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f87943c01f34f1ea48092875157e1c2\"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459\" alt=\"兖州之乱:曹操犯下过怎样的弥天大错\"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谈起曹操,大家可能会首先想起三国演义里面的那位枭雄。但《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这本小说是作者罗贯中基于三国志所改写的。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而三国志是一部历史记载书,而真实的曹操与大众所认识的三国演义中的\u003Cspan\u003E那位\u003C\u002Fspan\u003E曹操是有明显区别的。曹操能够成为当时实际权力最大的人,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但此篇文章并不谈及他的优秀,只是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在公元194年所发生的兖州叛变之事,了解一下曹操所犯下的过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兖州之乱是由张邈与陈宫迎接吕布进入兖州所引起的,那么这二人在当时为什么要背叛曹操呢?就必须对这两位进行一些分析以及介绍当时所发生的要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兖州之乱得从曹操还没有夺取兖州之前讲起。初平三年(192年),青州的黄巾军打算攻打兖州,兖州刺史刘岱没有听从鲍信的劝告,与黄巾军正面交战,结果兵败被杀。而曹操的手下陈宫听说刘岱战死之后,来到兖州进行游说,于是鲍信与万潜等人迎接曹操担任兖州牧。那么鲍信为什么会把兖州托付与曹操?何必将这份大礼送与他人,而自己不拾取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初董卓进京之时,鲍信知道董卓日后必定会成为一大祸患,于是劝告袁绍应当趁董卓的兵马远道、士卒疲劳之际发动偷袭,一定可以擒拿董卓。但袁绍畏惧董卓,没有动手,于是鲍信回乡,招兵买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后来,诸侯联合讨伐董卓。鲍信、张邈、曹操等人领兵前来。当时袁绍为盟主,天下豪杰都推崇他,但鲍信却认为曹操才是日后能够平定叛乱、拨乱反正之人。此时,诸侯军畏惧董卓,按兵不动,于是曹操领兵打算进攻成皋。鲍信与鲍韬兄弟二人同去,张邈也派遣将军卫兹前去跟随曹操。随后与董卓部将徐荣相遇,曹操兵少,战斗失利。卫兹、鲍韬战死。听到这些消息,诸侯联军依然无动于衷,曹操对这些人大为失望,于是自行离去。\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9d234a32f4c4f0a95cd1ece81b3491c\" img_width=\"983\" img_height=\"546\" alt=\"兖州之乱:曹操犯下过怎样的弥天大错\"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而在此期间,袁绍曾经建议曹操除掉张邈,曹操没有答应。那么袁绍为什么会有这个提议呢?从后面的记载可以看到,张邈与吕布的交情匪浅。但是张邈在年轻时候就以侠义而闻名,救助苦难之人,倾家荡产也不吝惜。袁绍被推荐为讨伐董卓的诸侯盟主,表现的非常自负,张邈义正言辞的责备他。于是曹操责备袁绍说:“张邈是我们的好朋友,有一些小的过失应该宽容他,现今天下未定,更不应该自相残杀。”张邈得知后,非常感激曹操。而后来曹操成为兖州牧讨伐陶谦之时,曾经对家人说道:“如果我回不来,你们就去投奔孟卓。”孟卓也就是张邈的字。待曹操归来之后,二人相视而泣。由此可见,曹操与张邈二人惺惺相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后来,待兖州刺史刘岱战死之后,鲍信等人拥立曹操为兖州牧。曹操继续率兵与黄巾军交战,设下奇兵在寿张迎击,曹操与鲍信先到达战场,但步兵未到。双方开战,情势非常危险,鲍信拼死力战,救出了曹操,自己却被黄巾军杀害,而后大军赶到,勉强打败了黄巾军。曹操悬赏鲍信的遗体,没有找到,于是大家用木头刻出鲍信的模样,哭着祭奠他。此后乘胜追击,这年冬天,接收黄巾军降兵30多万,男女人口100多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回到开始的那个问题,鲍信为什么要拥立曹操为兖州牧?因为他相信曹操有能力能够平定乱世,而他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为此,即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曹操进入兖州的计划是由陈宫首先提议,并且联合双方才得以实施。所以,鲍信是国家的良臣,为国捐躯而死,而陈宫也显然有着不小的功劳。那么张邈与陈宫为什么要背叛曹操?曹操究竟做了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曹操率兵打败黄巾军是在公元192年冬季,张邈与陈宫背叛曹操之时是在194年夏季。这期间发生了多少要事呢?