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d7f31bc309443f9a937157310bbd30b\" img_width=\"464\" img_height=\"299\" alt=\"装甲战车与重榴炮——坦克大决战\"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 在湖南训练的中国战车第二团T-26坦克\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200师在扩编为新编第11军后,于1939年2月改用第5军番号,杜聿明任军长,戴安澜任第200师师长,郑洞国任荣誉1师师长。\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ddae3c6d187469fb5760dee31850bce\" img_width=\"417\" img_height=\"350\" alt=\"装甲战车与重榴炮——坦克大决战\"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此时国民政府也意识到,仅仅有装甲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各个兵种间默契配合,才能有效地发挥出坦克的威力,挫伤敌人。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淞沪会战前,中国步兵几乎从来没有进行过与战车协同作战的训练,一上战场,缺乏步兵的配合,中国的坦克很快在日军轮番的大规模轰炸下全部报废,失去战车协助的步兵也立刻被日军的机枪所消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抗战时期,装甲部队的主要武器是坦克。坦克素有“陆战之王”的美称,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很强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可以摧毁工事,有效歼灭敌方有生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大规模使用坦克作战。大战初期,德国首先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闪电战,横扫西欧。战争中后期,苏德战场上多次出现有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坦克也曾在北非战场、诺曼底战役以及远东战役中大展雄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坦克出现在中国战场上始于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当时,奉系军阀张作霖先后从法国人手中购入了36辆“雷诺”FT-17轻型坦克,一心准备利用这一新型武器,统一全中国。“雷诺”FT-17轻型坦克成为在中华大地最早用于作战的装甲车辆。 \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04e0ad53ddc417a81859d8667f0fbd1\" img_width=\"394\" img_height=\"258\" alt=\"装甲战车与重榴炮——坦克大决战\"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6年8月,河北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张作霖联合起来,进攻冯玉祥。张作霖派出坦克作战,但被冯军队现坦克视野受限的弱点,于是用鸟枪向坦克内发射砂弹,使得坦克驾驶员失去战斗力,由此奉军损失了4辆坦克。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使用近代化坦克车辆进行作战。1927年,奉系军队与山西军阀阎锡山作战,又损失了6辆坦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关东军第2师团突然攻击驻在沈阳北大营的东北军步兵第7旅,将大量装备吞并,其中便包括12辆“雷诺”FT-17轻型坦克,这些坦克属原奉军战车队一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3年春,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接受了张学良赠送的“雷诺”F-17战车2辆和沈阳兵工厂自行装配的装甲汽车4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6年3月,负责筹建陆军机械化部队的徐庭瑶在考察欧美军队现代化装备后,向蒋介石提出建议并得到批准,在南京成立陆军交辎学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7年,国民政府在交辎学校基础上,扩编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任团长。这也是国民政府的第一支装甲部队。期间,中国在国际上采买武器,扩充装甲设备,分别向德国购买了10辆轻型坦克,向意大利购买了20辆CV33超轻型坦克。1935年到1936年期间,又从英国购买了20辆维克斯型坦克和29辆维克斯卡登-洛伊德坦克。至1937中日战争前,中国军队大约有坦克96辆,这是中国装甲部队的主要作战武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7年8月,中日淞沪会战爆发,中国装甲部队首次战场亮相,由杜聿明率装甲兵团的两个连参战。在战争史上,这次会战被认为是亚洲历史上第一次现代化战役。