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文章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刘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在当今中国,人民群众最痛恨的是官场腐败。为了解决腐败问题,党中央不断加大查处力度,在全国一次又一次掀起反腐浪潮。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党领导的第一次反腐斗争发生在80多年前的红都瑞金。当年,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等中共一大代表为建设一个清正廉洁的工农民主政府,曾先后联手反腐肃贪,在中央苏区留下一段佳话。\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64fa4c17d294beeacf8f411e08be7e6\" img_width=\"600\" img_height=\"707\" alt=\"我党领导的第一次反腐斗争 何叔衡执法开“杀戒”\"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何叔衡\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毛泽东提议,何叔衡出任“肃贪部长”\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毛泽东与何叔衡早年相识,何叔衡的耿直、忠诚和无私无畏的品格,毛泽东曾多次加以赞誉。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宣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11月27日,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对当选的中央执行委员们说了这么一番话:中国共产党建立10年了,发展了革命根据地,有了自己领导管辖的一块地盘。我们如何行使权力?如何建设红色政权?全国工农群众都在看。要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要为人民群众说话办事,坚决与那些消极怠工、官僚主义、贪污浪费的行为作斗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选举中央政府各部部长时,毛泽东推举何叔衡担任工农检察部部长,何叔衡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上任之初,何叔衡为自己准备了三件宝:布袋子、手电筒和记事簿。他的布袋子是自己设计请人缝制的,袋子中有几个小袋子叫做“袋中袋”,每个小袋都有它特定的用场。他的记事簿上几乎无所不记。手电筒的用途自不必说,是为了夜晚走路方便。这三件宝伴随着他走村串户,与人民群众密切交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过一番调查,何叔衡召集工农检察部全体工作人员开会,发动大家分头下去摸底。他说,我们都是经过组织挑选的优秀干部,大家要尽心尽责,先搞好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会后,他就背上他的三件宝出发了。他白天和群众在田间地头边干边谈,晚上召集部分干部群众座谈,没几天就掌握了很多材料。不久,各路人马返回检察部,通过汇总整理,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县、区政府,单靠行政命令解决问题,有的甚至吞没公款,多吃多占,贪污腐化。何叔衡认为,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克服,将直接威胁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于是,他随即将这些情况向毛泽东、项英等作了汇报,引起了他们的高度注意。毛泽东提议:中央政府要立即对那些执行上级命令和国家法律疏忽懈怠的现象,对一切贪污腐化分子给予严厉打击。接着,人民委员会发布第五号命令,指出:“这些工作的检查,刻不容缓,各级必须坚决执行”,“各级政府应绝对执行这一工作,不得稍有玩忽和怠工”。人民委员会的指令发出以后,何叔衡又一次率领人马深入各省、县、区进行检查、督促、落实。对那些初犯或情节不甚严重的,何叔衡尽力进行教育;对那些不称职的干部,他坚决撤销他们的职务;对贪污犯罪分子,他予以严厉打击,从而使苏维埃政权的威望更加提高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了加强检举、监督力度,经何叔衡提议,毛泽东批准,中央工农检察部增设了控告局,随后,在各机关单位、街道路口到处可见到一种特制的木头箱——控告箱。控告箱正面上书“控告箱”三个大字,下落款“×××苏维埃政府工农检察部控告局制”。箱盖上书:“各位工农群众们,一切什么事情都可来这里控告。所写的控告意见书,必须要盖好私章才能作效力,没有盖私章的概作废纸,而且还要用信套密封好,并且要注明送某机关工农检察部控告局长收。”箱的右面写着:“苏维埃政府机关和经济机关,有违反苏维埃政纲、政策及目前任务,离开工农利益发生贪污、浪费、官僚腐化和消极怠工的现象,苏维埃的公民无论任何人都有权向控告局控告!”箱子的左侧写道:“控告人向控告局投递控告书,必须署本人的真姓名而且要写明控告人的住址,同时要将被告人的事实叙述清楚。