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table\u003E \u003Ctr\u003E \u003Ctd\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oUCxU2181jcq\" img_width=\"400\" img_height=\"266\" alt=\"如何在大湾区下一代的心里种下一颗“南国红豆”?\" inline=\"0\"\u003E\u003C\u002Ftd\u003E\u003C\u002Ftr\u003E\u003Ctr\u003E \u003Ctd\u003E\u003Cp\u003E粤剧《风起南粤》演出剧照。\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td\u003E\u003C\u002Ftr\u003E\u003C\u002Ftable\u003E\u003Ctable\u003E \u003Ctr\u003E \u003Ctd\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oUCxx86gIN4n\" img_width=\"400\" img_height=\"266\" alt=\"如何在大湾区下一代的心里种下一颗“南国红豆”?\" inline=\"0\"\u003E\u003C\u002Ftd\u003E\u003C\u002Ftr\u003E\u003Ctr\u003E \u003Ctd\u003E\u003Cp\u003E粤语舞台剧《秘密》演出剧照。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td\u003E\u003C\u002Ftr\u003E\u003C\u002Ftable\u003E\u003Cp\u003E●曾小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编者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举行期间,汇聚大湾区及海内外众多戏剧精品的“戏剧展演周”活动受到了广州、珠海、东莞、江门、中山等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些剧目囊括了地方戏剧、音乐剧、歌剧、舞剧、话剧等多种形式,既有粤剧《风起南粤》这样聚焦大湾区本土现实题材的精品力作,又有舞台剧《秘密》这样充满浓郁“港味”都市风情的轻松剧目;而莫扎特歌剧《唐璜》、百老汇音乐剧《乔乐无穷咖啡馆》等重磅作品的参演,则充分体现了大湾区对国外优秀剧目的吸纳能力和演出市场的丰富多元、开放创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期文艺评论邀请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总经理、一级编剧王炜,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音乐艺术联盟主席、著名音乐人李海鹰,畅谈关于发挥大湾区人文优势,三地携手传承粤剧艺术、打造戏剧精品及建设“音乐高地”等设想,敬请垂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粤语是粤港澳三地人民共同的语言,而古老的粤剧更是萦绕湾区人耳际的乡音。粤剧作为独特的岭南文化根脉,是湾区人民心间共同的乡愁,也是联结三地人民感情的纽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过去的近一个月,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精彩上演。在艺术节的平台上,三地粤剧精品荟萃,集中呈现了粤剧表演艺术兼收并蓄、创新发展的最新面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艺术节开幕晚会上,我与丁凡、欧凯明、曾慧、吴非凡、王志良等粤港澳三地粤剧名伶同台演绎经典粤剧选段,这是非常难得的同台机会。在随后的“粤港澳大湾区戏剧展演周”期间,广东粤剧院上演了新编现代粤剧《风起南粤》,吸引了不少三地观众驱车前来捧场。《风起南粤》以创办深圳蛇口工业区为故事主线,在历史与现实、写意与写实之间自由穿行,既保留了传统戏曲表演程式优美抒情的特点,又融入了现代戏剧叙事的技法,可以说是广东粤剧院在当代现实题材方面的又一次创新突破。香港会场的粤剧节目也颇具创新意识。6月底,新编粤剧《媚香留情》连演两场,场场爆满。其编剧、主演新剑郎是粤剧界老前辈。香港的粤剧节目相对比较传统,较少作现代创新的改编,此次作品也让观众眼前一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是粤港澳粤剧联合“申遗”成功10周年。回顾过往,三地粤剧界的交流从来没有停止,将来也会日益深入。三地粤剧的发展可以说是各有特色。广东的剧目种类多,对创新改编的包容度高,在舞台表演上又非常严谨;香港的传统剧目多,舞台表演上则比较灵活,会根据现场反应临场与观众互动;澳门的群众性粤曲演唱会开展如火如荼,各式私伙局氛围非常热烈投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湾区未来在青年,推动粤剧的传承传播,一定要培养更多青年演员和观众。拿“粤剧进校园”来说,三地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和探索,建立了一定的机制和体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广东粤剧院近年来将“粤剧进校园”做得有声有色。去年我们铺开了“广东高校全覆盖”局面,今年,“粤剧进校园”的覆盖面将更广,目前已经进行了80多场。一方面,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港澳粤剧名家来内地授课,带给学生不一样的粤剧体验;同时,又走出广东,到香港和澳门的学校去做讲座,比如今年9月和10月我们将到香港和澳门的3所大学,开展相关粤剧普及活动。另一方面,我们还成立了高级讲师团,到各地学校做讲座和展演,开设“粤剧体验馆”等丰富多彩的项目,让学生在体验中互动,增强活动的趣味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粤剧进校园”活动的举办初衷,最重要是普及和推广粤剧,不一定要求学生们都来学习,而是以引导为主,让学生们先从观感上感受、理解粤剧,等他们产生兴趣后,再一步一步将他们请进剧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香港的“粤剧进校园”活动则更注重教材和研究,将粤剧作为一门课程去推广。6月30日,由星海音乐学院、广东粤剧院、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19粤港澳大学生粤剧传承系列活动”中,我们请来了香港教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梁宝华分享香港“粤剧进校园”的经验。香港的做法是把粤剧写入教材,每个学生都要学习。虽然目前只是小范围普及,也值得我们借鉴。未来我们也打算开设粤剧培训班,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专业的训练。同时我们还在谋划粤剧考级事宜,目前正在编写教材,未来粤港澳三地的粤剧爱好者都可以来广东考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澳门的“粤剧进校园”活动,多由粤剧爱好者团体自发组织,体系和规模相比较小。总而言之,大家采取的方式不同,但又殊途同归:为了在下一代心里埋下一颗“南国红豆”的种子,共同传承、弘扬粤剧文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开展,为三地粤剧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更宽广的空间,三地粤剧界人士乐见其成。希望通过艺术节的平台,三地在演出交流、人才培训和艺术创作等方面,有更通顺便利的合作交流渠道,推动粤剧走得更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三地的演出交流可以说相当频繁,三地演员在排练中互相交流学习,不同的演出风格也能很好地进行融合。今年9月份的粤剧申遗10周年展演上,粤港澳三地粤剧演员将同台献艺。今年11月和12月,由三地演员合排的经典粤剧名剧《胡不归》将在大湾区巡演。此外,通过艺术节这个平台,不仅戏曲界人士可以交流舞台演出经验,观众也能打通地域壁垒,共享大湾区粤剧艺术精品。我们还计划把广东粤剧院的“周末睇大戏”“名家演出周”品牌推广到大湾区的其他城市,甚至辐射到国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粤剧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专业团体的努力,必须有专业人才的支撑,所以人才培训尤为重要。这不仅需要在学校设立与粤剧相关的兴趣课程,更重要是从基础开始的专业化培养,建立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在师资和培训体系方面,广东有一定的优势,港澳则相对薄弱一些。在三地交流的角度来说,港澳可以输送优秀生源来广东学习,我们也可以输送专业老师到港澳开课培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粤港澳三地文化同声同气,同根同源。三地粤剧人才将携手在粤剧传承和推广上发力,融入大湾区文化共同圈建设,凝聚湾区精神,讲好湾区故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仅有经济交流,还有文化碰撞,而粤剧就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希望未来在三地粤剧界的共同努力下,粤剧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在舞台表演、人才培养、艺术创作,甚至文化产业方面,都开拓出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整理 南方日报记者 徐子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实习生 刘嘉猷)\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90563104528845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