\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3ee281a529b447a97d838d58317f740\" img_width=\"941\" img_height=\"522\" alt=\"兖州之乱:曹操犯下过怎样的弥天大错\"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第一件事,曹操的父亲曹嵩以及他的少子曹德在徐州被杀。第二件事,曹操两次出兵讨伐徐州牧陶谦。第三件事,可能众人以为不太重要,即边让之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让我来为大家捋清这几件事之间的关联。当初因为董卓之乱,曹操在陈留起兵,曹嵩害怕曹操不能成功,于是带着小儿子曹德到琅琊避祸。等到曹操成为兖州牧,平定了当地的黄巾之乱,曹嵩准备带着小儿子曹德前去投奔曹操,但在路上被杀害了。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曹嵩是被陶谦所害,所以曹操立志复仇东伐。但在《吴书》中记载,曹操迎接曹嵩,有辎重百余辆。陶谦派都尉张闿率领200骑兵护送。但是张闿见利忘义,杀了曹嵩等人,抢去财物,逃亡到了淮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曹操的亲生父亲曹嵩是陶谦所杀吗?按《世说新语》中记载,陶谦之所以要杀曹嵩,是因为曹操多次攻打徐州。但是根据在《三国志》中的记载,曹操在此之前并没有领兵攻打陶谦,那么又何谈陶谦怨恨曹操一说?而根据《后汉书——宦者列传》中记载,当时身为大司农的曹嵩贿赂中宫以及给西园捐钱一亿万,故为太尉,位列三公。后来因为汝南葛陂黄巾攻占郡县,太尉曹嵩失职被罢免。而根据这些记载,也意味着曹嵩此人贪污受贿很严重,不然也没有那么多钱财去贿赂他人。那么,张闿等人见财物起了歹心而杀人灭口也是有可能的。\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31322d990bc4486a17f453a789ed461\"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14\" alt=\"兖州之乱:曹操犯下过怎样的弥天大错\"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而从陶谦方面进行分析,假如陶谦真的因为怨恨曹操攻打徐州所以杀了他的父亲曹嵩。那么请问他为什么不直接抓住曹嵩,以此来要挟曹操呢?杀了他父亲有什么用?是担心曹操不想杀了他自己全家吗?是担心曹操攻打徐州还不够猛烈吗?以曹嵩父子为人质不是正确的做法吗?所以从基本的切身利益出发,陶谦是不会杀害曹嵩等人的,他派张闿等人率兵护送才是真的。那么曹操理当找张闿报仇才对,为什么要起兵攻打徐州的陶谦呢?而这,正是曹操的狡诈之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曹操夺取了兖州,便会就此甘心吗?很显然是不可能的。徐州与兖州相靠,曹操正好以此事为借口,发兵攻打徐州。初平四年(193年),曹操以替父亲报仇为由,起兵讨伐陶谦,大军先后攻拔十余城,沿泗水直至彭城。陶谦还击,却遭遇大败,从彭城逃离,退至东海郯城。于是曹操又乘胜追击攻破彭城,当初被曹操占领的城池,当初被曹操占领的城池的当地百姓,都依附陶谦到了彭城。遭遇曹操大军,惨遭屠杀,数万人(一说数十万人)被驱赶到泗水河中淹死,尸体阻塞了河道,以至于河水都不能流动。这是曹操第一次向徐州进兵的情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三国志中的记载来看,曹操屠杀如此之多的无辜百姓只这一次。那么曹操为什么会进行如此残暴的行为呢?是为了替父亲报仇吗?显然不是,他之所以向徐州进兵的动机,在前面已经解释过了。其实,古人之所以屠城,有一个很重大的原则。那就是城中之人犯下了大罪,围困这座城池很久但却誓死不降,讨伐部队付出的伤亡太大,实施屠杀以此惩戒这些冥顽不灵之人。这些百姓在被曹操的部队打败之后,并没有投降曹操,而是跟随陶谦到了彭城。有可能曹操认为这些百姓内心始终不会屈服,不得已,将这些人全部杀掉,否则将来会留下祸患。这种想法也有可能,但是综合分析来看可能性并不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还有另外一种情形,纵观曹操一生用兵,有胜有负,但许多场战役的胜利都是险胜。当时的彭城人口不少,而曹操的兵马人力却没有很多,而想要攻破这样一座都城是非常为难的事情。如果采取强攻不一定会获得胜利,那么就必须要根据地形来制定战术。于是曹操率兵将这些百姓赶至泗水河中,利用河水的自然力量来击垮这些人,而这种情况也是当初项羽在彭城之战中利用地形优势来战胜刘邦的方法。而这些人被赶至泗水河中,曹操即使希望淹死多少人、救活多少人,也不是他所能够决定的了。而后新平元年(194年)春天,曹操从徐州撤军 。\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17df55bc1934111a910c47b542b12e6\"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兖州之乱:曹操犯下过怎样的弥天大错\"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让我们再来谈谈第三件事情——边让之死。边让是什么时候被杀的?曹操又为什么要杀他?边让此人在历史记载中并不多见。但是在陈林所写的《袁绍檄豫州文》中有提及边让之死。而现在也有人根据这篇文章认为边让是因为上书直言而被曹操所杀,或者认为是因为轻视辱骂曹操而被曹操所杀。但是,我观察这件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因为曹操不仅杀了边让,还将他的头颅高挂示众,并且还杀了他的妻子儿女。曹操所杀的并不只边让一位士大夫,还有其他的士大夫。例如袁忠、桓邵,也是当时被认定为有罪,但此二人逃到了交州。