无名的控告书一概不作处理,倘发现挟嫌造谣诬控等,一经查出即送法庭受苏维埃法律的严厉制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控告箱四面这些密密麻麻的说明文字,均是何叔衡亲自拟定的。在反贪污浪费运动的开始,这些控告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 经毛泽东批准,何叔衡执法开“杀戒”\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何叔衡的出色工作,得到毛泽东等中央苏区领导人的高度赞扬。1932年2月10日,毛泽东来到中央工农检察部,表扬了该部出色的工作,并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我们苏维埃政府机关里仍有一些不顾党和根据地事业而唯利是图的不纯洁分子,有的手中有了点权就大手大脚,浪费公款公物毫不心痛,败坏了党的优良传统和声誉,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损耗了根据地大量的资财,给革命带来严重的危害。”毛泽东要求,要下决心刹住苏区内出现的这股贪污浪费歪风,狠狠打击不法分子的犯罪活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几天后,即1932年2月19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人民委员会第七次常会,决定组织临时最高法庭,由何叔衡兼任临时最高法庭主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天,何叔衡从石城县调查回到瑞金,刚踏进工农检察部的大门,就遇到了瑞金县苏维埃裁判部审判员谢正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谢正平汇报了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贪污犯罪的案情。何叔衡见案情重大,便将此案接过来并很快组成了专案调查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来,瑞金县苏维埃裁判部在控告箱里收到一封群众的检举信,检举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有严重的贪污犯罪行为。信中说:“谢步升把吃大户(即打土豪)所得皮袄子和几斤上等毛线私自拿回家,分田时好田留给自己,还强行占用公田一亩多;去年,他用自家不满半岁的小牛,换区苏维埃政府送往灾区的大水牛两只。凡是有用的值钱的东西,经过他的手就会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叶坪百姓眼里,谢步升是个很善钻营的人。他家原本十分穷困,12岁时,他就给地主打短工。1929年,年届三十的谢步升参加了工农武装暴动队,并一度成为暴动队队长。不久,面对“红”“白”拉锯的险恶形势,谢步升不辞而别离开暴动队做起了贩运生意,从此家境逐渐好起来。1930年,谢步升忽又抛开生意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这次由于他斗争积极,打土豪办法多且屡立功绩,他被吸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叶坪村苏维埃政府成立时,他被推举担任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虽说这个官职不大,但随着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叶坪建立,他的声望骤增。他与中央政府和红军的领导人常有接触,且熟悉情况,办事干练果断,得到诸多苏区党政领导的赏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何叔衡心里清楚,要惩治谢步升并非易事,必须有真凭实据。于是,何叔衡从工农检察部挑选两名精明可靠的干部对谢步升的知情人先进行外围取证。没料到,何叔衡的这一步,竟又查出了触目惊心的案外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与谢步升同村的谢深润,是谢步升做生意时的老搭档。谢步升回家参加打土豪时,谢深润没有与他同行,继续在黑白交界地带贩盐、贩米。家里有了积蓄,谢深润便在本村买下几亩薄田耕种,并仍做贩运生意。苏区开展丈田划阶级时,群众根据谢深润的家庭状况要给他定富农。谢步升则凭着往日的交情和手中的权力,力排众议硬是给谢深润定了个贫农,谢深润不仅保住了田,而且还分得一些土地和生产工具。谢深润一家对此自然十分感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谢深润的妻子朱秀秀,比谢深润小了近10岁,颇有几分姿色。为报答谢步升,朱秀秀做了什么好吃的,总要请谢步升来家坐坐,谢步升也像回自家一样,有事没事就往谢深润家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一次,谢深润挑着担子出门去了,当晚,谢步升又来了。午夜时分,谢步升与朱氏正相拥而睡,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朱氏一听是丈夫的声音,当即乱了方寸。谢步升知道这屋子无后门,只得迅速钻进床底下躲起来。谢深润半路返家是因钱没有带够,而他的钱正好又藏在床底下砖头缝的小铁盒里,他点灯朝床底下一照,见“老搭档”这般无义,顿时火冒三丈,操起木棍就打。谢步升乘夜夺路而逃。谢深润不服,说要到政府去告他。