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吴晓波,科龙潘宁,黯然离场,每年清明,才会回国

这本书,不厚,两百五十页左右的书稿,暗红透黑的封面,差不多一点五倍的行间距,间或配一张勉强还看的清大概摸样的黑白照片,一些有的我觉得大名鼎鼎,有的我觉得比较陌生的名字一字排开,整齐的犹如早上七点刚刚码好的豆腐:建力宝、科龙、华晨、顺弛……这些企业,我当然一个都没进过。

论理,这又是本不管看不看都与我的人生完全没有关系的书。我朝九晚五,吃干捞稀,规律的犹如秋天躲在树洞里贮存粮食的松鼠,这种日子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可以有时间真正了解柴米香,可以有时间真正赏得肌肤暖,可以有时间慢慢窥视自己心里那盏忽明忽暗的鬼火……但有时候我也期待着看一些我所无法体验到的故事,未必是要用别人的人生来丈量我自己的所有,我只是想知道而已,想知道这些和我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的其他人类的生活、思维和行事方法。

这些我不认识的人,过的我不知道的人生,说的我不会真正去体验的故事,让我觉得值得玩味。但这些事情毕竟久远,如果举目一望,身边的英雄比不过泛黄的纸张,那就会觉得快乐打了折扣。于是就去看《大败局》,看一的时候没甚感觉,三小时看完,只觉得一些莽汉在赚傻子的钱,得了钱后止不住的得意昭告天下老子我富了,底没打好,劲收不住,不出几年便“是非成败转头空”。

我要不停地再次确认下我和大部分只想吃饱不懂事业的人对于生活的认识,才可以让自己不太容易被这本书里的各种各样惜败的故事影响的心情太过灰暗。里面不少企业家,聪明、能干、懂得珍惜、时得大局……但他们却往往在他们认为最好的时机吃了大败,作为外人,我当然只能跟着叙述者的脚步走,囫囵吞枣地知道个大概,因为不了解,所以不评论。

我最喜欢里面描写科龙衰败前的一段文字:潘宁离开科龙后,尽管日后风波不断,他却再也没有对这家倾注了毕生心血的企业说过一句话。每年清明,他必由国外归乡扫墓,然后又悄然出境,几乎与科龙旧人再无往来。

这个潘宁,用汽水瓶当试验品,造出中国第一台双门冰箱;这个潘宁,出任厂长的时候让其厂生产的冰箱稳坐八年全国电冰箱产销量第一的宝座;这个潘宁,年近六十还充满激情与梦想,说“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创造出一台百分百的国产冰箱,我们这代电冰箱人愧对后人。”也同样是这个潘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忽然被宣布辞去公司总裁职务,交接所有职务……谁让他走的?他自己怎么想?他有过什么反应?外人无从得知。

但我想,没有一个人是甘愿真正过平庸无奇的生活的,人生的梦想,也许不在创业,但也会在别处。我们是矛盾的,我们既希望安稳,也渴望激情;而人生又是因为矛盾才有趣的,有得有失,有输有赢,从这里跌倒,也许要从别处爬起来。是的,我也不想过到死都是笑着的人生,一直在笑的人不是佛租,就是傻子。

就是这样,活过,痛过,挣扎过,狼狈过,爽过,平淡过,享受过……那么到死的那天,我就可以最后一次轻松地、安然地去理解到,什么叫做万言当说,不如一默。因为我想做的,已经统统都尝试着做过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