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长江和珠江流域易发生真菌性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的致病原因:

1、多数学者认为,致病的真菌以曲霉菌、青霉菌及念珠菌等引起者较为多见,其诱因为游泳、淋浴、中耳长期流脓、耳内滴入不适当的药物。

2、因此,外耳道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加上温暖的环境,使真菌容易生长。

3、另外,挖耳损伤也为继发真菌性外耳道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外耳道炎的病症:

1、真菌性外耳道炎早期可无症状,但一般均有耳内发痒或奇痒及闷胀感,有少量水样分泌物。

2、若因炎症使脱落的上皮与菌丝共同形成痂皮,阻塞外耳道或覆盖在鼓膜表面,则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

3、若有细菌感染,则可引起外耳道肿胀、疼痛及流脓。检查时多见外耳道深部有白色、灰色、黄色或者烟灰色霉苔,其状如薄膜或粉丝,甚似发霉。揭去苔膜,可见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表面轻度糜烂或有少量渗血。将霉苔置于载玻片上,滴加少许10%氢氧化钾溶液,盖妥并适当加温,若于显微镜下见到菌丝体或芽胞状物,即可明确诊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