但此次战役中坦克所发挥的作用有限,这是因为战场布在城市中,而上海市区建筑繁密,受地形限制,坦克无法顺畅行进,视野也受限。另外,坦克本身的机械问题也影响了战斗力。因此,尽管日军也派出了坦克参战,中日双方坦克首次交锋,但实际上这些坦克大战并没有对战役结果造成多大影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日双方的坦克均从属于步兵方阵,掩护步兵冲锋。但淞沪会战前,中国步兵几乎从来没有进行过和战车协同作战的训练,一上战场,步兵只知要求战车向前突击,根本不知道应从旁警戒、摧毁日军的反坦克火力点。缺乏步兵的配合,中国的坦克很快在日军轮番的大规模轰炸下全部报废,失去战车协助的步兵也立刻被日军的机枪所消灭。\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ddae3c6d187469fb5760dee31850bce\" img_width=\"417\" img_height=\"350\" alt=\"装甲战车与重榴炮——坦克大决战\"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此时国民政府也意识到,仅仅有装甲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各个兵种间默契配合,才能有效地发挥出坦克的威力,挫伤敌人。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机械化装备,1937年9月,蒋介石派出军事委员会参谋次长杨杰,率军事代表团赴苏联谈判军事援助的问题,经过磋商,苏联方面愿意提供战车、飞机、火炮、弹药等援助。除了物资援助,苏联还派出名为志愿队的正规军,担任军队顾问。自1938年3月到6月间运到的第一批装备中,包括83辆T-26轻型坦克,同时苏联还援助了一些BA-3\u002F6\u002F10型和BA-20型装甲车,以及45毫米反坦克炮及各种车辆。同时,国民党决定将装甲兵团扩编成第200师,装备全新的苏式装备,师长为杜聿明,副师长为邱清泉。第200师是国民革命军中唯一的机械化部队,下辖一个战车团、一个装甲团、一个摩托化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8年5月初期,台儿庄一役后元气大伤的日本的南方军在补充了200多辆坦克后,协同一支海军中队,杀气腾腾地扑向中国内陆。同时日本北方军也集合了20000人和数百辆坦克向南进发,意欲与南方军配合,围攻武汉。为阻止日军对武汉的合围,加强第一战区的力量,蒋介石急令调遣新整编的国军两支最精锐的嫡系部队——第28军和第200机械化师参战.交战双方各有数百辆坦克参战,这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是第一次大规模装甲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200机械化师抵达第一战区的时候,日军北方军先头部队第14师团在山东潍坊被国民党第71军从三个方向包围,但最后仍突围而去。第200机械化师迟来一步,未能与之交手。急于与日军精锐部队过招的邱清泉求战心切,一直在廊坊附近率领一支坦克队寻找日军。有一天,他终于发现了一支日军,立刻指挥坦克队向日军冲去,日军稍战即溃,邱清泉命令乘胜追击约7公里,直到遭到日军反坦克火力的猛烈反击方才撤回。之后,国民政府将此事件宣传为中国装甲部队的一场胜利。\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d7f31bc309443f9a937157310bbd30b\" img_width=\"464\" img_height=\"299\" alt=\"装甲战车与重榴炮——坦克大决战\"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 在湖南训练的中国战车第二团T-26坦克\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200师在扩编为新编第11军后,于1939年2月改用第5军番号,杜聿明任军长,戴安澜任第200师师长,郑洞国任荣誉1师师长。在昆仑关战役中,杜聿明率领第5军,与号称“钢军”的日军第5师团第12旅团激烈交战,杜聿明要求各师长:“督促本部官兵奋勇向前,一举消灭敌人的‘钢军’,打出我们第5军的威风来,让日本鬼子知道中国机械化部队的利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过整整80天的鏖战,日军损失空前,据日本战后公布的统计材料显示,此次战役,第12旅团班长及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余人。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在九塘被郑洞国的第3团击毙,临死前他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皇军第5师团第12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更强的军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昆仑关大捷举国欢腾,全国各地的记者纷纷前来采访这支装甲部队。当时的《中央日报》在题为《记杜聿明将军》的文章中称:“我国机械化部队开始歼敌,则自杜将军聿明督率始,在昆仑关大捷后,敌人开始认识到我国军队已踏入世界近代军队行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昆仑关大捷,是中国陆军首次运用现代化战争方式打赢的一场胜利,其对中国陆军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277907869853338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