谢步升一不做二不休,先反咬一口,说谢深润是恩将仇报诬陷他,后又利用当时肃反扩大化之风,说谢深润是个隐藏的社会民主党分子,从事破坏工农政权、陷害革命干部活动,不久,便指使人将谢深润秘密杀害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调查人员将调查到的这个新情况向何叔衡作了汇报。何叔衡听了非常吃惊,并及时将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异常严肃地对何叔衡说:你们要把情况调查核实清楚,速战速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何叔衡指示调查人员谢正平等加快调查速度,由外围转入内线调查取证。调查人员赶到叶坪一问,得知谢步升的妻子已经“改嫁”,其女儿已托他母亲带养,现家中仅他一人,并且经常夜不归宿,行动诡秘。好端端的一个家庭,且谢步升“事业有成”,其妻为何要改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过辗转查寻,终于找到了谢步升的妻子。这个女人才三十出头,却已两鬓花白,满脸皱纹。当谢正平说明来意,她禁不住泪如泉涌。原来,谢步升在两年前就与一大地主的续弦暗中往来。他嫌妻子碍手碍脚,竟狠心暗中将她卖给大柏地山河村一个老光棍做了老婆,明里则告诉邻里乡亲说她回娘家去了,过了几个月又说她改嫁了。被卖的这个女人其实并未进老光棍的家门,她偷偷跑到远房的一个表姐家躲藏了起来。她心里对谢步升恨得咬牙切齿,发誓要亲眼看到谢步升“不得好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未等调查人员开口,谢妻就供出了谢的贪污犯罪事实:1930年,在谢步升任暴动队队长时,曾将打土豪所得的一包金银首饰和食盐100多斤、衣物数件悄悄拿回了家;在“一苏大会”前夕,他利用村苏维埃主席的身份收集大米,用大斗收,再用小斗量,卖给“一苏大会筹备处”,将3000多斤余额又私自卖给大米商出售……调查人员将她反映的情况作好笔录,让她画了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仅仅两天工夫,调查人员就获取了谢步升新的贪色贪财的犯罪事实,他们立即将调查情况报告了何叔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何叔衡听了,顿时拧紧了双眉:谢步升出身贫苦,原本是棵好苗子,没料到刚掌握苏维埃政权的印把子,就在背后干了这么多见不得人的勾当,此风不刹,如何了得。对这起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以来的第一桩腐败案,何叔衡决定马上逮捕谢步升,并报告中央政府给谢步升最严厉的惩处。没料到,他的想法很快就遇到了阻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谢步升的入党介绍人谢春山,时在苏区中央局任职,他认为谢步升并无大错,是某些人报私仇故意向他发难。谢春山还在苏区中央局领导面前攻击中央工农检察部是在推行“右倾机会主义”和“右倾宗派干部政策”,与中央路线相对抗。于是,苏区中央局的领导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就通知中央工农检察部和调查组将谢步升释放,说谢步升的问题,由中央局调查处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何叔衡闻此消息,十分气愤,拍着桌子说,现在有些人什么事总是往‘路线’上牵扯,这怎么能把事情办好?他接着表态说,人既然给抓起来了,就不要轻易给放掉。像谢步升这样的贪污腐化分子不处理,我这个检察部长怎么向人民群众交待?于是,何叔衡决定亲自到苏区中央局去反映谢步升的犯罪事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央工农检察部对谢步升进行突审,同时对他家进行搜查,结果在谢步升家以及他母亲、姐姐家里,查获到一部分贪污所得,谢步升的犯罪事实被一一得到印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2年5月5日,苏维埃临时最高法庭对谢步升案进行了公审判决,判处谢步升死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枪毙贪污犯谢步升,是中华苏维埃枪毙的第一个贪官,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枪毙的第一个贪官。严惩谢步升,在苏区上下引起强烈反响,人们看到共产党铲除贪污腐败的决心,使各级干部意识到贪污浪费是犯罪行为,党和苏维埃政权是绝不容许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 董必武到达苏区,与何叔衡联手“堵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2年9月初,董必武抵达瑞金,毛泽东非常高兴,要贺子珍从叶坪村买回几只鸡蛋给董必武洗尘。毛泽东有意留董必武在中央政府工作,说:“你学过法律,苏维埃法制还很不健全,特别是目前开展的反贪污浪费运动还缺乏法律保障,这给一些投机分子留下漏洞,你同叔衡同志一起来把这些漏洞给堵住、堵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漏洞该如何去堵?董必武找到何叔衡商谈,决定从健全组织和健全法律两方面同时下手。不久,由这两位中共一大代表领导制定的一系列反腐组织工作纲要出台了。《工农检察部的组织条例》规定:工农检察部的任务是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企业及有国家资本在内的企业合作社企业等;维护工农利益,保证一切政策、法令的实施;惩治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等违法违纪行为;建议和直接处罚国家工作人员,并报告法院以法律判裁。