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绕月飞行 打响太空商战第一枪

  随着近年来太阳系深空探测的发展,地球人成为太空人类的那一天,或许真的不远了——北京时间9月18日上午9时,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老板马斯克在巨大的火箭前以视频直播的形式宣布,今年43岁的日本富豪前泽友作将在2023年成为史上第一个搭乘大型猎鹰火箭(BFR,Big Falcon Rocket)和大型猎鹰飞船(BFS,Big Falcon Spaceship)享受私人绕月之旅的旅客。这次绕月之旅最近将到达距离月球200公里的轨道。虽然目前没有公布前泽支付的费用,但估计可能在1亿到5亿美元。
  “猎鹰号”曾是登月舱的名字
  在这次演讲中,马斯克还详细介绍了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器——“BFR火箭+BFS飞船”组合将会是最终版本,不会再有太大的改型。
  马斯克公布了前泽友作将乘坐的“大型猎鹰火箭”具体细节:火箭分两部分,总长118米,装有7个猛禽发动机,可将超过100吨的载重运送至低地球轨道,并可循环使用。
  今年年初,马斯克曾经把一辆特斯拉跑车用猎鹰火箭发射进入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轨道。“大型猎鹰火箭”是这家私营科技公司的下一代火箭,比其现有的“猎鹰9”和“猎鹰重型”更强大。但“大型猎鹰火箭”目前尚未建成,开发进度或存在一定变数。
  新版大型猎鹰飞船全长55米,内部空间高达1000立方米,甚至赶超一些空间站。飞船部分内设40个客舱,每舱最多可住五六人,一般住两三人。未来,这个大家伙将载100人左右往返火星。
  未来,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和飞船将会大大降低成本。这使得航天运载进入商业时代的目标更近了一步。而且,马斯克的远景目标更是宏伟:让数百万人移民月球和火星,或者生活在太空中。
  从BFR和BFS的名字,我们也可以瞥见马斯克的雄心。“猎鹰号”曾经是阿波罗15号登月舱的名字,宇航员戴维·斯科特曾经携带了一根猎鹰羽毛上月球,在月球表面同时释放了羽毛和一个锤子,二者同时落地,以此验证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出身于硅谷的马斯克显然是以此向50年前的人类登月壮举致敬。
  连马斯克自己也“不敢坐”
  迄今为止,全世界仅有12名宇航员曾经踏足月球,见证过月面无声世界那“伟大的荒凉”(阿波罗11号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行走后的评价),还有12名宇航员绕月球飞过。
  自1972年阿波罗17号任务结束后,人类再未涉足月球,然而登月之梦却从未断绝。好莱坞明星汤姆·汉克斯就主演和导演过多部反映阿波罗计划的影视作品。有的宇航员甚至认为在当前这一代,应该有人买单程票前往火星定居。
  马斯克这次的举动,无论是和日本富豪以及艺术家们联手,抑或是他声称的“将是史诗级的,会让人联想到外星人降临”,看起来都更像是一场“超级广告秀”。不过,这种时尚的运作方式也带来了更多的启示。
  然而,这张提前5年售出的“机票”,就连马斯克自己也“不敢坐”。当发布会接近尾声时,现场一名记者还询问了马斯克自己的太空旅行计划。然而,面对这样一个问题,马斯克却笑着说:“他(前泽友作)确实建议我也加入此次旅行,但是……我不知道。”
  太空游是一项花钱又危险的事
  正式公布首位绕月旅行的私人乘客身份,让SpaceX迎来了商业化曙光。此前,SpaceX面对的是企业用户。这将成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重要财源。马斯克曾表示,只要每年发起1至2次绕月旅行这项任务,就将贡献SpaceX总收入的10%—20%。
  马斯克表示,太空游是一项花钱又危险的事情。航天始终是高风险行业,SpaceX的跨时代方案也不例外。前泽友作表示,月球之行很危险,目前还没有进行任何的训练,不过未来将会和SpaceX协商进行针对性的一系列规范训练。
  这实际上是SpaceX第二次宣布它将把游客带到月球上并返回。2017年2月,马斯克就曾透露已经有两个人为月球巡航定下了押金,这两个人将乘坐猎鹰重型火箭登空。马斯克透露,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绕月飞行预计未来要投入50亿美元。
  商业载人航天门槛极高
  由于商业载人航天的技术门槛要求极高,截至目前尚未有民营火箭公司真正能提供太空旅游服务,因此,绕月旅行将是SpaceX乃至全球民营火箭企业进军商业载人航天的第一枪。
  除了SpaceX,蓝色起源、维珍银河等公司亦将目光投向太空旅游市场,这些民营火箭公司的加入将降低太空旅游的成本。
  不过短期内,绕月旅行并不是太空旅游主流方式,眼下更多公司正在布局的是亚轨道旅行。所谓的亚轨道旅行,即是将乘客送到距离地面100公里的太空,乘客能够在短时间内体验微重力环境,观赏到只有少数人能够看到的地球景象。
  此外,太空酒店也是另一个重点发展方向,美国休斯顿太空旅游公司Axiom Space就计划在2020年推出国际空间站旅行业务,该公司计划将让太空游客在国际空间站停留7至10天,人均费用为5500万美元,这项服务预计在2022年推出。
