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畏》:冯唐,理想中的中年男人,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喜欢冯唐也好,不喜欢也罢。不可否认,从各种意义上,冯唐都是个出色的中年男人。尽管有些人认为他太自恋,不过人家也确实有自恋的资本。他的书总是肆意挥洒自恋,却依然能受很多女性读者的喜爱,仅这一点,就足够不少男性作者羡慕的了。当一个作家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文风,让人看上一眼就能立刻明白是他的作品,那么不管外界认同不认同,对于写作者本人来说,都已经是一种成功。

“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类似这样的句子很多,带着一点狡黠的戏谑,却又灵气得很。当然很多人接受不了,觉得把泰戈尔优美的诗歌翻译得这么骚,这么肿胀,实在不堪入目。其实批评很正常,可是口诛笔伐之外,用权力手段让书下架,实在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日本南北朝时代的古典随笔《徒然草》中,僧人吉田兼好说道:事事能干却不解风情的男子,好比没有杯底的玉杯。中国不缺靠谱的,能干的,优秀的男人,也不缺有情趣会浪漫的坏男人,但是缺的有文化、有意思,有本事的“坏男人”。事实上,正是冯唐这种风格,令我有了对中年男人的形象有了新的思考。

大概是查理·芒克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不可能成为他没有见过的人。如果一个年轻人的身边尽是一帮油腻粗俗的中年人,那么这位年轻人的未来也多半会沦为同类型的中年人,甚至学习功能好的,还会提前变成油腻的青年人。打牌劝酒嗨歌,说起姑娘色眯眯。与其说什么少年娘则国娘,我更担心的是中年油腻则青年油腻,青年油腻完少年油腻。我想对于广大的女同志来说,一个油腻的少年远比一个“娘”的少年要反感恶心得多。

真正有趣的男子,他是有一个自己的小宇宙的,在他的宇宙里,无须过多的关注与认同,一切都是对的。他可以是专注于煲汤做菜的料理达人,可以是内心藏着江湖儿女的武侠迷,可以是徐霞客版的背包客,也可以是下班归来冲个凉后,放上舒缓的音乐,喝上半杯红酒,默默听会儿评书,相声。

男人,要有文化;不仅仅意味着要看书,网课,与人交谈,旅行都可以增长见识,吸收不同的文化。人到中年,最忌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理想的男人总能保持虚谷去包容新的知识、现象与发展,抽丝剥茧独立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男人有了文化,更容易耐得住寂寞,能够享受一个人的状态。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丑更要多读书。

男人,更要重视自己的身体与精气神。失去了自律,就容易让身体一塌糊涂。不管是健身也好,养身也好,身体是一切事情的基础。未必非要让自己练出一身好身材去吸引异性,但切勿对身材管理一塌糊涂却美其名曰“心宽体胖”。三十岁以前的样貌是父母决定的,三十岁以后的精气神可是自己的生活习惯塑造的。

男人到了一定年纪,一说话就讨人厌,动不动教育年轻人这个不对那个不行,似乎自己是道德标杆。对于社会各个阶层,各种年纪,各种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做到不卑不亢,没有什么分别心,只是单纯地去了解,感受,而不轻易批判,下结论,这种尊重的心态,其实庄严的是自己。反之,让人嫌恶。

另一种中年人就是活着活着活成了机器,每天日复一日处理雷同的工作内容,家庭事务,人际关系,承担着各种社会身份和责任,不敢有自己鲜活的人生与追求,这其实很悲哀,有时候也很无可奈何。但哪怕只有不多的悠闲时间,也不能阻止我们是鲜活的人,而不是机器,偶尔更要去感受生存层面之上的东西,看看云层之上的风景,哪怕是想象。去创作,哪怕只是写一篇小随笔,画一幅莫名其妙的画,做一道没有做过的菜。去感受鲜活。

可惜,这样理想的中年男人,身边太少,多的,总是油腻的,世俗的,势利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