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年,东汉王朝的国土上流传着一句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显然这是一句对东汉政权很不友好的口号,这是要造东汉王朝的反呀。

所谓苍天说的就是东汉王朝,黄天则是指黄巾起义的领导集团太平道,甲子是约定的起义时间,天下大吉是黄巾军对起义成功后的美好愿景。

口号很漂亮,黄巾起义的声势也很浩荡,可惜仅仅闹腾了十个月,太平道的主力部队就在朱儁、卢植、皇甫嵩三人的围剿下尽数被灭。

洛阳城里头本就不太平,外戚和宦官把汉灵帝折腾的够呛,黄巾军又来火上浇油,汉灵帝正发愁,汉军频频传来的捷报稍微平复了汉灵帝焦虑的心情。

然而,汉灵帝并没有高兴多久,黄巾主力虽然消灭了,起义的余波却排山倒海似的袭来,各地纷纷传来黄巾余孽造反的消息。

黄巾起义

其实黄巾军造反跟汉灵帝没啥关系,黄巾余孽的小打小闹耽误不了汉灵帝吃喝玩乐,问题是再小的起义也得镇压,不镇压他们就会做大,一旦小溪流汇成滔天洪水,灵帝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镇压造反,政府得出钱,然而汉廷没钱,就只能动皇帝的小金库。当初靠卖官鬻爵攒起来的家底,如今被黄巾军这么一闹,又都给赔出去了,汉灵帝正发愁,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

此人名唤刘焉,也是皇室宗亲,算起来还是汉灵帝的叔叔,叔叔给侄儿献上一计:

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出自《三国志》)

刘焉说,如今地方上的刺史、太守,大多是当年从汉灵帝手里买来的,他们对百姓的盘剥太深,以至于老百姓对朝廷怨声载道。刘焉建议汉灵帝另派贤臣去管理地方,委以州牧一职,令他们镇压起义、安抚百信。

废史立牧

可别小看刘焉这番话,他的这句话几乎葬送了东汉王朝,州牧不同于刺史或太守,地方州牧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州牧有权征兵、收税、对外用兵等。

东汉时期的州牧就跟唐朝中后期的节度使一样,都是一方军阀,他们有能力独自镇压地方起义,不需要朝廷派兵筹粮,如此一来就可以缓解汉灵帝的经济危机。

但同时地方势力的膨胀也会威胁到中央,安史之乱不就是如此嘛,当然那是几百年后的事情,汉灵帝并没有这个远见。他一心想的是甩掉黄巾起义这个包袱,只要有人愿意无偿为他镇压起义,汉灵帝才不管地方威胁中央的问题。

事实上灵帝的确没吃到地方军阀的亏,苦都是少帝和献帝吃的。

刘焉出这个主意也没安好心,他给灵帝献计之后立马请命外调地方,灵帝见叔叔为自己既出谋又出力,感动的痛哭流涕,立马就让刘焉当了一方州牧,而刘焉也成了东汉末年的第一批地方军阀。

刘焉剧照

灵帝要是泉下有知,看到刘焉的主意造成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局面,心里大概会暗骂:老子信了你的邪,听了你个龟儿子的话!

从情感上来说,汉灵帝并不孤独,因为有一个人相当能理解汉灵帝的心情,他就是汉灵帝的舅舅大将军何进。

就智商而言,何进跟汉灵帝都属于政治白痴,在洛阳这个藏龙卧虎的地方,何进和汉灵帝能活下来的唯一原因大概只有他们的身份,毕竟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国舅,怎么着都不至于一出场就嗝屁。

不过即便是皇亲国戚,被高端玩家玩弄也属正常,汉灵帝被刘焉耍了,何进则被袁绍给耍了。东汉朝堂上外戚和宦官的较量从来没断过,何进也不能幸免,以何进的智商,肯定是斗不过太监们的。

大将军何进

就在何进焦头烂额之际,袁绍给他出了个主意:

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出自《三国志》)

袁绍建议何进向地方发布勤王令,让地方军阀进京协助何进剿灭太监,何进竟然同意了。

要知道何进掌握京师兵权,要杀太监易如反掌,他竟然舍近求远向地方求援,地方军阀一旦带兵进京,何进手头那点人压根就镇不住场面了,洛阳瞬间就成了地方军阀的盘中餐了。

而且何进请的还是西凉军阀董卓,董太师可是东汉王朝的掘墓人啊。再看袁绍这边,董卓进京后,袁绍立马就请命外调做了地方州牧,于是乎袁绍也成了一方诸侯。

而且由于董卓祸乱中央,导致中央对地方约束力越来越弱,袁绍趁机攻城略地、扩张势力,很难说袁绍给何进出的主意不是他割据一方的一步棋。

但是,不管是称雄西凉的董卓,还是后来制霸中原的袁绍,都得感谢刘焉废史立牧的建议,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祸根也在于此。

单选 | 废史立牧,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祸根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