  航天事业向商用和民用领域转移
  航天事业从来都是超级烧钱的举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以举国之力,动员了几乎全世界的工业和智力资源,才达成了“阿波罗计划”,而美苏太空争霸更是拖垮了苏联的经济体系。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由于科研技术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航天事业的发展一般少有涉及商业和民用。而经过多年技术进步,航天事业发展不但取得突破,也逐渐向商用和民用领域转移,而这其中,太空旅游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2001年4月28日,60岁的美国人丹尼斯·蒂托乘坐俄罗斯“联盟TM-32号”宇宙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成为世界第一位太空旅游者,开启了人们对太空旅游的认知,也给予了较多的人去太空旅游的美好愿望。
  截至目前,俄罗斯已经将7名私人游客送上了国际空间站,但是每个人都为此付出了天价。这也使得太空旅游成为只有超级富豪才能实现的旅行愿望。
  与此同时,美国宇航局有意解密航天技术,培植民营航天企业,集中力量发展更高的技术,探测深空。马斯克的SpaceX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马斯克预计建造和测试大型猎鹰火箭的资金就高达20亿至100亿美元,且随着工程的推进,这一数字还有可能继续增加。成批地征集月球观光客,显然也是为了让商业航天技术的研发能够可持续发展。
  人物
  前泽友作:包下飞往月球的“私人船票”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于2023年发射大型猎鹰火箭来实现绕月飞行之旅。大型猎鹰火箭之旅能搭载8人左右,日本的前泽友作包下旅程所有座位,并计划邀请一些艺术家朋友和他一起开启绕月飞行之旅。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想与尽可能多的人分享这一体验和事情。所以我选择与艺术家共赴月球。”
  上九天揽月,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除了宇航员,普通人要想去月球必须能支付得起昂贵的旅费。世界上比前泽友作有钱的富豪很多,为何是他包下首班飞往月球的私人“船票”?除了有钱,前泽友作身上,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标签”?
  他的事业从“代购”起步
  前泽友作1975年11月出生于日本千叶县,2004年创办了日本著名服饰电商网站“走走城”,“走走城”的运营公司START TODAY的市值已达1万亿日元(100日元约合0.89美元)。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估算,截至2017年3月前泽友作的个人总资产达到3330亿日元,位居世界富豪榜第630位,日本富豪榜第14位。很显然,前泽友作是一个年轻的超级富豪,不过跟世界上顶尖的富豪相比,他的财富并不耀眼。
  有关前泽友作的公开资料显示,他毕业于早稻田实业学校,属于日本私立名校早稻田大学的附属小学、初中和高中。这所学校的毕业生有很大比例进入早稻田大学,最终跻身日本精英阶层。
  然而前泽友作不走寻常路,他并没有报考任何大学,而是在高中时就迷恋上音乐,组建了乐队并担任乐队鼓手,学业几乎荒废。高中毕业后,他前往美国进行了半年左右的音乐游学活动。
  美国的这段经历,令前泽友作的思想更加开放,使得他与传统路线成就的日本商人非常不同,他的大胆创新以及标新立异是亚洲文化中所不多见的。他也从马斯克这样的美国商人身上学到了很多。
  前泽友作最初的生意可以说是从“代购”做起的。凭借他早期收集的CD唱片,在上世纪90年代末回到日本后,他开始通过邮件销售进口专辑和CD,这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
  2001年,或许是感觉到互联网浪潮将至,前泽友作决定终止乐队活动并投身互联网。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秋叶原购买了网站搭建的书籍,通过自学编写了一个EC网站,这就是如今日本最大在线潮流购物网站Zozotown的原型。
  登月一直是他的心愿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老板马斯克大赞前泽友作:“在日本零售业失落的10年里,他的电商帝国保持了连续10年的增长。”
  前泽友作不是个低调的企业家,他早就按捺不住获得绕月飞行资格的兴奋。在SpaceX官方消息宣布前,前泽友作曾两次通过推特做出暗示。9月14日,他曾发送一条推特称:“There are no limits”(没有限制)。在消息公布后,他更是第一时间发出推特:“我要去月球了,和艺术家们一起。”登月一直是前泽友作的一个心愿,他表示,“我梦想与艺术家一同登上月球,到2023年,我希望邀请全球的6至8位艺术家,一起参与登月计划。”据悉,这些艺术家可能包括村上隆和草间弥生。
