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来源: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作者:杨宸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记者再走长征路:千里征战人未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4年11月,湘江战役打响,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等地苦战五昼夜,最终渡过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为此,中央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6千人锐减至3万多人。红军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奔流的湘江,无数英雄烈骨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场音】这是宁化的米酒,当年你们在家的时候也常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广西兴安县,盛夏的界首渡口绿树如茵,蝉鸣不绝。湘江从这里缓缓流过。闽西籍红军后人黄建从800公里外的福建宁化赶来,带着家乡的水酒,领着8岁的儿子在江边撒花祭酒,之后再盛一壶湘江水,准备带回闽西老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黄建:】那酒是我们宁化当地老乡逢年过节喝的,是用糯米酿造的水酒。他们在家都是喝这种酒的,闽西的红军都是喝这种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5年前,这里是中央红军强渡湘江的重要渡口之一。在渡口旁,有一座叫“三官堂”的古建筑。记者走进堂内,看到墙上还挂着当年的战役形势图和后人仿制的枪支、草鞋等物件。兴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陈兴华告诉记者,在湘江之战最激烈的时候,彭德怀元帅曾在这里指挥战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兴华:】1934年的11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了渡江令,这个时候首先就是从界首过江。而国民党军队38万人面对红军6万余人形成了一个包围圈,企图全歼红军于湘江东岸。就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彭德怀就在对面的三官堂设立了指挥部。指挥部的形式不是现在我们看的这么平平缓缓的,当年是在一种恶劣的环境下进行的,天上的飞机不断地对这里进行扫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官堂前,闽西籍红军后人肃立默哀,悲壮的《湘江祭文》在江边久久回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场音】湘江祭文:前有强敌,后有虎狼。血肉之躯,铜壁铁墙,全军奋勇,强力破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离三官堂不远的地方,竖立着一座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碑。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管理处副主任尹汤怀介绍说,在参加长征的中央红军队伍中,有近三万名福建籍将士。当时担负全军后卫任务,被称为“绝命后卫师”的红34师中,大部分是福建籍儿女,他们在战斗中表现得非常英勇顽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尹汤怀:】他们这支部队,以师长陈树湘为代表,正是我们湘江战役红军烈士当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陈树湘在突围的过程当中不幸腹部受伤,在醒过来之后,为了不当俘虏,毅然掏出了肠子咬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从湘江突围以后,中央红军一路向西前行,继续长征。当地村民把牺牲红军的尸骨偷偷收敛埋葬。今年97岁的赵良英老人当年是十几岁的小姑娘,她亲眼看到父亲带着哥哥姐姐收敛了12具红军遗骸,葬在离家不远的六洞河旁。父亲还告诉她,红军是好人,打土豪分田地,还给乡亲们送米送粮,以后你要守好他们的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赵良英:】我父亲交待我,要记得红军的好处,要记得毛主席、共产党的好处,要记住他们的恩情。我讲我记得的,你埋过红军我晓得,你送过红军我也晓得,我要对红军好,看好红军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为牺牲,许多红军战士从此再无音讯传回故乡。亲人千里征战人未还,这些年来,不断有红军后人来到先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访亲人。2017年,55岁的钟鸣从福建长汀来到了广西兴安。在这里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里,他从长长的英名廊上找到了亲人的名字。钟鸣告诉记者,这里沉睡着他的4位亲人和41位乡亲。回家乡后,他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一一找到了这些乡亲的23位后人,今天又和他们一起从家乡赶来祭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钟鸣:】找到了名字就像找到了亲人,我们一起到这儿来磕头上香,当时我们泪流满面。80多年,两代人的寻找。我们走的时候是这样叫的,我说这上面有名字的或者没有名字的,我们的乡亲,大家都跟着我回家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湖北人韩伟曾经担任红34师100团团长,是湘江战役中的幸存者之一,当年,他带着客家儿女从闽西出征。他的儿子韩京京告诉记者,父亲去世前多次叮嘱,以后不要将他的骨灰送回湖北老家,要送到闽西安葬,以告慰那些牺牲烈士的家乡父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韩京京:】为什么不把骨灰送回老家?就因为他带了几千闽西子弟出来长征,最后都牺牲了。他想用自己的那把老骨头告慰家乡的父老,让家乡的人民不要忘了,在湘江边还有他们的亲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完成父亲的遗嘱后,韩京京也一直在努力寻找那些红军牺牲将士的英名。因时间久远,有些烈士的名字实在无从考究,韩京京便在广西灌阳县的烈士陵园里立下了一块纪念碑,在基座上写下了两句话: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韩京京:】我做这些事儿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让孩子们记住,他们的前辈曾经以怎样的热血铸就了我们今天的人民共和国。他们当中很多人的名字极其随意:李太阳妹、马二里子、赖老石头……都是这样的。他们的父母甚至连为他们取一个正式名字的能力都没有,但就是这样一批人,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34329879960013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