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中国最能让广大芊芊学子们紧张的时刻是什么呢?毫无疑问,答案肯定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了。虽说近年来这种应试教育一直被一些人所诟病,但是不可否认,高考在当下来看的却是最公平、最合理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在古代可是没有高考的,那个时候国家怎么来选拔人才呢?今天小虎就为朋友们介绍一下我国古代那些选材制度。

先来说说最早的阶段,也就是周朝以前,哪个时候的选材制度就是所谓的世袭制。

等级制度

其实这种才机制跟没有一样。说白了,你老爹是皇帝,那你就是皇帝,你老爹是P民,那你就得老老实实当P民~可以说这是历史上阶级固化现象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在今天看来这种现象会阻碍社会发展,但是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的话就不是这样了。因为当时不像现在各行各业都有老师、师父,所以培养某一方面的人才只有从小“耳濡目染”。比如拿大禹来说吧,这哥们全家都是搞水利的,他老爹失败被杀后为啥继续用他呢?就因为这门手艺就他家会,别人干不了。

到了春秋时期,在世袭制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世袭加招聘的选材机制

黑脸浓眉龅牙哥——孔老先生

要知道,在古代没有计划生育,所以想生多少孩子就生多少。尤其那些古代的土豪、高富帅们,更是妻妾成群,子孙成堆。但是高富帅死掉以后只能有一个继承人啊,而这个继承人一般也就是所谓的嫡长子。至于其他关系疏远一点的也就逐渐沦为了社会的中下层。可是占据高位的人能力却并不一定强,相反,另一些落魄贵族扎根基层,有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之后个人能力可是提高了不少。这些人有很多会被“返聘”回去工作,所以,屌丝逆袭的案例在春秋战国时代也是屡见不鲜。

到了汉朝,选才机制演变为国家征召和地方推荐并存的形式,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举孝廉”

汉武帝刘彻

国家征召就是是中央主动邀请一些社会上的大神出来为国家工作,地方推荐则是由地方政府发现牛人后把他推荐到中央,由中央考核并任命,这是一种在国家疆域不断扩大下汉朝用来巩固国家统治的一种行为。要治理一个面积超大的大帝国,汉朝既要集合全国的智力,又要培养各个地方的中央代言人,所以才会选择这样两种制度。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地方豪强逐渐垄断了本地区的人才推荐机制,所以被推荐的人基本都是“关系户”。虽然后来孟德大叔提出过“唯才是举”的口号,但也没有有效改变现状,最后曹魏也被世家大族司马氏给取代,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阶级再度固化。(曹操心中一万句MMP要对司马懿讲)

最后,就是产生于隋朝并一直流传到清朝灭亡的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选才制度——科举制

榜上有名???

科举制,说白了就是只要你肯读书,就能屌丝逆袭(做官),就能赢取白富美(比如考上状元后当驸马)。在封建社会,这种制度最大优势在于缓和了社会矛盾。比如一个身处社会底层但是非常有野心的人,在秦朝那个时候说不定他会高呼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然后投身伟大的革命事业。可是在科举制度下,他估计就会用功读书,将来考一个功名,实现自己的抱负。事实证明,科举制也确实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一代又一代的古代屌丝在这种精神之下寒窗苦读,其中一些人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到老也没能考中,只能郁郁而终。

看完这些,小虎想说:虽然今天的社会还有很多不公平,但是我们都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了一个进步的年代,至少,还有一个高考可以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