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2019年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会上讲话指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十三届全国人大上一再强调的“乡村振兴”,涵盖了许多层面。具体而言,“乡村振兴”就是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发生在河南的每个村庄。”河南省新乡县翟坡镇朝阳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来胜说。据了解,河南省现已有诸多乡村按照“农游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宜居家园。相信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河南将讲述更多更好的乡村故事给世界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河南人民的期盼:建设有实力、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梦想的乡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河南省商城县伏山乡党委书记李献林认为,只有坚持“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生活低碳、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目标,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区域内农林特产、民房民俗、自然山水、绿色田园、红色遗迹等各类资源,努力把村庄变景点、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劳动变运动、农家变店家,充分利用“田”的内涵,创新体现“园”的风格,着力形成全域旅游生活圈,才能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乡村振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河南省确山县委书记路耕亦表示,要立足产业兴旺,着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建设“有实力”的乡村;要立足生态宜居,让农村真正美起来、靓起来,建设“有颜值”的乡村;要立足乡风文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有乡愁”的乡村;要立足治理有效,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活力”的乡村;要立足生活富裕,让农民在广阔天地实现创业梦想,增强获得感,建设“有梦想”的乡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众多河南省乡村建设者的恳切话语在内容上虽不尽相同,在精神与情感上却都共同指向一个目标——奋进在河南这一希望的田野上,谱写好农村发展的新诗篇,助力乡村振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全国上下不断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战略的当下,我们欣慰地看到,广大乡村建设者正在努力释放自己的脑力生产力,从过去闭门生产的闭锁状态,正主动向广大社会、新兴时代转变。仅从河南而言,其乡村振兴成果就在世界面前得以展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4日,为响应国家对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走进竹乡水村,探寻发展印记”实践团队深入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许良镇于庄村,开展以总结于庄村的发展经验,开辟于庄村的新发展之路为中心的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的带队老师——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杨立壮不无感慨地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了大学生们充分的锻炼机会,真正帮助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奉献。”杨立壮说,“大学生要自觉加强作风建设,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社会实践这一第三课堂中,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为群众做实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时,我们还采访到了于庄村的乡村建设者中的部分代表,听到了他们讲述“振兴于庄”的时代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传承助力发展,古韵焕发新芒:乡村建设者们亲述于庄村发展之音\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曹有福,博爱县于庄村支部书记,曾与其他村干部共同带领村民们疏通河滩,并在于庄村打造支书客栈。他积极贯彻落实“美丽乡村”战略,以“竹乡水村”为发展理念,凸显“山居文化”的主题;他依托各式绿植,对景区进行全覆盖绿化;此外,他着手对村委会、西南村标、入村影壁、小游园、村民活动中心、文化舞台等公共设施进行原生态改造;同时,他强调传承历史的重要性,致力于恢复丹河水磨坊、生产队原生态等传统农耕印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扎根于庄村,曹有福对于庄村的旧貌新颜印象深刻。据悉,于庄村是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古村,由于种种历史因素,它一直未能得到良好的建设,并因此而深埋弊病。曹有福讲到,当其来到此村,面对的是家家户户陷困厄,地方处处待发展的穷苦境况,思索的是不畏前途艰险,全力打造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高唱旧貌换新颜的颂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面对于庄村当下的发展不足,曹有福有着明晰的解决方案。曹有福结合实际情况,从于庄村在交通规范与卫生整治等方面的发展缺陷入手,照应于庄村的发展重点与发展目标等方面,有条不紊地进行阐述。