《条例》规定,在工农检察部之下设立控告局、突击队、轻骑队和组织工农检察通讯员。《工农检察部控告局的组织纲要》规定:“苏维埃的政府机关和经济机关,有违反苏维埃政纲政策及目前的任务,离开工农利益,发生贪污浪费官僚腐化,或消极怠工的现象,苏维埃的公民,无论何人都有权向控告局控告。”控告局的任务是,在工农集中的地方设立控告箱,及时收集工农群众投递的控告书并调查控告事实,写出调查报告送交工农检察部。《突击队的组织和工作》规定:突击队应“公开的突击去检查某苏维埃机关或国家企业和合作社,以揭破该机关或企业等的贪污浪费及一切官僚腐化的现象。”它是一种由工农群众参加监督检查的临时组织,隶属于当地工农检察部领导,须持有工农检察部发给的证书。《轻骑队的组织与工作大纲》规定:“轻骑队是在团直接领导下的青年群众组织,由团公开发起,征求青年自愿加入。”轻骑队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袭击——为着举发某一个事件或彻底清查某一个事件的原因。”《工农通讯员任务》规定:必须是工农群众中的积极分子担任通讯员,作为不脱产的监察人员,以“替工农检察部调查和收集该地苏维埃和其所属各机关在职权上工作上生活上所发现的各种不好的事实和材料作报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样一来,苏维埃工农检察队伍就大大拓展了,各级监察机关按章办事,上下结合,形成了庞大的检举反腐网络。何叔衡高兴地对董必武说:“我们调动了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就是要让贪污腐败分子无处藏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组织机构健全之后,惩治贪污犯罪的法规也相继颁布实施。如《政府人员惩办条例》、《统一会计制度》、《怎样检举贪污浪费》、《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等等,这些法规的颁布实施,使苏维埃的反腐败斗争有了法律依据。特别是1933年12月15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二十六号训令,被史学家称之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反腐败的量刑标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于中央苏区干部紧缺,到达瑞金的董必武先后在红军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任职。但是,无论组织安排他到什么工作岗位,他在完成学校教学、领导工作之余,仍与毛泽东、何叔衡等一起,致力于苏区反贪肃腐的斗争。1933年3月,董必武正式兼任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董必武拿到由毛泽东签发的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证书没几天,就从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即中央党校)的控告箱里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控告中央造币厂存在严重的贪污问题。董必武与何叔衡商量后,往中央造币厂派出了调查组,并从全总苏区执行局和共青团苏区中央局抽调机灵能干的小伙子组成“轻骑队”进行暗访取证。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查出中央造币厂的帐目确实存在大量漏帐、假帐,该厂会计科长肖伦海在一年时间里采用欺上瞒下、自造票据等方法,贪污、挪用公款3100多元。在根据地经济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出现贪污数额如此巨大的大贪官,肖伦海真可谓罪大恶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肖伦海的贪污犯罪事实被一一印证之后,中央工农检察部下令实施逮捕。就在这时,董必武匆匆跑来向何叔衡提出一个要求:把肖伦海“请”到叶坪再实施逮捕。何叔衡表示赞同,他知道,肖伦海年老多病的母亲受的磨难太多了,且大娘信念坚定,为革命作出过贡献,虽说肖伦海罪行重大,不可不办,但这与肖伦海的家庭无关,与大娘无关,要想方设法安抚好大娘。因此,何叔衡还亲自跑到云集区和壬田乡,要求区乡政府务必做好大娘的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区乡干部对杨氏都非常敬重,深怕大娘经受不起这一打击,便千方百计对她封锁消息,甚至还试探能否给肖伦海减刑免死。但是,法律是无情的,肖伦海的问题在苏区影响极坏。一时间,肖伦海被捕受审的消息成了小山城的爆炸性新闻。这一消息最终还是被大娘知道了。当她听说的那刻,眼前一黑当即不省人事,被救醒后她声声啼血呼唤:“伦海,我的儿啊,你在哪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了防止老人发生意外,董必武亲自跑到壬田乡政府,把杨氏安排到贫农协会主席张冶群家里,由张大娘照顾其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中央工农检察部和苏维埃临时最高法庭反复商议,1933年6月10日在叶坪举行了肖伦海案的公开审判,判处肖伦海死刑。