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村,也就是索恩(Thorn),除了白色的房子外,还有这座教堂可以看看,里面保存有圣本笃的一段遗骨。

教堂的钟楼。

教堂的侧后面。

教堂名字叫圣米歇尔教堂(Sint-Michaëlskerk ),大天使长圣米歇尔中文经常也翻做米厄尔,弥额尔,米迦勒等。教堂的大部分建于14世纪,是原有修道院的教堂,修道院其实更加有名。

原来的索恩修道院创建于10世纪后期,是由前文提及的安斯弗里德和他的妻子创建的,当初修道院遵从的是本笃会的条例(以及部分奥古斯丁会),但是,修道院只接收贵族家的女性,她们不用宣誓,可以随时退出修道院(比如结婚)。在修道院她们有自己的独立的房间,还带有自己的仆人。因此,修道院是个贵族的女修道院。修道院的地位非常高,归神圣罗马帝国直接管辖,拥有较高的特权。

18世纪末,法国军队的到来,修女逃亡,修道院被强拆,只保留了这座教堂。

教堂前的一尊耶稣像,取名“圣心”,是由一位居住在安特卫普的白村人捐赠的。耶稣的左手指着自己的胸膛,表示“圣心”,右手展示手掌中心的钉痕。下面基座上的文字

H. HART van JESUS wees koning over thorn 1925。

教堂前的墓地,基督徒都喜欢葬在离教堂尽量近的地方。

西方人对墓地的感觉,与东方人的“坟地”还是略有不同的。

教堂的主体虽然建于13-14世纪,但内部的装饰,是17-18世纪巴洛克风格的,也是以白色调为主,可能是为了与外面的白村协调吧。

主祭坛的雕塑,主题是牧羊人的崇拜。最左边站立的是11世纪的科隆大主教,加尔都西会(Carthusian Order)创始人圣布鲁诺,最右边的是列日的主保圣人圣兰伯特。

祭坛上方的上帝。

唱诗班处有关圣经故事的浮雕。

1951年的管风琴,之前十八世纪的管风琴毁于二战。

16世纪的三联画,《圣家族与修女》。当时修道院内全部是贵族家出身的修女,所以画家把她们都画在里面。

从这里下去,是教堂的两个地下室之一,东地下室。

两具17世纪修女的干尸,有些像木乃伊。

这个地下室(Crypt),是教堂最早的部分,大概始于13-14世纪。据说这种哥特式地下室也是荷兰境内仅存的了。中世纪时,教堂的地下室(或地下墓穴)通常是存放圣人的遗骨,或者埋葬一些教堂及修道院的重要人物以及当地的重要人物。

这件圣器应该是教堂内重要的宝物,据说里面供奉的是圣本笃的一段前臂骨。但也有说圣本笃的遗骨全部保存在他所创建的卡西诺山修道院内。不管是不是真的,但无疑这会在中世纪成为信徒朝圣的目的地之一。

墓葬

圣方济

上方悬挂的是圣母的双面木雕(16世纪)。

教堂的另一个地下室(西侧)。

地下室内陈列的一个大钟的机械部分。

曾经的修道院的模型。

由于都是贵族家的女子在此修行,修道院当时在附近地区非常有名,且地位颇高,因而修道院所在地索恩也直接隶属于帝国皇帝,大致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最小的一个主权小国。直到法国大革命军的到来,修女们四散逃走。

一些圣器或礼器。

服饰

猜不出是什么主题的绘画,大多是巴洛克时期模仿鲁本斯和凡戴克风格的。

这个房间是修道院领导的办公室,都是女性,由于直接隶属皇帝,她们都享有很高的津贴收入。墙上的画像也是女修院长。虽然有个参观团在讲解,但我们也听不懂。

哥特式拱顶

一本17世纪安特卫普印刷的《罗马弥撒书》(Missale Romanum)。

这个小堂是圣体礼拜堂,过去曾是修道院的主祭坛,18世纪改为小堂。祭坛画是安特卫普画家Philip Fruytiers(1610-1666)模仿鲁本斯风格所做的《牧羊人的朝拜》。

耶稣降生的马槽,及东方三博士的雕塑。

如何清洗圣人遗骨的视频。

教堂外面,过去修道院的遗址。

修道院在18世纪末被拆光了,只能从残存的墙壁和地基看出曾经的规模。

这个拱门说不定还是修道院留下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