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是便拜托他的小学班主任对此和他沟通,没想到,宋安听完后,说了一句“如果我有这种能力做到完美,为什么不去追求完美。当时宋安就读的私立学校想要成立培养超常儿童的初中班级,往高校少年班输送生源,招生面向全国,希望寻找一些智力以及学习能力突出的孩子。

他,叫宋安,13岁时,就读“中科大少年班”,从小就是别人眼中的“天才少年”:幼儿园跳级、小学四年级直升初中,初中也只读了两年,高考后又进入少年班就读。

宋安在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非常专注的特点。幼儿园一个班有20个左右的孩子,一节课15~20分钟。一般而言,两三岁的小孩是不太能坐得住的,他们会去尿尿、喝水,或者交头接耳地说话。然而,宋安却表现得与众不同,他从来都是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

有一天上课,他突然哭得很伤心。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太吵了,听不到老师讲的内容”。那时,宋安才2岁半。

在幼儿园的时候,他每天回到家里一定要将老师讲的内容复述给父母听,基本上一字不漏。并且模仿老师讲课的腔调、手势,写写画画,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学生。有时候家里来朋友了,他也会邀请别人听他讲课,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小学。

父母发现这个小孩的注意力从小就特别容易高度集中,于是,打算让他从幼儿园小班直接跳到中班下学期。后来,在他3岁半时,老师又提出让他再次跳级,跟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一起学习。

在宋安读四年级时,父母了解到中科大少年班招生的相关信息。当时宋安就读的私立学校想要成立培养超常儿童的初中班级,往高校少年班输送生源,招生面向全国,希望寻找一些智力以及学习能力突出的孩子。

为此,父母还专门查了一些资料,知道这种方式叫作超常教育,对于一些有天赋的孩子,如果不给他们合适的土壤和环境,也许就荒废了。于是,父母就给他报了名。

第一次高考,宋安的成绩可以报东南大学的少年班,但他拒绝了,他说非中国科大不上。后来,父母给他转了学,去了另外一所私立中学。第二次高考的时候,宋安考了660多分,超过中国科大在省内的录取线接近30分,成为整个省里唯一一个考入少年班的。

说到这一路上的成长,宋安最感激的人无疑是自己的妈妈,一路以来母亲都非常支持他的每一个决定。

宋安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孩子。他房间的所有东西都摆放得很整齐,各有各的位置,从来不喜欢别人去挪动。

他的作业,每个本子都整整齐齐的,如果因为一行字影响了整洁度,他会将那一页撕下来重写。他的生活也非常规律、有秩序,且不允许被打乱:先刷牙、洗脸、喝水,然后去厕所,再回去换衣服......

对此,母亲,曾担心他因过度追求完美将来的生活可能缺乏幸福感。于是便拜托他的小学班主任对此和他沟通,没想到,宋安听完后,说了一句“如果我有这种能力做到完美,为什么不去追求完美?”后来,母亲再也没有产生过改变孩子的想法,觉得只要他在一个大致的轨道上,不出轨就好。

父母反对别人称自己的孩子为“神童”,觉得所有的成功背后其实都是别人看不见的付出。正是父母这种开明的教育方式,让宋安一路跟随着自己的内心在不断前行,不断探索属于自己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