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往事系列(五):

母亲:温暖着你的温暖,幸福着你的幸福

从古到今母爱的伟大一直被人们称颂。有人把母亲比做祖国,有人把母亲比做大地,还有人把黄河长江比做母亲,在我看来那些都太抽象太遥远。那么要叫我说什么是母亲呢?母亲就是一个为生儿育女可以忍受一切困难和痛苦的人;母亲就是一个永远理解原谅包容欣赏你的人;母亲就是一个为了儿女成长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的人;母亲就是给了一个鲜活生命并且永远不嫌弃你的人;母亲就是一个也许她已饥肠轱辘骨瘦如柴衣衫褴褛,但她仍然怀抱襁褓中的孩子在贪婪地榨取自己的乳汁的人;母亲就是一个为了家庭圆满儿女平安把自己的幸福和快乐都置至度外的人;世界上表达爱的语言有千万句,我最相信的那一句就是“母亲爱自己的儿女胜过爱自己”。母亲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此,而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的母亲刘秀英,1928年出生,河南省辉县市安庄人。她有一个苦难的童年,她的童年也是旧社会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千万个贫苦家庭的真实写照。母亲从小丧父,外婆带着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因为孩子们都未成年无法生活,大舅刘华禄十几岁就随人逃荒到山西寻找生路,大姨十四五岁就嫁人,母亲和小姨都是在几岁就送人当童养媳,外婆领着刚会走路的二舅沿街乞讨为生。大约是1942年河南闹饥荒,大舅返回河南接外婆和小舅来山西,当时只有十三岁的母亲听说后连夜逃出童养人家追赶上外婆和大舅二舅一起逃往山西。可怜的小姨第二天听说后逃离童养人家向山西方向追赶,从此失踪至今再无音讯。据母亲说她们母女四人徒步二十天从河南辉县一路讨吃来到山西隰县下李大舅的落脚地金圪洞村。逃荒途中的艰辛非常人难以想象,没有饿死在路上就是万幸。逃到金圪洞后年轻体壮的大舅参加了决死队当了兵,裹着小脚的外婆背着弹花弓,领着一双儿女窜村弹棉花要饭为生。当时居住在邻村黑圪洞的父亲和奶奶家境略微好点,两家既是老乡又是远亲,经人说合父亲家出了四斗玉米成就了父母亲的一世婚姻。更为不幸的是金圪洞村地处深山老林,荒凉备至,人烟稀少,只有12岁的小舅入山林砍柴被林中出没的野狼叼走,断送了性命。从此外婆怒气攻心变的痴痴呆呆,经常糊里糊涂口里念念有词,不知道她说的什么,就连母亲的生日也给忘记了。每当提出这些往事,母亲总是泪流满面,伤心不已。

苦难童年的经历锤炼出母亲刚强、独立、不服人、能吃苦的性格。我们兄弟姊妹八人她一手带大,既没有其父母的扶持,更没有公婆的帮衬。她忙完家里忙地里,里里外外一把手。抬水、砍柴、扶犁、摇篓,田里灶头所有活计样样精通能干。父亲多年当村干部,经常外出开会处理村务,母亲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全部家务,田间劳动,自留地里耕种,八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吃穿用她都得拿在手上,放在心上,亲历亲为。真正撑起了全家的半边天。为了多挣点工分不拖欠队里口粮款,我家又承揽起生产队养牛的事情,我们兄弟几人放学后和假期轮换着到山里放牛。为了孩子们有鞋穿、有衣穿,母亲自己纺棉花,织粗布,裁剪缝衣,纳底上鞋日日夜夜忙个不停。

母亲常教育我们“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常受穷”这是她一生中持家理财之道,在家里是一品掌柜,钱都是她管。一家人穿衣吃饭、外出花销,生产生活计划安排全靠她一人操劳。尽管这样从来没见母亲喊过苦叫过累抱怨过。什么时候都是精神饱满,好像混身有使不完的劲。我想这八个嗷嗷待哺的儿女就是她的动力和精神支柱。那个年代也就苦了姐姐,因为弟妹多,她十三、四岁在本村读完小学就辍学在家,帮助母亲挑起了持家的重担。她家里是个小保姆,地里是个男劳力,如果不是姐姐性格要强,努力追求,恐怕一辈子就要呆在农村。从姐姐1949年出生到三妹瑞兰长到五、六岁这期间二十余年,八个孩子从出生到成长母亲付了的艰辛是一言难尽的,我记得有十多年时间母亲就没有迈出过韩家渠村一步,她把她青春年华所有精力全部奉献给了这个大家庭,为八个孩子长大成人她付出自己全部所有。人常说成功的男人后面总有一个默默奉献的伟大女性,母亲用她的勤劳和坚强把一个十口之家的大家庭打理的井然有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儿女都长大成家立业,全靠母亲和姐姐的无私奉献,艰苦劳作全身心的投入,否则就没有程家的今天。

时轮到了1986年,因父亲病重在床,父母二老就搬进了县城居住。尽管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没有拖累,但是母亲又将全部精力放在了照顾重病在身的父亲身上。一直到1991年父亲去世。从1991年到2004年这十五年是母亲一生中最轻松幸福的时光。儿女们都在身边,她子孙满堂,吃穿不愁,子女们给的钱她都攒着舍不得花,想去谁家住几天就住几天,儿孙争着孝顺。但终因年轻时吃苦太多,身体严重透支。2004年10月份身体不适,检查出来已经是肝癌晚期。太原查出病后经医生会疹决定放弃手术,拿出减少痛苦延长生命的治疗方案。

我们立马让大姐、三妹、五弟三人陪同老母亲乘飞机到北京旅游了一星期,回到隰县后兄弟姊妹连同亲戚20多人轮流值班陪同母亲度过了她一生最后的二十天。2004年11月3日辛苦了一生的老母亲闭上了眼睛,走完了她76年的人生历程。

记得有个名人说过“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学校”。母亲用自己不断的努力进取、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争取光明的前途和温暖的人生。只有这样去坚持去拼博,才能使自己的人生远离苦难。

父亲的格局决定家庭的前途和方向,母亲的情怀决定家庭的幸福和温暖。我的父亲母亲她们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她们用一生的勤劳和奋斗使程家这个大家庭子孙成行,人鼎兴旺,他们勤劳俭朴,艰苦创业,为人善良,处事厚道,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书写了程家“忠孝、仁义、勤劳、善学”的家训和“团结、上进、爱家、敬业”的家风,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一言一行树德创业的事迹给程家后人做出了光辉榜样,永远值得我们程家后人缅怀传承和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程连生,男,山西省隰县人。一九五七年出生,一九八二年毕业于山西财经学院。一九八五年任隰县粮食局局长,其后三十年先后任隰县体改委副主任,县供销联社主任,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二0一七年退休。

来源:俺爹俺娘俺家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