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了解,大数据背景下父母教育的新思维

1

前几天学校特地安排我们去文化中心听了一场讲座。其中有个郝老师详细分享了他在参观深圳一家“未来教室”的奇妙体验。

以下是他的部分原话:

“我一进教室当然被超大的LED显示频震撼到了。光这频就价值两千多万,自带有150个高清摄像头,一对一跟踪学生的瞳孔,孩子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在打瞌睡?都能自动预警。”

“配套的学生桌椅、电子设备、传感器能随时监控孩子的体温、心跳、出汗等,你紧张了,椅子收到的压力数据即刻会传到老师的屏上,老师马上心中有数。学生做题的正确率、通过率等,屏上能实时做各种筛查分析,让老师做到精准的讲解,不浪费时间。”

除此之外,未来教室的优点还有:

A.无尘教学,保护师生健康。在投影画面上操作电脑,在每个桌位上配置问答器,实现师生交互式课堂教学。

B.家长在课堂外也能实时收到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回答了几次问题、答对了几道题、得到了多少个赞、哪个知识点是薄弱项……一目了然。

C. 根据教室内各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数据:如室内温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自动调控最适宜的环境。

总之未来教室包含视频监控系统、教学系统、LED显示系统、灯光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门窗监视系统、通风换气系统、人员考勤系统、资产管理系统……

这一切都在明确的告示:大数据教育时代火种已经点燃。学校正在悄悄发生一场教学模式的革命,而且这场革命不可逆转!

2

这些与我们家长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家长又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家长的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跟着改变。

不要只依赖经验与直觉管教孩子,要学会分析和运用学校反馈的各种数据。

过去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全班一刀切,但现在孩子的作业是系统根据孩子在学校的实际表现有针对性推送的。每个孩子的家庭作业都是独家定制,都不一样。所以要协助孩子高质量的完成。

如果孩子的心理测试数据显示孩子最近有些焦虑了,压力大。那我们家长周末就要安排一些减压的活动,如登山、打球等,就不能再把孩子逼在房间里死磕作业。

若是成绩数据图表显示:孩子的语文成绩一直很优秀很平稳,但数学与英语的成绩曲线如起伏的波浪线。是不是这两科就都适合去培训机构补差呢?

有“大数据意识”的父母不会立刻判定这两科是孩子的短板。她会再做分析,发现数学成绩的波浪线都是在班级平均分之上的,而英语曲线是在班级平均分上下浮动的。孩子精力有限,当务之急,要先补英语。

如何补?把系统之前收集的错题先跟孩子一起分析,并做记录,哪些是粗心看错题的、哪些是原本会做但写错了的、哪些是真的没弄明白的,做成数据。然后再去找合适的老师一对一地辅差,高效省时。

请注意,学生仍然会有很多纸质作业和试卷,不要随便扔掉。从现在起我们每个家长要跟学生一起养成一个好习惯:每次考试后一定要协助学生把所有重要的纸质资料归类保存好,复习和补差时会重点分析和用到。

其次,家长将孩子在家里的学习环境作一个最科学的改善。

实验数据分析显示: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其它很多不相干的因素分散。如模型、玩偶、相片等,长久会养成拖沓的不良习惯。

对房间的改善要求:安静 、大小适宜、空间通畅。

摆放书桌的要求:能靠墙就绝不靠窗、书桌上所有与学习无关的杂物清走,特别是孩子特别喜欢的玩具或是摆件等。

桌上如果一定要摆照片,最好摆“孩子坐姿端正写字”的照片,因为这个能时刻暗示孩子调整坐姿。

墙面若需装饰,最好贴孩子自已挑选的座右铭或是励志类图片。灯光是可以调节的,窗帘是素雅的。

总之要让孩子明白学习需静心,写作业的地方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改善的目的是去掉学习中可能产生的诸多无用行为。

最后,家长要学会辨别、利用“真数据”与“伪数据”。

何为“伪数据”?举个大家常看到的一组对比例子-是两个家族八代繁衍的数据对比,这个常用于来说明原生家庭教育及影响的重要性。

爱德华家族: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的后代大多勤学上进。人口总数:1394人

1 位美国副总统、3 位美国参议员、3 位地方长官、3 位市长、13位大学校长、30位法官、65位大学教授、80 位公职人员、100 位律师、100 位传教士、75位海军陆军军官。

朱克家族: 始祖朱克是个不爱看书的赌徒和酒鬼,他的后代大多不爱学习。参与调查的人数:1200人

1/4的人夭折于童年或是乞讨流浪、50个妓女、400多人道德败坏、7个谋杀犯、60个惯犯,130个人被定罪、只有20个学习了经商,其中还有10个是在监狱里学会的。

真数据驳斥:

爱德华家族:一共列了:1+3+3+3+13+30+65+80+100+100+75=473(人)

就算最前面的10位政府高官没有跟后面的80位公职人员重叠,

最大的优秀人数473人,最大优秀率也只有33.93%。

请问其他921人干什么去了?他们之中也许有犯罪的呢?

朱克家族:一共列了:300+50+400+7+60+130+20-10=957(人)

请问400多道德败坏的人中包不包含妓女、谋杀犯、惯犯、被定罪的?

130个被定罪的包不包含谋杀犯、惯犯?

10个在监狱里学经商的隶属于130个被定罪的,那另10个学经商的有没跟妓女、谋杀犯、惯犯重叠呢?

最算全部没有重叠,其它的243人干什么去了?他们也许都出人头地了呢?

再来算下,如果400人跟妓女、谋杀犯、惯犯、被定罪的是重叠的,那么最大优秀人数:1200-300-400=500(人),最大优秀率:41.67%

结果是不是很意外?

当然这里我并不是在否定“原生家庭教育及影响的重要性”,而是在否定这种不科学的数据统计和利用。

今后我们如果要想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要用真数据来帮忙和说话。

例如想改掉孩子写作业频频打野的习惯。每次在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在一旁暗中观察并记录(切记不要带给孩子压力并流于形式):

几月几日:查看手机3次,玩笔5次,翻看不相关的书1次

然后拿着记录的数据和孩子共同商量改善的对策,明天我们要减少到几次,下周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如此来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写作业能全心专注的状态。

因为数据是有针对性收集的,对这个孩子是最真实的最有说服力的,在家长适当量化的指导下,孩子的执行和改变才尤为有效。

3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趋势专家丹尼尔·平克在他的《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一书中提到,未来社会属于那些拥有全新思维的人,他们要具备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等能力。这些决胜未来的思维和能力,在注重共享、体验和交流的“未来学校”都有望得到实现。

在大数据时代下,知识唾手可得,成功不再是时间加汗水,而是思维、方法加智慧。

作为老师与家长的双重身份,我经常会去关注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智学网等教育产品在全国百强学校中的深度应用情况。上个月我们学校也为“慧教育”专门打造了全新的慕课室。

也许有的家长会想,大数据教育普及的速度应该不会那么快吧?

讲个插曲:两年前有个很前卫的朋友跟我说:“我现在身上一分钱现金也没有,卡也不带,新时代嘛,姐每天出门只带手机,就是这么牛!”我当时觉得她有点扯,有点装。

可今天我无意打开钱包,发现过年时我特地换的新钱(压岁钱)竟然还躺在那里,分文未动。想想2018年的日子已经不知不觉过了6个月了,天哪,半年里我就没摸过钱,竟然也还活得好好的。

所以你说,快不快?

毕竟一个旧时代从你身边过去的时候它不会跟你说再见,一个新时代来的时候它也没空为你停留, 它脚步匆匆,健步如飞。

你只有提前作好准备,等它过来时,主动抓住它,跟上它的步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