后来曹操命令交州太守士燮灭掉这两人一族,于是桓邵被抓,跪下磕头向曹操认罪,曹操也将他杀了。如果只是简单的辱骂曹操,那么曹操是不会做出如此极端的举动。当我们观察、思考这些历史人物之时,要清楚的认识到他们的行为一定有他们必然的考虑。曹操不是精神病,也不是变态,他必然有合理的理由处死这些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我们将曹操东征陶谦,处死边让等人全族,以及陈宫、张邈反叛一事联系起来统一思考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事情有着必然的联系。曹操东征陶谦做了什么呢?滥杀无辜百姓十数万人,而这必然会引起众多士大夫和百姓的愤怒与痛恨。曹操凭什么杀死这些老百姓呢?这些百姓又犯了什么罪?于是等到曹操率军返回兖州,边让等人就对曹操进行义正言辞的批判,甚至他们有可能打算背叛曹操,但是事情败露了而没有成功,所以曹操杀了他们,并将边让枭首示众,警告众人。而等到曹操第二次东征陶谦之时,陈宫与张邈等人叛变,而其他的郡县也都响应了这次叛变。只有三县没有参加,选择坚守,等待曹操到来。而根据众人的反应来推理,曹操一定是因为在彭城的那场屠杀而丧失人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现在很多人却对曹操的滥杀十数万人选择忽视,那么,他们对于政治可真的是太不了解。当初荀彧、荀攸、程昱等人为什么要投奔曹操呢?鲍信又为何心甘情愿为曹操战死?想当初曹操势力弱小,也没什么好的名声,这些忠诚良将、贤能之辈为什么心甘情愿的投奔于曹操帐下?都是认为曹操能够铲除邪恶,匡扶正义。但是曹操的滥杀无辜又使得有些能人贤才格外的失望,所以纷纷叛变曹操。\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c3b9b4b4ef048c9a665a47e1c0379d5\" img_width=\"851\" img_height=\"479\" alt=\"兖州之乱:曹操犯下过怎样的弥天大错\"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当初兖州太守刘岱战死,是陈宫首先提议应当将兖州当成目标,然后又为曹操牵线搭桥。而后来也是陈宫首先打算背叛曹操,并且游说张邈等人一起叛变。对于陈宫而言,他背叛曹操,并不是他想要得到兖州,而是从曹操的手下转变成吕布的手下。对他来说,这样做毫无利益可言,背叛了老东家,换了个新老板,更何况他所得罪的老东家,是曹操这样一位足智多谋、才能卓越之人。所以陈宫与张邈背叛曹操,归根结底是对曹操非常失望与愤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宫、张邈迎接吕布进入兖州,曹操得到消息,立刻率军从徐州撤退。随后与吕布交战,双方相持了一百多天。此时蝗虫大起,庄稼欠收,百姓饥饿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于是各自退兵离去。然后经过两年的时间,曹操收复了兖州的全部城郡。吕布投奔了刘备。张邈的弟弟张超和家属屯驻在雍丘。曹操围攻了几个月,城破后屠城,杀了张超及他全家。而张邈也被他部下所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吕布投奔刘备之后,反客为主。袭取了下邳,刘备不得已,只好归附于他,而后吕布自称徐州刺史。但后来吕布又攻打刘备,刘备只好投靠了曹操。随后曹操亲自领兵来攻打吕布,吕布不敌,想要投降,但陈宫认为投降也是必死,所以坚决不投降。后来吕布的部将将陈宫捆绑起来,随后吕布见曹军围攻非常急迫,便投降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9ce54ab08e14ad19c506daa490b7226\" img_width=\"942\" img_height=\"532\" alt=\"兖州之乱:曹操犯下过怎样的弥天大错\"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曹操拿住了陈宫,仍然不想杀他,于是便以他的老母亲以及子女的性命来诱使陈宫投降。但陈宫宁愿一死,也不愿改变自己的心意。曹操问他说:“公台,你死了你的儿女怎么办?”陈宫答道:“我听说以仁治天下的明君是不会灭绝别人的后代。”曹操又问:“公台,那你死了你的母亲又怎么办呢?”陈宫答到:“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杀害别人的双亲的。”于是曹操只好杀了陈宫。并且将陈宫的母亲接来以供养终身,又将陈宫的女儿许配给好人家。陈宫背叛了曹操但曹操去善待他的老母以及儿女。由此看来,曹操必定有所亏欠陈宫,故所以尽力弥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邈、陈宫等人的背叛所造成的兖州之乱大约历时两年才被平定,但是对兖州当地的破坏非常严重。而后来曹操又在雍丘屠城,杀死了被围困几个月的张超以及他家人,曹操的好友张邈也被自己的部下所杀,而陈宫之死是直到公元199年,故兖州之乱的根本缘由是因为曹操想要以武力扩张实力,不得以滥杀无辜所造成的众叛亲离。但现在有不少人认为是因为边让之死造成了兖州士大夫的惶恐,进而引起的兖州之乱。至于事情究竟是否如同我所分析的那样,就请诸位仔细阅读分析各项史料记载与我的文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撰文:张寻 编辑:吃硬盘吧、小二\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314861096540621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