  马斯克没有透露登月旅费的具体金额,仅表示:“我想他会为此支付一大笔费用。”据了解,前泽友作可能为此支付超过2.5亿美元的巨资。
  但对于“有钱任性”的友作来说,最不是问题的就是钱,只要能买到自己喜欢的,钱对他而言就是个数字。他的人生信条就是:“你应该买你喜欢的东西。”
  虽然有人称前泽友作宣布要去月球是“企业宣传”,但是不得不说这个“宣传”足够大胆、刺激。前泽友作曾经在个人社交网站上说:“钱越花越多,使劲花钱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东西,体验到很多事情和遇到很多人,成为自我成长的食粮。于是就会挣到更多的钱,再花更多的钱,进一步成长。”
  曾为艺术品一掷千金
  他还是个特别“文艺”的商人。他在为SpaceX宣传时写道:“如果毕加索能近距离观察月亮,他会创作怎样的杰作?如果约翰·列侬曾亲见过地球轮廓,他会谱写出怎样的歌曲?如果他们都曾有机会游历太空,我们今天的世界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早在SpaceX首次发射猎鹰重型火箭时,前泽友作就在位于佛罗里达州NASA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与一群人一起观看。看完整个发射过程后,他热血沸腾,发送推特视频恭喜马斯克完成了“历史性的一刻”。
  2017年,在纽约苏富比当代艺术拍卖中,前泽友作以1.1亿美元的价格拍得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 Michel Basquiat)的《无题》画作,此画也成为巴斯奎特截至目前拍出的最贵作品。2016年11月,他还在佳士得拍卖行以接近2300万美元的价格拍得了毕加索于1938年创作的油画《女性的胸(朵拉的肖像)》。他在微博中表示:“这幅画中画的是毕加索的情人朵拉马尔,与毕加索著名油画《哭泣的女人》画的是同一个人。”
  作为日本有名的收藏家,前泽友作从来不为在艺术品上掷以重金心疼,他还收藏了很多现当代艺术装置,比如一个丑小鸭形状的不锈钢雕塑就花了他一千多万美元,另一幅印刷着9个英文字母的白底黑字作品也价值百万美元。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在日本,很多人对艺术的理解和西方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因此他把普及艺术当做自己很重要的工作之一。
  链接
  太空旅游七人成行
  No.1
  来自美国加州的商人丹尼斯·蒂托,乘坐俄“联盟TM-32号”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时年60岁。持续时间9日(2001年4月28日—5月6日)。
  No.2
  南非商人马克·沙特尔沃思,乘坐俄“联盟TM-34号”飞船进入国际空间站,时年29岁。沙特尔沃思曾是Debian的早期开发者,Ubuntu的创始人。持续时间11日(2004年4月25日—5月5日)。
  No.3
  美国商人格雷戈里·奥尔森。持续时间11日(2005年10月1日—11日)。
  No.4
  伊朗裔美国企业家阿努什·安萨里,女,搭载俄罗斯“联盟TMA-9”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时年40岁。安萨里也是第一位太空女游客。持续时间12日(2006年9月18日—29日)。
   No.5
   美国软件工程师查尔斯·西蒙尼,乘坐俄“联盟TMA-10”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时年58岁。西蒙尼曾任职于微软公司,被称为“Word之父”。持续时间15日(2007年4月7日—21日)。
  No.6
  美国电子游戏大亨理查·盖瑞特,2008年10月12日,花费3000万美元,乘坐俄罗斯“联合号”TMA-13型火箭,飞往国际太空站,时年47岁。持续时间12日(2008年10月12日—23日)。
  No.7
  加拿大人盖·拉利伯特,太阳马戏团的创始人与首席执行官,乘坐俄罗斯“联盟TMA-16”飞往国际太空站,时年50岁。持续时间12日(2009年9月30日—10月11日)。
  美航天局公布月球和火星任务时间表
  美国航天局官网9月27日发布消息说,该机构最近向国会提交了“国家太空探索行动报告”,提出美国未来开展地月空间探索、再次载人登月和载人探索火星任务的时间表。
  报告提出了5个战略目标:首先计划在2025年前将近地轨道载人活动转移给商业航天公司,第二是打造探月和深空探索能力,第三是在月球表面开展科考并寻找资源,第四是再次载人登月并推动可持续的月表开发利用,第五是掌握载人探索火星及其他目的地的能力。
  根据报告,美航天局计划最早2023年实现载人绕月飞行,2030年前再次登月,对月表展开科学考察,并寻找水等太空中的稀缺资源,为后续探月活动提供潜在的给养和燃料。
  在火星任务方面,美航天局“洞察”号探测器将于今年11月在火星着陆,探测火星内部;正在开发中的“火星2020”火星车计划2020年7月发射升空,以寻找古代火星存在生命的迹象。美航天局提出2030年代开展一系列载人火星探索任务,最终登陆火星,“火星2020”火星车将发挥重要先导作用。

  12、13版稿件综合《南宁晚报》、新华社、第一财经
  东方IC供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