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该乡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通过企业、合作社、大户引领带动,鼓励农户发展\u003Cspan\u003E新型产业\u003C\u002Fspan\u003E,促进农户、公司、市场有效衔接,加快产业发展。积极招商引资并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全乡设施大棚达500亩,加上露天蔬菜,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1500亩以上,蔬菜基地由50户专业人员包棚到户生产管理,并吸纳贫困户务工,让贫困户学到种地技术后,再返租倒包给贫困户及农户,由公司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形成统一包装和品牌进入市场,形成公司与农户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为扎实推进全军乡产业扶贫工作,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该乡“五下功夫”加快产业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提”上下功夫,巩固传统产业优势。依托该乡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以传统生态产业为抓手,继续加大对畜禽、蔬菜、茶叶等传统产业的投入,重点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意识,着力解决低产低质等问题。如利用创建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乡为契机,做优做强茶叶产业,增强茶叶市场竞争力,目前全乡茶园面积12000亩,人均1亩以上,高标准茶叶基地4处,破解种养殖小打小闹形不成规模的局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引”上下功夫,引进培植\u003Cspan\u003E新型产业\u003C\u002Fspan\u003E。近年来,该乡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通过企业、合作社、大户引领带动,鼓励农户发展\u003Cspan\u003E新型产业\u003C\u002Fspan\u003E,促进农户、公司、市场有效衔接,加快产业发展。积极招商引资并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全乡设施大棚达500亩,加上露天蔬菜,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1500亩以上,蔬菜基地由50户专业人员包棚到户生产管理,并吸纳贫困户务工,让贫困户学到种地技术后,再返租倒包给贫困户及农户,由公司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形成统一包装和品牌进入市场,形成公司与农户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推”上下功夫,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依托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户发展、集中服务、订单收购”的方式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高效配送,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与质量。依托特色花卉、中草药、水果、有机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种植+包装、初加工+精准配送产业链,进一步带动种植基地、采摘、民宿、户外拓展、中草药种植、兰花种植基地等项目的发展壮大,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培”上下功夫,激活产业发展内力。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鼓口袋与活脑袋并举,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斩断贫困复制链条。根据各村产业发展优势,结合农户需要,分层次、分批次开展技能培训。同时,充分发挥“明白人、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区分种养生产型、产品加工型、市场营销型、生产服务型、综合经营型进行分类管理,共摸底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20名,经申请审批,首批认定我乡产业带头人3人,共联结小农户及带动贫困户220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扶”上下功夫,激发产业发展潜力。制定贫困户茶叶种植扶持办法、生猪养殖扶持办法、鸡鸭养殖扶持办法,鼓励有发展潜力的贫困户,通过自身发展生产实现脱贫。同时按照“长短结合、以短为主、以长促短、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思路,结合本乡实际,整合资源、资产、资金,在大力发展油茶、山核桃、毛元竹、经济林等特色长效产业的同时,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黑毛猪、土鸡及茶叶、西瓜、蔬菜等“短平快”养殖项目,使贫困户尽快增收见效,按时如期脱贫。(邵太月)\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26535793999924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