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时间3月5日下午,跨领域经济学家陈云博士在剑桥大学商学院,面对剑桥大学的200多名师生发表主题演讲。 李恒 摄

图为陈云博士在剑桥大学春节拜访圣三一学院前院长、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教授。 Alex 摄

图为陈云博士与剑桥大学基督学院经济学系主任James Shakespeare互赠礼品。 李恒 摄

本报讯,伦敦时间3月5号下午,著名跨领域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经济学奖得主、《世界十大名校博弈课》作者、北大博雅特聘教授陈云博士在剑桥大学发表题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及其对世界未来的影响”的主题演讲。剑桥大学基督学院经济系主任James Shakespeare,剑桥大学“一带一路”国际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人、剑桥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Mark Williams等200多名剑桥大学师生到会聆听。

陈云博士说,中国正在召开一年一度的“两会”,刚刚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6%-6.5%格外引人关注。中国决心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是关键一年,在此情况下中国经济不能失速。

中国为什么会取得如此成功?中国成功的靠的是什么?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发展?西方教科书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历史上,中国并非没有尝试过西方式的民主,但都并未给中国带来繁荣和富强。今天,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中国人民“摸着石头过河”,牢牢把握自己的国情,不断探索实践,开拓创新,借鉴吸取世界各国有益经验,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现场用Google地图演示中国在世界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史,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在1978年刚刚改革开放时,中国几乎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没有之一。当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56美元。1978年时,撒哈拉沙漠以南“黑非洲”国家的平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490美元,中国连他们的三分之一都没有达到。跟世界上其它贫穷的国家一样,当时80%以上的中国人生活在农村,中国近85%的人口生活在在国际贫困线以下,一天仅仅1.25美元生活费。同时中国是一个非常保守型的国家,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4%,进口也还不到6%,也就是说,中国90%的生产活动跟国际式不接轨的。并且在出口的产品当中,75%以上是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的加工品。

就在这么一个非常低的起点上,过去这40年,我们取得了平均每年9.5%的经济增长率,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经济增长。在这一段时间里面,我们对外贸易增长更快,达到平均每年14.5%。

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和GDP质量还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不是想逃避发达国家的“责任”,而是中国仍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发展中国家。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我们长期的优先任务。我们不追求“虚名”,也不会争第一做“老大”,更不会称霸世界,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国强和民富。

陈云博士指出,中国是14亿人口的全世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等收入群体近4亿人,远超美国总人口数量。尤其中国城镇化发展潜力很大,需要在未来20年安置3亿多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几乎是欧洲一半的人口数量;中国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有1.7亿,每年大学毕业生有800多万。中国即将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中国人口红利正在转向人才红利。

在谈到中国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威胁了吗?陈云教授说:“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2010年发达国家经济仍步履维艰,发达国家尚未完全走出危机的影响。在全球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中国扮演着向全球输出总需求的重要角色。发达国家中复苏状况最好的美国,经济增速也远低于危机前发达国家3%-3.5%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欧元区、日本、韩国的表现则更加糟糕。在此情况下,同时期金砖国家和亚洲出口导向型国家的经济也都巨幅下滑,并且情况比中国严重。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这一成果来之不易。”

今后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会不断上升,从国际市场的进口仍会迅速增加。这些对世界各国来说,只会是巨大的发展机遇。

陈云博士讲到,中国要通过“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达到三个重塑:第一,进一步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实现全国经济一体化和发展大趋同。第二,进一步推动和重塑“一带一路”的经济地理,互联互通,实现欧亚大陆一体化和共同发展。第三,进一步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推动全球基础设施现代化,提高全球经济增长,实现全球一体化,促进南北国家发展大趋同。

为什么中国可以做到这一点?可以作为世界的火车头或带头羊呢?最大的背景就是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和位置发生巨大变化,如果说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体,相当于100年前的1913年美国取代英国成为第一大贸易体一样,具有历史性意义。

演讲结束时,陈云说,800多年来,剑桥大学秉承“此地乃启蒙之所和智慧之源”的校训,不断努力探索世界,追求真理。半个多世纪前,剑桥大学杰出校友李约瑟博士以其睿智打开了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宝库,重拾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今天,当你们放眼中国,你们会发现这个曾经的文明古国正在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中国的实践可能超出了以往前辈们的知识积累。面对今天的中国这值得研究的学术宝藏,我衷心地希望剑桥大学的学子们遵循你们的校训,中英互相学习,不断探索,成为英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研究当代中国的先行者。

进入师生问答互动,就师生关注的中国发展、中国威胁论、“一带一路”等问题陈云教授给予答疑解惑,现场气氛活跃。

当学生代表问:“中国已经高速发展了30多年,今后还需要快速发展吗?还是不再发展追求真正的民主?”

陈云回答,持续发展是肯定的,中国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城镇化发展阶段,中国仍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需要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向“美好生活”换代的需求,需要实现西部地区向东南沿海的发展水平看齐,需要逐渐缩小城乡差别,因此中国经济并不缺乏动力,仍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有充分理由保持乐观。至于你刚才提到的民主,我相信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成功经验,中国会逐渐完善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当教师代表提问,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那么,中国为什么要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呢?

陈云回答: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虽然已成为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求中国必须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从改革开放经验来看,中国要从中等偏上的国家发展成为高收入国家,需要更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从另一方面看,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在国际上,我国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在国际事务和规则的制定也应该拥有相应的影响力和发言权。

剑桥大学“一带一路”国际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人、剑桥大学贾吉商学院经济学教授马克·威廉姆教授在致辞时说,剑桥大学“一带一路”国际研究中心希望加强与中国相关学术智库的联系与合作,希望推动建立剑桥大学以及贾吉商学院未来与中国学术界的长期合作机制,推动剑桥大学对中国经济管理学术研究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