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同有位“马皇后”

关于大同九龙壁,了解得越多,我心上的缱绻之情越浓——因为琉璃。

琉璃镶嵌的九龙壁,从六百多年前的明王朝走来,似梦非梦,华美俱在眼前。若用这份华美形容人,想必一定是位雍容高贵的妇人吧,或者,是妇人颈上佩戴的璎珞。大明王朝有谁配得上这份高贵呢?我想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夫人:孝慈高皇后马秀英。

马秀英跟大同有关联吗?没有!浩浩《明史》,三百三十二卷,无一字提及马秀英与“北方锁钥大同城”的关联,我能作何臆想?况且,大同九龙壁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所建,而朱桂是朱元璋与嫔妃郭惠妃所生,非马秀英之子;再则,朱桂十八岁(公元1392年)开始坐守大同,而十年前,也就是他八岁之时,马秀英已薨。大同九龙壁历经600余年风霜雪雨,琉璃的华美,纵然能让我想到马秀英的高贵,但她如何与大同连在一起呢?

我想说说大同九龙壁前的一尊不被人留意的人物雕像。

九龙壁前有一座龙池,龙池四围的石柱上有不同造型的雕刻。除了瓜果、贡品、瑞兽和“八仙过海”的八位仙人雕像外,还有两尊人物像。研究者说,朱桂修建如此规模的九龙壁,已越过了自己应享有的规制和等级,为了讨好他的父亲朱元璋,他在柱头上雕了两尊人物,便是朱元璋和皇后马秀英,让夫妇俩与仙人并坐。这两尊人物雕像已在九龙壁前端坐了六百多年,但其中的一位真是马皇后吗?朱桂此举,果真意在讨好他的父亲吗?我不敢断言!历史与当下的距离是时间的距离,我们永远都只能隔着时间这扇窗,望向真实的彼岸。

然而,正是这尊人物雕像,勾起了我对马皇后的遐思。

马皇后,据说乳名叫“秀英”,其母早逝,其父因命案沦落天涯,自幼命途多舛。然而,宿命让她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家庭的温暖,却让她冥冥之中开始了一段不凡的人生经历——相遇义父郭子兴。

郭子兴这个人是了不得的。元末明初,他手握重兵,沙场上的智勇与谋略,让他风风光光地当了半世枭雄。秀英自幼聪慧,但在战乱的年月成长,经历了人间祸福,比别人更渴望家的安定与团圆,为此,郭子兴给予了这个义女能够给予的全部关爱。除了收养秀英,郭子兴还收养了另一个义女,与秀英为伴,此女不是别人,正是日后的朱桂之母:郭惠妃。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命定即天定!

当年的郭子兴和朱元璋,是疆场上的战友。郭子兴看中了朱元璋这年轻人的毅勇,更看到了他的未来定会不凡,便将到了出嫁年龄的秀英许配于他。马秀英比朱元璋小4岁,穿上嫁妆那年,她整整20岁。人生境遇的转折,有时来得如此突然。或许,当年坐上花轿的马秀英,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竟会跟“皇后”二字相连。这是历史的造就,更是人的自我成全。说到底,人是自己最大的贵人。

册封皇后那年,马秀英36岁。虽贵为一朝皇后,但她不忘与丈夫患难与共的经历,温良勤俭,粗茶淡饭,带领众宫女和嫔妃织布纺纱,垂范天下。南京的皇宫里,马皇后泰然端坐,织机声声,时间在宁静中演绎着一段段类似于庶民的忧乐。谁能想到,当朝皇后过着这般简朴的生活,并能放下如此高贵的身份!朱元璋半生艰辛,深知江山社稷和好日子的来之不易。结束了一天的朝政,当他望着自己的妻子如此辛劳,如此以“勤”感化天下时,心中该有万般感慨吧。

1374年,郭惠妃生下朱桂,此时的马皇后42岁,已不再年轻,但她仍然尽着自己作为皇后的职责,且不忘提醒皇帝对朝中要事慎之又慎。她的这些仁德,身边人无不叹佩,尤其令众嫔妃敬服。儿时的朱桂,虽年幼懵懂,但马皇后的嘉言懿行,他一定也看在眼里,铭记在心吧。

1382年,马皇后薨,终年五十岁,朱元璋悲痛至极。后宫虽然佳丽云集,但与他共患难、携手半生、最知他心的莫过于马皇后了。马皇后去世十年后,朱桂坐守大同。幼时的耳濡目染,让他深记皇后的贤德,故而修建九龙壁时,将父亲与马皇后雕刻在龙池前的柱头上,让这对历经坎坷的恩爱夫妻相守于塞上。

这是我的猜想,关于历史,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猜想了。

一尊并不惹眼的人物雕像,让我看到了历史于宏大之中的细微解析。纵然已有不少研究,但我仍不敢轻易断言这石雕的人像就是马皇后。如果真是马皇后,那么,她与朱元璋静静地端坐于塞上,与她相伴的是大同古城的清风明月,朗朗乾坤,也算是朱桂的一份良苦用心吧。

时间之上,我愿这位六百多年前的非凡女性,在大同这片福地安魂!

——许玮

大同文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