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因素:被英、法、俄包围,没有出海口,在地理上没有优势,但是在国力的综合指标上与任何一个强国对比均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这是德国这个后发国家在各种因素的混合下造成的先天优势(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几十年才完成德国这个国家“名义上的统一”,事实是:德国这个国家在“事实上”的统一是希特勒完成的。在希特勒统治期间(希特勒是1933年1月30日上台的)“大约从1934年8月3日至1945年5月8日这个期间内,德国才建立起事实上的、绝对的、中央集权国家,而且这种国家的统一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统一是完全不同的,这期间的统一是“德意志历史”第一次、也是绝对的、最彻底的一次德国国家统一(这期间的德国国家权威就连对欧洲有着全方位影响的宗教,都向希特勒统治期间唱赞歌“这里表达的唱赞歌,是指宗教对国家政权没有发言权和影响”这是欧洲历史上唯一的一次。苏联是消灭宗教,这是二种完全不同的性质);

2、综合国力后来居上造成的自负:(在与列强的对比中,从理性的、逻辑的、现实的、具体的、各种的、各项的指标作出这些考量之后作出结论,德意志领导人也自认为“也是事实上”比任何国家在“一对一这个前提”对比下均强于列强)这就造成了德国上下民众心理上的不平衡,再长期的对比和发展过程中,事实上没有得到德国自己所能得到的(从欧洲人出发点作为思考的落脚点)现实利益和所谓的“德国所处的不公平待遇”(就像当时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的:“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列强的一次分赃战争而已;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争夺势力范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西方列强主要是英法压榨德国造成纳粹德国的反弹(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后,就没有象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对待德国,只是在理论这个层面对纳粹进行攻击)

4、英法殖民体系的解体: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英国主导着世界秩序,英国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德国与西方的战争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后遗症就是亚非拉各殖民地争取主权得以成为可能(如果没有德国对英法的打击,那么当今世界英法体系下各个殖民地的独立,在理论层面而言是完全不可能的)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德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对英法的打击(事实上造成了东方民族各个殖民地的独立)从理论层面而言,德国对英法的打击,中国收获到了好处,如果没有德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对英法的打击,那么中国的处境将更加艰难曲折。(事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打败了日本,事实也是,苏联红军打下日本占领下的东北然后才撤出中国东北。)

5、强调的是:人与国家在内心深处,在某种情感对外认知之下和交流过程中是同样有着在内心层面的反映的。例如:一个人从各方面比较强,那么就看不起事实上比他过的好的人(因为这个人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和拥抱)心理就不平衡,普通人只能在嘴巴上骂一骂发一下牢骚,实际上也没有能力作出什么出格的行为,但是,如果国家之间存在着这种状态,那么就一定会产生战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