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来,万安镇因地制宜发展藤椒产业,全镇种植面积达2200余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解决种植户技术上的“短板”,提升藤椒品质,保证藤椒产量,三台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藤椒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并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开展“政校企合作”,制订种植技术地方标准,建立藤椒种质资源库和育苗中心,全面推行统一规划放线、统一垒土整地、统一种苗规格质量、统一栽植时间段、统一专业队伍栽植、统一检查验收“六统一”,藤椒亩成本降低30%,亩产提高近20%、酰胺类物质含量达到7.5。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0pJaXEwizPFz\"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67\" alt=\"依托藤椒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主导产业\" inline=\"0\"\u003E\u003Cp\u003E7月15日,记者在三台县断石乡禹顺村禄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藤椒基地看到,一株株藤椒树上挂满了一串串果子,村民正在采摘藤椒鲜果。“今年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加上管理得好,藤椒产量比往年都高。”合作社理事长徐培禄一脸喜悦地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仅仅是三台藤椒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藤椒已成为三台现代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该县计划到2020年建成藤椒产业绿色食品基地30万亩以上,打造1到2个享誉四川及至全国的藤椒标准化种植基地、产品研发加工和物流集散中心;实现藤椒产业总产值80亿元,农民人均从藤椒产业上获得的收入达到2000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济效益高 激发种植热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种什么?怎样种?”一直是以土地为“命根子”的广大农民追索的目标和方向。作为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三台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还有受旱之扰。显然,传统的粮食作物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比传统粮食作物,藤椒经济效益要可观得多。“藤椒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耐瘠薄、抗干旱,3年就能投产、5年进入丰产期,丰产期可持续20余年。”该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何爱坪说,藤椒栽种的头3年里,地里还可套种矮秆经济作物。进入丰产期后,如果规范种植、科学精细管理,亩收入突破8000元不成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双乐乡钟鹤楼村七组张崇军的“乐呵呵”家庭农场,藤椒树长势茂盛,果实飘香;藤椒林下,上千只土鸡嬉戏觅食。“100亩藤椒完全挂果,估计一亩地有5000元的收入,养殖的土鸡收入还得另外算。”这样可观的收益,让张崇军每天都是乐呵呵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该县八洞镇岔湾村,坡耕地、二台地、撂荒地连片种植的500多亩藤椒,肩负着助力全村脱贫“摘帽”的使命和希望。“栽种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农民从每亩地里最多能收1000元,还不算人力等投入。”该村支部书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年后的初果期,每亩藤椒地大概可实现收入1000元,盛果期每亩地的净产值可达2000—4000元,是传统农作物种植收入的2—4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是看到了藤椒背后蕴藏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藤椒种植中来。截至今年5月,三台县藤椒种植面积达18万亩,涉及46个镇乡、323个村;建成5000亩以上基地6个,2000亩以上基地12个,1000亩以上基地25个,500亩以上基地40个。全县藤椒投产面积近10万亩,年产鲜果0.68万吨,产值达1.58亿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规范种管标准 解除后顾之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6日,该县万安镇盐井沟村的藤椒基地里,农户们正在忙碌着——先剪下藤椒的枝条,再将藤椒鲜果收进专用的箱子。当天,这些油囊饱满、散发清香的藤椒鲜果将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加工厂,经过一系列自动化加工处理,制成干藤椒、藤椒油等产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来,万安镇因地制宜发展藤椒产业,全镇种植面积达2200余亩。“良好的种植和管理模式,既推动产业发展,又让农户看到致富的希望。”万安镇党委书记王锐介绍。而在2017年以前,三台的藤椒种植面积仅有几百亩,且缺乏科学的种植标准和有效的管理模式,产量也不理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开始种植的时候,全都是靠传统种植的那点经验,成活率低,亩产不过三百来斤,效益不高。”盐井沟村藤椒合作社负责人曾明告诉笔者,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是藤椒丰收的关键。合作社成立后,严格按照林业专家的要求规范化垒土、定根、施肥和修剪,加大后期管理力度。目前,合作社400多亩藤椒长势良好,挂果率达60%以上,预计两年后将全面进入盛产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解决种植户技术上的“短板”,提升藤椒品质,保证藤椒产量,三台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藤椒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并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开展“政校企合作”,制订种植技术地方标准,建立藤椒种质资源库和育苗中心,全面推行统一规划放线、统一垒土整地、统一种苗规格质量、统一栽植时间段、统一专业队伍栽植、统一检查验收“六统一”,藤椒亩成本降低30%,亩产提高近20%、酰胺类物质含量达到7.5。\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时,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建立藤椒产业手机APP信息平台,综合使用微信技术交流群、现场培训等平台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建立绿色防控体系,分片区设置农资服务网点42个,实现藤椒种植、管护技术指导全覆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种到管再到收,都有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藤椒种植户、芦溪镇五柏村村民唐会蓉说,她家种植的7亩多藤椒,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管理,成活挂果率上升到90%以上,亩产量是过去的3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加强科技引领 延展产业链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伴随着隆隆机声,从各地汇聚而来的一粒粒藤椒顺着传送带进入加工车间,在流水线的尽头,一瓶瓶藤椒油、一包包干青椒正在装箱……在距离三台县藤椒产业园不到10公里的芦溪工业集中区里,四川圣菲伦食品公司里一派繁忙景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项目一期投资8000万元,具备精深加工能力。”公司负责人介绍。作为三台藤椒精深加工企业,四川圣菲伦食品公司按出口欧盟标准,集成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藤椒加工技术和工艺流程,自主创新研发热能循环利用二次升温萃取全自动流水线、空气能热泵除湿脉动干燥技术全自动化生产线、藤椒保鲜连续式自动化生产线3套先进生产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藤椒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还具有广泛的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大力激发藤椒的市场潜能,变粗加工为精细加工,延伸产业链,真正将生产、加工、科研、销售、物流等全产业链留在三台,让藤椒成为叫得响的地方名片,正是三台县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2017年将藤椒列为“3+2”现代农业主导产业以来,三台县坚持以“种苗培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物流销售、林旅结合”为重点,积极构建和创新藤椒发展全产业链。按照“强二产、拓三产、带一产”的思路,该县成立“绵阳森康藤椒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度开发藤椒食品及新技术应用,目前已研发藤椒系列产品22个,形成“青花椒高值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成果和“二次升温法提炼藤椒油”等5个行业领先的生产工艺,产品形态由传统的鲜果、干果和藤椒油扩展到香料精油、日化用品、医药保健等多个领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时,该县还加快完善流通链条和市场布局,推进藤椒产品创品牌拓市场。目前,该县生产的“五柏藤”“麻呼鲜生”“花青藤悦”等藤椒系列产品已有较强市场影响力,“三台藤椒”国家地理标识产品申报有序进行。立足本地电商平台和396个电商服务网点为支撑的网络销售平台,实现藤椒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三台县正以“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为导向,推进藤椒产业基地“景区化”,加快打造藤椒特色小镇、梓州藤椒科技创意体验园等生态旅游新业态。下一步,三台将引导藤椒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刘玉明 文\u002F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编辑:郭成\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68881231709850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