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思想非常严重。

反映在文学上几乎没有知名的女作家,李清照是个例外。

何她能成为例外呢?

除了她本人文采斐然以外,也与她的很多作品反映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

李清照所处的宋代,屡遭外敌侵扰,更有让时人深感耻辱的“靖康之耻”,而李清照的很多作品中,带有浓郁的爱国情怀。

比如她在《题八咏楼》中写道:“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明面上称颂八咏楼的气派,实则暗讽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把“江山留与后人愁”。

一位深闺中的柔弱女子,能有这样的爱国情怀,而且极具积极的社会意义,自然会在历史上留下一笔。

但与她在词作上大放异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位女词人的命运却有些坎坷。

尤其是她的婚姻。

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个故事:妻子“埋怨”丈夫无能,写了首诗,结果气死了丈夫,诗却成了经典。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非常喜爱文学。

母亲是状元之后,也颇有文采,受家庭的影响,李清照自幼熟读诗书,少女时期已是文采斐然。

也因为这点,赵明诚被她吸引。

此人也爱好文学,也是士大夫之后,两人兴趣相投,又门当户对,相处后互生情愫,并结为夫妇,成为当时文坛的一段佳话。

婚后不久,李清照的父亲牵扯到朝廷的一件大案。

巧合的是,负责这个案件的却是赵明诚的父亲,但因为公公的“铁面无私”,李清照的父亲被革职查办。

这让李清照和丈夫之间的关系变得有些微妙。

后来,因为李清照一直怀不上孕,赵明诚颇有埋怨,之后还有了纳妾之举。

虽然古代男子纳妾是常见之事,但因为赵明诚纳的那些小妾也没有为他生下一儿半女,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关系也越来越糟。

“靖康之耻”后,江宁府发生叛乱。

担任知府的赵明诚弃守江宁,收拾好家中值钱的物件后慌忙出逃,这让李清照非常看不起他。

一群人途径乌江时,李清照想到了在乌江自刎的楚霸王项羽,再看看眼中狼狈的丈夫,有感而发。

写下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

诗虽然是在说项羽,但实际上也是在埋怨赵明诚的无能和弃守江宁。

赵明诚也是文人,自然能听懂其中含义,此后的他也终日郁郁寡欢,没多久便死了。

试问哪个男人能忍受妻子埋怨自己“无能”?

说李清照那首诗气死了赵明诚,实非虚言。

丧夫之后的李清照,曾选择过再嫁。

但她发现所嫁之人张汝舟是贪图她的财富,于是她选择了“离婚”。

即她主动告发了张汝舟“骗官职”的事。

按当时律法,妻子告丈夫,丈夫如果有罪,妻子也得跟着坐牢。

性格刚烈的李清照不在乎,她宁愿坐牢也要逃脱这段婚姻。

好在以李家和前夫赵家的人脉。

李清照遭受了几天“牢灾”之后便被救出,自此孤独到老,于70多岁时病死在江南。

故事到此结束,大家怎么看呢?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