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能严重过剩的全球石油物探采集业务

海上采集业务持续低迷

根据Polarcus公司的统计,全球海上采集生产船只自2015年大幅减少,从最高峰的42条船减少到2017年的24条。2017年底, WesternGeco(西方公司)宣布退出海上采集不再投标,2条船只将被封存,2018年第一季度施工船22条,比2017年第一季度的28条减少6条。各物探公司均采用船只闲置、外部租赁船只、大力投入多用户等方式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图2至图4)。

全球海上物探价格从2015年大幅降低,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据IFP数据统计,2017年二维勘探船日费保持在4~8万美元,三维勘探船日费为8~23万美元。海上地震采集价格已经触底,各物探承包商几乎在零利润下生产。

陆上采集产能严重过剩

2017年陆上采集产能仍严重过剩,各国家石油公司为了保护本国物探公司,纷纷减少物探公开招标项目数量,国际油公司也大幅减少探勘投入,各国际物探公司市场生存艰难。据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BGP)统计,国际陆上和过渡带招标总额从2014年的29.6亿美元下降到2017年的16.8亿美元(图5)。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陆上地震勘探采集价格持续降低。在沙特阿拉伯,由于BGP、WG和CGG三强竞争激烈,单炮价格逐年下滑,相比2011年的S71项目,2016年WG公司中标的82项目单炮价格下降达35%,已到达盈亏边界;在阿曼,物探采集价格从2013年开始一直呈降低趋势,采集价格已经从2013年的1.2万美元/km2降至2017年的0.88万美元/km2;在巴基斯坦,地震勘探采集价格受物探公司价格战影响下降近半。(科技石油论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