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浪潮中,旅游业是划船的桨,更是破冰的刀。为旅游而生的武陵源区,观其建、兴、破、转,是居人之愿、旅者之福,更是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特殊缩影。

9月28日-30日,就“遇见张家界,印象30年”——武陵源跨界大家对话活动举行之机,红网记者对话来自绘画、书法、旅游、语言、体育、媒体各行业名家,共议关于武陵源的记忆和愿景。

“遇见张家界,印象30年”——武陵源跨界大家对话现场。

著名作家、画家、摄影家何立伟。

红网时刻10月1日讯(记者 何超)“每一块石头都有它的肌理,武陵源的生活和文化也是有肌理的,这需要时间去慢慢体会,而非走马观花式的观赏。”著名作家、画家、摄影家何立伟说,武陵源到处充满了细节之美,你只有闲静下来才能看到它深处的美。

何立伟说,30年前曾第一次来张家界,当时是和代表“文学湘军”湖南省作家协会的作家们一起参加活动,印象非常深刻。“那次来张家界,读到了吴冠中先生所描绘"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

何立伟回忆,张家界那时还叫大庸,第一次爬天子山还是住的农家。30年间多次来过这里,如今的旅游基础设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武陵源的山水一直没变,这里旅游产业的发展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

谈及武陵源未来的发展,何立伟以文学的视角支招。他认为,宋代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山水画,是山水文化;自然风景其实就是文化,关键是如何传播。他说,作家阿城写《威尼斯日记》时曾在威尼斯有过一段时间的深度体验,正是因为他将衣食住行的细节写得充满魅力,这里的美景才能加借书籍的翅膀传播出去。

只有深度旅游才能看到风景美的细微之处。他建议,武陵源也可以请一个中国和外国的作家,来这里做深度体验,感知这里自然、历史、人文、日常的美,以其文化人的身份再加上其细致入微的体验,风景就会充满传播力。

作者:何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