出5个项目来,货值高达440亿之巨,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据我所知,年前深圳能拿的出超过4个项目的开发商,也只有华润置地、万科、鸿荣源等少数开发商了。而且,以深圳的房地产现况和目前的调控环境观之,以后,发展商这种多盘齐开的场面会越来越少见。

  一直在跟进不同类型房企的变化,从中还是能够梳理出一些共性的东西。

  现在在北上广深大城市的房地产行业,最有危机感的人群是哪类?据我了解,是营销人。一是项目越来越少,二是卖什么价钱什么时候卖怎么卖都不由自己决定。我之前也写过多篇文章,谈现在大城市、行业和环境的三重变化,以及对房企策略的影响——详细可见这篇文章《又一家“千亿后”房企转型,华润置地“新赛道”释放了什么信号?》

  跟进佳兆业也很久了,结合其它龙头房企正在发生的变化,我们可以试着探讨这样的问题:未来在深圳这样的城市里,什么样的开发商能够活下去、活得更好?

  先来看深圳房地产正在发生的变化。我认为用一句话表述:深圳的的房地产市场会越来越香港化,表现为房价越来越高,土地越来越难拿,房地产市场规模越来越萎缩,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对普通买房人来说,意味着买房负担越来越重;对开发商而言,拿地的成本越来越高;对这个行业来说,排位靠前的几大开发商(比如前10)将会占有非常高的市场份额——香港在5年前,前十大开发商的市场份额便高达80%以上。

  是以,首先一个判断房企能否跑赢的标准是:谁的地多、拿地早、成本低,谁能跑得久、活得好。在深圳,这句话也可以转化为:得旧改者得深圳

  首先,包括深圳在内的大城市的房地产依然是非常有前景的,对大型房企而言,谋求在这样的城市获得一席之地,将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目标。

  但是,显然不能指望深圳能拿出更多的净地公开出让,那无异于靠天吃饭。对于很多开发商,尤其是上市房企而言,如果要继续留下来,就必须让自己有能力进入旧改领域。

  然而,现在介入旧改也已有些迟了。一是深圳好的旧改项目已经被跑马圈地得七七八八了;二是,现在去介入旧改,成本会很高;三是基于城市更新政策的走向预判,介入旧改的窗口期已过,未来拆迁重建的城市更新项目立项会越来越难,对于后进入者,会是极大的挑战。

  所以,如果要去比较开发商未来的竞争力,最应该首先去比较那些数年前就开始前瞻性介入旧改的开发商。比较谁的城市更新项目多,谁进入的时间早,成本低,谁更有可能跑出来

  基于上述判断,深圳未来房企的竞争格局大抵已然确立。依据数据的清晰度,像华润置地、佳兆业、恒大、鸿荣源、万科、星河这些本钱会比较丰厚(有些房企暗地里货很多,但搞不清楚,就不列入)。这里面,佳兆业在中国房地产企业里,是最早成立城市更新专业化开发团队的。而且,绝大部分项目都在2014年之前便已经储备下,规模高达近千万平米(占地面积),未必是最多的,但是大概率排名前三。这也是佳兆业虽然经历过风波,但是最后还是能够绝地翻盘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有一点最为不同,即是管理层在今年中报时披露:旧改已经进入集中供货期,每年都可提供100万平米左右的供货量。这是最为厉害的竞争力。这次的发布会披露的5个项目——坂田佳兆业城市广场(建面180万平米)、平湖佳兆业广场(建面65万平米)、盐田佳兆业城市广场(建面107万平米)、龙岗佳兆业未来城、龙华观澜项目——全部都是城市更新项目,这些项目少则数十万平米,大则接近200万平米,均可以长期提供源源不断的销售。详细关于佳兆业旧改的分析,可参看旧文《佳兆业:旧改加速释放,步入战略机遇期》。