没过几天,儿子被枪决的消息被大娘知道了,她的精神瞬间垮掉了,一口气没上来,竟活生生断了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肖伦海案的处理在苏区再次引起轰动。当董必武、何叔衡得知情况后,都动情地流下了眼泪,他们没有料到大娘会发生如此不测。严酷的事实说明了一个道理:贪污腐败问题要发现早、处理快、重教育、多堵洞,要把贪污腐败尽量消灭在始发阶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 毛泽东夸赞:反贪污浪费,你们两人都过硬\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何叔衡查办案件的“固执”是出了名的。1932年5月24日,瑞金县苏维埃裁判部送来第二十号判决书请何叔衡审批。何叔衡接过判决书一看,“……被告人朱多伸,瑞金县壬田乡人,……判决:朱多伸处以枪毙。”看到这里,何叔衡脑子里立即浮现出一个瘦小干练的老人形象。何叔衡到壬田检查工作时曾多次与其接触。这位朱老头早年参加过地方农民暴动,后来又随暴动队员一起加入游击队,在一次战斗中负了伤,为革命立过功。壬田乡苏维埃成立后,他关心这个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对那些贪污浪费、消极怠工的乡干部进行过多次举报,对一些“左”的口号和政策也毫不掩饰地表示过不同看法。这一次他怎么会犯死罪呢?何叔衡背起行李立即赶到壬田进行调查核实。原来,朱多伸虽有罪过,但主要是他多次举报惹恼了一些区乡干部,他们企图报复。另外,瑞金县苏维埃裁判部的人反映,枪毙朱多伸是某个领导交代的。何叔衡心里清楚,由于“左”倾政策的推行,加上宗派主义的影响,使乱杀错杀的情况比较严重。这次枪毙朱多伸,又是某些领导点了名的,如果“逆水行舟”,对自己后果不堪设想。但何叔衡并没有丝毫动摇。他拿定主意:人民叫我当工农检察官,我就要为人民当好这个官,绝不冤枉一个好人,也决不放过一个坏人。于是,他大笔一挥,将“朱多伸由枪毙改为监禁二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2年秋,瑞金县黄柏区的干部群众,联名揭发该县县委组织部长陈景魁有严重问题。接到告发信后,何叔衡亲自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发现陈景魁的祖父原是大柏地一个作恶多端的地主恶霸,到陈的父辈,家庭虽开始衰败,但仍以收租、放贷为主。1929年陈景魁参加组织农民武装斗争,加之有一些文化知识,且善于钻营,不久混进党内并得到组织器重。3月,陈被派到黄柏区发展春耕生产和指导扩红工作。黄柏区有几户佃农曾在陈家打工,陈景魁为了隐瞒过去他家的罪恶历史,便对这几户知内情的佃农进行威吓并寻机杀人灭口。他在黄柏拉拢、交结了一伙赌徒、打手,夜晚同这些人打牌、酗酒,白天带着这伙人强行向群众摊派征收各种款物,对有私仇和知情人施行打击,手段极其恶劣,被群众称为黄柏区的“红霸天”,影响极坏。问题查清楚后,仍有一些与其趣味相投的领导出来说情,并拿出“某某讲了不能杀陈部长”的话相挟。何叔衡心一横,管他呢,这样的人不枪毙,人民不答应,硬是将陈景魁依法逮捕,经公审后枪决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果然不出所料,何叔衡一次次“不听话”的行为,激怒了“左”倾错误路线的执行者。1933年9月3日的《红色中华》报,点名指责何叔衡是“拿法律观念来代替残酷的阶级斗争”。尔后他便遭到接二连三的批判和打击,他所担任的中央工农检察部部长和临时最高法庭主席职务也被撤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4年1月,中央工农检察部改为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董必武兼任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席和苏维埃最高法庭主席。虽然领导苏区反贪肃腐斗争的重担,由何叔衡的肩上移到董必武的肩上,但是何叔衡那惩治腐败、为民除害的热情丝毫末减。2月,在工农检察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说了这么一番话:“查办官僚主义和贪污浪费是中央政府决定的,如果不把官僚作风、贪污浪费,甚至欺压群众的坏作风清除掉,我们的根据地就保不住,我们党的事业就有被夭折的危险。何叔衡同志开了一个好头,董必武同志也很坚决。反贪污浪费,你们两人都过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3年秋至1934年春,中央苏区各项事业都得到较大发展。但是贪污浪费、侵吞公物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甚至出现某种发展趋势。针对这一情况,董必武总结了以往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决定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第一步采取政策攻势,组织突击宣传队深入各地大张旗鼓地宣传苏维埃法律,在《红色中华》、《斗争》、《青年实话》等报刊开辟《铁锤》、《警钟》、《黑板》等专栏,对群众揭发出来并经查实的贪污犯罪问题一一予以曝光。第二步从中央机关起,逐级清查。第三步在苏区掀起群众性检举揭发运动,对犯有严重错误者,不论职务高低一律公审判决。经过整顿伸张了正义,打击了邪恶,深受苏区人民的衷心拥护。\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26834533721755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