他表示,于庄村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是把双刃剑,既给于庄村带来了年年愈多的关注度,又使得其在地基未牢的情况下显出泡沫型发展的空虚。他结合“美丽乡村”战略,表现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决心,以及攻坚克难,打造全域旅游的信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乡村建设者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而建设乡村的过程必然是成功与失败并具的,其中的艰辛曲折难以用字句道尽。正因如此,每名乡村建设者更应勇毅担起“乡村振兴”的重任,为全面小康做出贡献。“只要他做支部书记一天,就一定要做好,为百姓做实事,为乡村谋发展。”曹有福倾情坦言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崔凯杰是博爱县竹编协会会长,身体力行助力于庄村的特色竹艺文化发扬光大,使得于庄村在竹林山水的自然基础上,依托竹艺加工,以竹元素打造景观;并于2018年推出以竹产业为支撑的“竹艺小镇”建设,以可续建造中心为平台,创建竹文化交流基地;他为博爱“清化竹器”等非遗历史文化和竹工艺品在于庄村的重获新生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使于庄村的旅游产业有了竹文化的核心支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谈及关于竹编文化的发展目标,崔凯杰及其团队有着明确的设想,即用竹篾有限的韧性做出海洋生物、昆虫等形状的饰品,在尽力满足大众对竹艺品多样化的需求的前提下,提升竹艺品的生产速率,做到质量与速度相结合,文化底蕴与经济效益相融汇,既助力竹艺文化的传承,又为于庄村及其周边村落的发展提供可实施性策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没有人愿意去学去做的话,它就真的湮灭了。”崔凯杰讲到,目前清化竹器的非遗继承人的平均年龄已达到50岁左右,博爱竹编协会成员的平均年龄已超过60岁,掌握竹编技巧的成员不超过百分之五十......这显然不是简单的数据的陈列;他讲到,因竹编技巧有一定的技术性门槛,虽然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之路,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学习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如何以更亲民的方式普及竹编技巧,吸引更多的人身体力行传承竹艺文化,仍然是他与同路人苦苦思索的问题;他讲到,相较竹艺文化已形成地方特色的南方部分区域,北方竹艺有其设备、传播度等的不足,但其在技术高度上有自己的优势......崔凯杰对竹编协会内部情况的了解与思考、对竹编艺术将如何传承下去的种种构想、对北方特色竹艺的客观分析,最终皆指向他的一句感慨——“竹编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术之一,总得有人来传承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只要有人坚持,希望就还在。”如崔凯杰的肺腑之言,竹艺传承的道路虽然曲折而漫长,但并不是只有悲剧性在其中的——也有很多像“走进竹乡水村,探寻发展印记”实践队一样的青年,抑或比他们还要年轻的小孩子,对竹文化感兴趣,有意无意地在为竹艺文化的传承做贡献。这或许是崔凯杰最为欣慰的一点吧。诚然,多少人只愿意触碰一眼就能看到经济效益的事物,而不愿意、或无力参与经济效益较为低且回报缓慢的竹艺文化传承之路;但却有崔凯杰这样的传承者在努力坚持、积极探索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曹叔,博爱县于庄村民宿建设者之一。身为于庄村的老村民,曹叔身先士卒,带领广大村民共同投入到脱贫致富的战斗中。他以特色民宿为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于庄村民居依山傍水的环境优势与古朴悠扬的历史底蕴,打造集现代科技与历史底蕴于一体的民宿文化院落,既使得参与其中的村民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又为于庄村带来丰富的发展经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敢于开始,才有可能性。”在于庄村特色民宿蜂蜜人家,曹叔感慨道。正如其所说,于庄村现在仍有相当数量的村民不愿踏出新发展的第一步,一方面是因多年基础农耕的习惯,老村民难以适应新兴旅游的现代模式;另一方面,部分村民对民宿建设等缺乏认知,不敢轻易迈出尝试的步子。如此之现状并未打消曹叔的积极性与责任感,他发挥自己的力量,通过走访沟通、成果展示等方式,带动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共同建设于庄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时,曹叔亦是守护传统、传承历史的坚持者。“这是老祖宗代代传承下来的,不能断在我们手里。”曹叔主动带领“走进竹乡水村,探寻发展印记”实践团队来到于庄村的百年水磨旁。他演说并行,向大家说明了水磨的用途、操作方法及原理。曹叔熟练地讲述于庄村丰富的水磨文化,他讲到,如今经过历史的沉淀,这些历史文化更需要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大众面前,唯如此方避免被淘汰在时代长河中的命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乡村建设者都是“最美乡村”的建设者,也是“乡村振兴”的助力者,有着:“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品质;同时,作为致力于带领身边人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的引路者与躬行者,通过探索新兴产业模式、进行具备可行性的大胆实践,他们各自构想出既具个人特色又指归同一主题的乡村振兴方案,为随后而至的同路人铺好了可行大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前,河南全省上下正全力响应“乡村振兴”的战略,从传统农业到各行业协调发展,从一座乡村振兴起来到越来越多的乡村迈出新发展的步伐……同时我们也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乡村振兴”建设者,正躬身在河南这块乡村沃土上,踏实耕耘,用新时代的眼光、博古纳今的原则、砥砺奋斗的态度,点亮着一座座乡村、一户户村民的希望,助力着中国全面小康的建成。(作者陈鸿远)\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6854724892759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