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您是一家上市公司,请根据国际章梳理的自2011年以来沽空机构质疑上市公司造假的“十角魔镜”照照自己:

1.远高于同行的产品销售价格和利润率;

2.远低于同行的原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

3.每年资本开支巨大,特别是并购资本开支及关联方收购;

4.远高于行业的持续高增长;

5.表外支付关联方交易频密;

6.固定资产获取成本远低于同行;

7.账上现金充足,企业却不断从资本市场再融资作为运营资本;

8.净利润高增长,企业没有现金分红,且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超过51%;

9.经营性现金流持续远低于净利润,应收账款超过收入的50%;

10.年度利息收入远远低于期末vs期初账面上存栏现金应得利息收入。

近期港股遭沽空频密,继12月12日恒安国际(1044.HK)遭沽空后,2月21日空城研究(EmptyCity Research)出具名为《新高教:一个坑害学生的造假者》沽空报告,称新高教财务数据严重造假,公司通过表外支付以及关联交易的方式,注水利润,当前股价有68%的下跌空间。受此消息影响,新高教盘中大跌13%,21日闭市场报4.4港币!本周五闭市,新高教股价略有恢复为4.57港币,但是还是低于沽空报告发表前的5.08港币!新高教除了立即出具澄清公告外,声称将采取法律行动,将空城研究送上法庭!

国际章:《上篇》对自2011年以来30家遭沽空机构出具报告的港股进行了梳理,发现沽空机构的误差高达47%!特别是进入2017年以来,沽空机构的数量激增了7家,沽空误差确大幅上升至67%! 即每三家被沽空机构出具报告的港股中,两家在3-6个月内股价基本修复,甚至创新高。因此遭沽空并不可怕!然而由沽空报告引发的二级市场抛售导致上市公司平均市值蒸发为74亿!上市公司如何应对沽空?不妨参考以下七个步骤

上市公司应对沽空的七个步骤

国际章:以上应对沽空的七个步骤不难掌握,但是要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提前练功:公司治理,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工作都是需要长期耕耘的,头痛医痛,脚痛医脚,不但达不到效果,还会事得其反。防范于蔚然,每家上市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都应该在每个财报期的董事会上,对照沽空机构的十角魔镜,自我体检,如发现虚弱点,通过公司治理及时加以整治,避免遭沽空!然而,沽空机构的存在,除了资本逐利外,具有震慑上市公司滥用职权,造假,坑害股民的作用!因此不容忽视!

附录:港股八年沽空案-30家遭沽空港股名单(2011年至今)

出处:东方财富网 同花顺 新浪财经,更新:2019.2.28

表中:红色是遭沽空后二级市场一蹶不振的企业;黄色的企业在遭沽空后的3-6个月内股价创新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