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心不知手,手不知笔,是书写的最佳状态!前提是好好临帖

纪孝行 章第十

古人说:心不知手,手不知笔,是书写的最佳状态!前提是好好临帖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

古人说:心不知手,手不知笔,是书写的最佳状态!前提是好好临帖

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古人说:心不知手,手不知笔,是书写的最佳状态!前提是好好临帖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

古人说:心不知手,手不知笔,是书写的最佳状态!前提是好好临帖

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

古人说:心不知手,手不知笔,是书写的最佳状态!前提是好好临帖

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广扬名章第十四

古人说:心不知手,手不知笔,是书写的最佳状态!前提是好好临帖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

古人说:心不知手,手不知笔,是书写的最佳状态!前提是好好临帖

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

古人说:心不知手,手不知笔,是书写的最佳状态!前提是好好临帖

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古人说:心不知手,手不知笔,是书写的最佳状态!前提是好好临帖

古人说:心不知手,手不知笔,是书写的最佳状态!前提是好好临帖

戴卫华,男,贵州人,1976年生。好读书,喜书法,临池不倦,楷书初学颜真卿,后以欧阳询为宗,上溯其源,下探其流,于二王小楷、初唐诸家及写经、明清习欧诸家均心慕手追,凡二十余载。书风追求雅致、精逸之气,崇尚古典之风。

“知道”平台特约艺术顾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