  根据之前财报的披露,佳兆业的城市更新有着极高的回报率,毛利率普遍介乎40-60%之间,原因即在于储地时间早成本较低,一旦进入供货期,便可获得较高回报。

  上面是从旧改的角度谈,这是我们来判断深圳房地产开发商将来能否继续跑赢的标准。但它只是一个基础,代表这家开发商在房地产领域的优势继续存在。但是现在大城市的大环境在发生剧烈变化,如果你只会做房地产,那意味着你只能吃老本,如何进行转型探索,将是第二个判断标准

  无论是深圳,还是其它大城市,房企原来的粗放型扩张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我们知道,中国房企原来的发展都是“产品驱动型”——即是说,靠着一条或者数条产品线闯江湖,全国各地哪里都是碧桂园,哪里都是星河湾。但是企业和城市之间的连接度是很低的,企业更多扮演的是一个征服者的角色,完全漠视城市的特性。一旦城市扩张到了边际,就很难继续。接下来,房企如果想在大城市里继续生存,就必须要对城市进行颗粒度更细的研究。这个要求房企要从原来的“产品驱动”转为“城市驱动”,研究城市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消费特征,和城市市民紧密的捆绑在一起,并以此进行布局。

  这是我们来解释为何在大城市里,这几年来出现了那么多房企做产业地产、长租公寓、商业地产、教育等等。无论是基于提高土地获取能力,还是基于自身的转型探索,房企的“能力圈”都在被急切的要求变化更新。如果还要继续留在大城市,就必须要快速更新自身的业务能力。

  基于这样的判断,有远见的房企这几年里做了两件事:一件是,丰富不动产领域多产品线的开发能力,以进军产业、物流、长租公寓、城市公共场馆代建代运营等等为标志。另一件是,多元化。切入其它与房地产不相关的领域。

  就深圳来看,例子很多,比如,万科在长租公寓、教育、医疗方面的探讨;华润置地在商业地产、城市公共场馆的建设运营方面的战绩。

  佳兆业的探索,两者都有。在城市公共场馆代运营方面,已经成为仅次于华润置地的角色。这些年来,代运营了深圳大运中心、南山文体中心等6家文体场馆,年度赛事达到300场,在文体领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而在多元化方面,也战略性的介入了足球、航运码头等等新领域。这些都可视为企业在努力的提升和城市市民的紧密度,与城市共同发展,共同成长,更是为了自身的长远跑赢在进行战略布局。

  行业的转换都不会是一朝一夕,而是必须有数年之功才可以见到效果。也未必就一定说,企业的这些转变都能获得成功。但大变局之下,需要试错,先行者一旦成功,便可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到底是否如此,我们以观后效。

  佳兆业这次披露的五个楼盘,对于深圳的买房者而言,有些值得关注,放一些图片,大家参考。

  1、佳兆业盐田城市广场,最大卖点是:8号线地铁上盖(盐田站)+百万平米都市综合体。未来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盐田是现在价钱最低的关内区域,可以形成仅次于万科的东海岸主流刚需居住区。

  2、平湖佳兆业广场,建面65万平米,可售住宅10.9万平米,精装发售,自带幼儿园+24班制小学,自带8万平米购物中心+市政广场,社区够大,配套够全。

  3、佳兆业未来城。将售2期公寓,1107套,含商务公寓和商业LOFT公寓2种产品,其中商务公寓988套,面积40-62平米;商业 LOFT公寓123套。项目优势是对面即为世茂239亿拿下的600米地标建筑——大运深港中心。

  4、坂田佳兆业城市广场六期。将售6期公寓,45-88平米,4.5层高。优势在于:2020年开通的10号线双地铁口(岗头站+雪象站)+9万平米自带商业+180万平米成熟大社区。

  5、龙华观澜佳兆业E立方。建面约20万平米,住宅+公寓+商铺项目。优势是旁边的鸿荣源巨无霸旧改项目配套,一个200万平米,一个186万平米。产品面积,30-39平米2-3房、71平米4+1房,层高5.1/4.5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