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刘屋村民小组拆除了大小破旧房屋、畜栏等一百多间,村居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不断改善的农村人居环境也博得了外地民宿企业的青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计划引进民宿企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新农村建设给村民带来幸福感获得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以说,黄竹沥村能够种植毛茶,从另一角度来看,确实得益于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以前骑摩托车都要小心慢行的村道,现在货车都能开进来。”看着住了一辈子的村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龙门县龙城街道黄竹沥村村民刘润林看到了新的希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来,黄竹沥村“两委”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整治村容村貌改善生活环境的同时,引进产业和项目逐步带领村民致富,激励大家凝心聚力建设美丽乡村,为实现乡村振兴而努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平整荒山试种毛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引导村民探索致富新路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黄竹沥村位于龙门县城西部,离县城约8公里,下辖13个村民小组。当地在种植冬瓜方面有较为久远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冬瓜村”,每年冬瓜种植面积约150亩。然而种植冬瓜的经济效益并不太高,对于长期生活在被山林地环绕的黄竹沥村民而言,想要进一步发展致富,需要尝试走新的路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此,黄竹沥村第一书记钟润辉提出一个建议:“早前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后,村委会后面的一片荒山已被平整出来,可否利用此荒山尝试种植南昆山毛茶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钟润辉介绍,黄竹沥村的地貌本身就适合茶叶种植,况且南昆山毛茶是龙门特有茶种,其特殊的饮用药理功能不仅对人的身体有益,还因其资源珍稀而有着较为可观的市场价值,500克南昆山毛茶市场价值达300元至500元不等。借着这片荒山,村“两委”干部可带头试种,如能产生效益,便可广泛推广,引导村民种植毛茶,拓宽致富渠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龙门县委县政府和龙城街道的积极回应。黄竹沥村“两委”干部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工作安排,推行“党建+产业”模式,于今年3月在村委会后的荒山上一口气种下了30亩毛茶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毛茶的长势很好,死苗枯苗情况未曾出现。如无意外的话,明年春就会有第一批收成了。”黄竹沥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东生看着眼前的茶园对记者说,毛茶在种植管理方面相对简单,目前村委会暂聘了一名工人对毛茶进行管理。近日,村委会已商讨决定,要推行党员分片管理制,一名党员管理一片毛茶树,带动党员责任分工。待毛茶有了收成,村干部就会向村民们广泛推广毛茶种植,引导村民留在村里、看到前景、获得收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计划引进民宿企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新农村建设给村民带来幸福感获得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以说,黄竹沥村能够种植毛茶,从另一角度来看,确实得益于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良好的人居环境既可改善村容村貌,也能促进产业的进驻发展。在黄竹沥刘屋村民小组,人居环境改变促进产业进驻的例子为人称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午时分,记者一行在村干部的引领下来到刘屋村民小组,随处可见破旧房屋被清拆后留下的痕迹。“这是我们专门留下的,让村民知道屋子虽然被拆了,但属于村民的地还在这里。”钟润辉坦言,该村大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时,确实有些村民想不通,怕房子被拆后土地归公。为消除村民顾虑,村干部采取“留墙角、留印迹”的方式进行清拆。与此同时,还积极上门走访,给村民讲政策、做工作,让村民感受到大家合力建设新农村会有哪些收获,幸福感从何而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拆迁不仅有利于改善环境卫生,也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民刘润林说,作为村里的老党员,他带头自费把家里紧挨巷道的一间废弃畜栏拆除。拆除之后,不仅门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更好了,巷道也更宽敞了。“以前骑摩托车都要小心慢行的路,现在货车都能开进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刘屋村民小组拆除了大小破旧房屋、畜栏等一百多间,村居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不断改善的农村人居环境也博得了外地民宿企业的青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刘润林和大批村民眼中,人居环境整治让羊肠小道变通途,人居环境改善不仅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最让村民高兴的是村里有了产业,就有了不断发展的希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在整治工作中,始终抱着一个信念,就是把环境搞好后,带动产业进驻,让村民的生活更美好,逐步解开了村民的心结。”钟润辉说,刘屋村靠水环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且村里民风朴实,村民热情好客,通过引进民宿企业带动刘屋村民小组经济发展是个不错的选择。目前已有来自东莞等地的民宿企业负责人到该村实地考察,并对当地新农村建设和自然条件予以好评。\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5bf852d46a5442dac5f8bc41708ff58\" img_width=\"550\" img_height=\"412\" alt=\""面子"更靓"里子"更实!龙门龙城黄竹沥村这样做……\"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刘屋村民小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适合发展民宿。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典型事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崇文厚德弘扬优秀传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古屋村民小组书香文化节已举办9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刘屋村民小组的另一头,古屋村民小组同样让人感受到蓬勃发展的热潮。在这里,人们紧锣密鼓地建起别致的新楼房、房前屋后种植了花草树木、村道巷道呈现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这里的祠堂、村道、广场都是同围宗亲齐心合力、共建家乡的实际成果。2014年,古屋村民小组还被定为“龙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示范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来古屋村民小组好几次了,每次来都看到新变化。原来这里有不少破旧房子,现在建起的新房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好。”前来与朋友相聚的市民黄伯感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年来家乡的变化,村民党员古罗欢看在眼里。被定为“龙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示范村”后,古罗欢便带头拆除了自家100平方米的房屋、庭院等。随后,村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纷纷行动起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积极响应新农村建设,其实和我们村小组对优良传统的传承密不可分。”古罗欢介绍,古屋村民小组历来倡导崇文厚德风气,2006年成立奖学基金会,奖励成绩优异的学生;为增进村民间感情,同时使村小组形成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知书达礼的氛围,2009年开始举办古屋村民小组书香文化节,提议外出工作生活的同围宗亲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聚会。截至目前,书香文化节已举办9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对话第一书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力争三年内金银花菊花桃花遍地开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记者: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最难克服的是什么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钟润辉:最难的是拆房子,村民担心自己的房子拆了就连土地也没有了。所以村“两委”干部、全体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先拆自家房子,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说服村民,以耐心沟通打动村民,推动工作进入崭新局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记者:黄竹沥村接下来有什么发展计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钟润辉:通过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进一步改造黄竹沥村人居环境的同时鼓励村民在巷弄和村居周边的空地种植金银花、菊花、桃花,这些花卉不仅有药用价值,还能起到美化村容村貌的作用。龙城街道办已同意拨款购买种苗,目前正逐步开始种植,力争三年内让黄竹沥村“遍地开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与此同时,逐步引进民宿项目,让群众生活逐步改善。目前黄竹沥村正准备将7.45公里长的主干道双向各拓宽1米。未来,黄竹沥村还计划打造50公里绿道,通过发展徒步旅游带动本地土特产的销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来源: 惠州日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记者:黄宇翔\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21186692831693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